劉軼
[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各大高校在全英語教學方面做了大膽嘗試和探索。本文結合上海電機學院全英語教學實踐,針對現有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期對后續發展全英語教學方式有所幫助。
[關鍵詞]全英語教學探索;全英語課程國際商務函電
教育部在其2001年頒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的教學。
一、全英語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上海電機學院商學院于2015年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留學生開設了全英語課程國際商務函電,除了課堂授課環節之外,從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課件、課堂討論、課后作業、發言以及期末考試均采用英語。該課程希望培養學生撰寫商業信函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商業思維,更好地應對商業社會提出的挑戰。盡管課程名稱是國際商務函電,從表面上好像就是寫作,其實寫作課的實質是思考課,寫作的背后是思維模式的鍛煉,所以該課程教授的不僅僅是寫作技巧,而是寫作背后的思維模式和思維路徑。由于該課程是全英語授課,因此無論對于授課老師還是學生而言,都可謂是難度不小,遇到問題再所難免。
(一)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該課程主要面向的是三年級留學生,學生大部分來自于非洲地區,2016年新增了兩名法國交換生。不少留學生所在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因此英語水平相當不錯;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學生的母語并非英語,英語聽說讀寫水平相對薄弱。對于后者而言,利用第二語言學習專業知識確實難度不小,特別是涉及專業詞匯和術語時,反應明顯要慢。筆者在授課過程中發現,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在表達觀點時邏輯清晰、語言地道,而第二語言為英語的學生明顯在表達觀點時比較費勁,有時只能做淺顯的分析。
(二)教師英語能力有待提高
商學院老師整體英文水平較高,而且不少老師擁有海外留學或訪學經歷,但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老師都沒有留學經歷,英文思維無從談起。雖然平日里不斷積累聽、說、讀的能力,但寫作能力欠缺。而國際商務函電這門課程恰恰對寫作能力以及商務背景知識要求較高,如果照搬照抄傳統的中文授課方式,不僅學生不會滿意,授課教師自身也會感到沒有進步,灰心喪氣。
(三)原版教材適用性有限
既然是全英語授課,選擇教材時勢必會優先選擇國外原版教材。原版教材的優勢在于體系清晰、語言地道、內容詳實、案例豐富。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面面俱到、重點不明,課后練習不多。
(四)教學安排過于緊湊
國際商務函電總課時48個學時,教材有27章。如果將全部章節上完,每節課上課內容非常大。即便對于母語是英語的學生而言,要在短時間內消化如此多的知識也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減少授課內容或降低授課難度,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知識體系的目的就很難實現,最終期末時學生也會有學得云里霧里的感覺,教學效果大大折扣。
二、應對全英語教學問題的策略
(一)提升師資水平,促進教師轉型發展
如果說國際商務函電旨在幫助學生培養商業思維的話,那么教授學生的老師自己,首先,必須具備相關商業思維。教師需要借助教授全英語課程完成自身轉型,轉型是一個打碎舊有自我,打造全新自我的過程,個人轉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依托學校這個大平臺,依托學校的國際化戰略。除了教學能力之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實踐能力,有意識地與外籍教師交流合作。例如,上海電機學院商學院與美國北愛荷華大學建立長期合作,該校每年都會派出專業老師教授寫作課程,可以通過旁聽美國教師授課,以及課后交流、互通郵件等方式保持聯系和互動,特別是針對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相互切磋,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通過試錯的方式進行自我革新。
(二)適當刪減原版教材中的章節。增加互動環節
如前所述,國際商務函電原版教材章節過多,筆者秉承“少即多”的原則,在不破壞原版教材整體性的前提下,適當刪節部分章節內容,并且有意識地增加互動環節。例如,在講授面試章節時,安排學生分組扮演面試官、應聘人員、人力資源部門經理等角色,讓他們在情景模擬中體會從簡歷到面試的所有環節,將理論性的概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體驗,同時也有利于他們在今后的面試過程中提前做好準備。筆者希望實現的教學目標是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筆者相信,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獲得的體會的價值要遠遠高于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
三、結語
全英語課程國際商務函電目前只有教授了兩屆學生,相關教學經驗不足,問題也較多,但是隨著任課老師經驗的逐步積累和不懈探索,相信無論是教學水平還是學生潛力乃至于教學安排都將日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