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劉飛
【摘要】目前,我國在公共服務的過程中,還存在服務不均等的問題,不能確保基層教育工作效果,嚴重影響基層農民教育工作。因此,我國應重點關注電大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拓寬基層教育模式與途徑,創新教育形式,整合電大遠程教育資源,以此解決當前公共服務不均等問題,為其后續發展與進步奠定基礎。
【關鍵詞】電大遠程教育資源;基層教育;公共服務;不均等問題
從2017年4月1日至今,全國對于雄安的建設較為關注,在雄安新區性質與規劃中提出了經濟問題,并關注國家戰略情況。在此期間,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且農民就業問題成為主要解決的內容。因此,下文針對電大遠程教育資源的分析,提出幾點基礎教育的建議,以便于解決當前公共服務不均等問題,促進農民教育工作的良好實施。
一、電大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分析
電大遠程教育資源,屬于國家在公共服務期間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主要因為電大一直遵循面向基層與行業的原則,可樹立正確的農村與少數民族教育服務觀念。我市電大在38年辦學歷史中,已經培養了10萬人以上的大專畢業生,接受了3萬人的培訓工作,能夠為農村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并形成現代化開放人才培養模式,創建學導結合的教育機制,在系統化運行的過程中,通過一體化的服務方式,促進農民職業技能教育工作,創建課題的研究機制。
在基層教育工作中,電大遠程教育工作具備開放式的優勢,可針對農民再就業提供具體的教育工作。對于公共服務而言,可利用電大遠程教育方式,整合社會資源,在遠程教育技術的支持下,創建系統化的農村網絡組織,將教育系統延伸到各個鄉鎮,為農民提供全方位與針對性的服務。一些農村的經濟條件很差,可以利用網絡教學方式,跨越農村開展教育工作,解決當前的難點問題,樹立現代化針對性的教育服務觀念。在選擇教學手段與功能的過程中,電大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可為農民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在豐富教育資源的支持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與衛星技術,創建互聯網教學平臺,使得農民自主學習各類知識,提升再就業能力,掌握先進知識與技能,為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基礎。
電大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可針對農民進行再就業教育,發揮電大教育開放性的服務優勢。首先,電大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可創建多元化的專業結構,滿足農民的實際學習需求,并將市場就業作為導向,遵循因地制宜的教育原則,使得農民學習計算機技術、會計專業知識等,在專業教育的支持下,更好的學習與掌握先進教學內容。其次,電大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創建網絡教育機制,建設先進的教學系統,在針對性輔導的情況下,成立專門的農民學習小組,以便于提升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二、利用電大遠程教育拓寬基礎教育的途徑
在基礎教育的過程中,需根據公共服務均等化情況,合理應用電大遠程教育技術,制定完善的技術方案,創新管理體系,提升基礎教育工作水平。
(一)合理使用數字化技術創建學習平臺
在基礎教育工作中,應合理使用數字化技術,創建農民的學習平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將市場發展作為導向,創建組織資源結構,提升服務運營管理水平,在聯鎖方式的支持下,創建數字化學習資源,為農民學習與發展提供數字化的教育服務。在此期間,應架構公共發展平臺,針對數字化資源進行全面的整合,根據標準環境的實際情況,集成使用先進技術,降低教育成本的投入,提升教育產出量。在建設數字化學習平臺的過程中,可聯合農民與用戶開展學習資源的整合工作,在學習支持服務的過程中,增加數字化技術的覆蓋面,并形成集成管理機制,形成終身化的學習支持服務環境,提升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效果。
(二)遵循開放辦學的工作原則
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需遵循開放辦學的工作原則,利用科學方式創新農村教育思想理念,并通過公共服務方式,提升農民的認知度與認同感。同時,還要樹立正確的基層服務觀念,利用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管理方式,充分挖掘農村教育優勢,提升基層教育的靈活性。
(三)創建電大教育綜合基地
在使用電大遠程教育方式的過程中,需創建電大教育綜合基地,建立多元化的管理體系,樹立正確的基礎教育觀念。在此期間,需形成開放性的農村教育網絡系統,整合社會基礎教育資源,成立培訓中心,在職業技術培訓的過程中,培養農民的技術能力與專業能力,全面增強電大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效果,優化基礎教育形式,拓寬基礎教育結構與渠道,保證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結語
在基礎教育的過程中,需合理應用電大遠程教育技術,創建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整合社會教育資源與知識,創新網絡系統與組織形式,建立多元化的遠程教育技術管理體系,滿足當前的農民自主學習需求,保證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春蘇,孫剛.遠程教育資源支撐下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探析[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6(8):55~57.
[2]周素娜.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應用的瓶頸與對策——以河南省周口市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15(0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