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華
【摘要】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對于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志愿服務資源配置中的集成和優化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志愿服務領域之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志愿服務信息化“為何要與何以能”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金華市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必要性,闡述了志愿服務信息化如何助推金華市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對于當前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進行了研究與思考。
【關鍵詞】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信息化”正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潮流。2017年12月,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七次會議公布的全國實名注冊志愿者總人數已超6700萬。目前,僅金華市就有注冊志愿者84.6萬,志愿者團體 3300余個,全年志愿服務時長達178.9萬小時。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一個信息化管理平臺,我們該如何應付日益壯大志愿服務管理工作。志愿服務工作注定會成為信息化時代的“局內人”,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已勢在必行。金華市志愿服務管理工作正邁向信息管理常態化,一個有效的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極大提高了志愿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能,在推動社會管理上已是必不可少的“生產力”。
一、志愿服務信息化:為何要與何以能
一是資源無力整合和錯位配置。由于缺少一個信息化平臺居于“中樞”指揮,諸多的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無法形成工作合力,特別是遇到大型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已出現忙而亂,繁而煩的情況。再者也不利于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和品牌活動的推廣。志愿服務內容、志愿服務時段、志愿服務對象隨意性較大,志愿服務的“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志愿服務難以獲得有效的信息支撐。一個人數不多的志愿者團隊管理并不難,但是面對一個成千上萬的志愿服務團隊我們該如何管理。三是志愿服務正向激勵難以實現。志愿服務無法用物質衡量,但是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重要體現,理應受到全社會的鼓勵與支持。志愿者的服務時長、服務內容、服務地點等都無法有效記錄,調動志愿者工作積極性不知從何談起。
大數據浪潮改變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也為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加速度”。這給志愿服務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金華市很多的“草根”志愿服務組織通過微信發布志愿服務需求,還有通過網絡眾籌的方式來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這些通過信息化平臺組織凝聚的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行為在服務經濟建設、社會進步、環境保護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實現我國志愿服務的資源整合、信息互聯和數據共享,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共青團中央在2015年制定發布了《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基本規范》,這是我國志愿服務信息化建設領域第一個全國性行業標準。通過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一方面實現了志愿者快速注冊審核,活動及時發布,服務及時提供,過程透明可視,效果可跟蹤評價;另一方面,將分散的志愿服務資源共享到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解決了志愿服務的供需矛盾。
二、信息化平臺建設:助推志愿服務事業發展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志愿服務也必然要走專業化、規范化、特色化及精準化的道路。當前,金華市志愿服務存在的短板主要是志愿服務供需把握不足,志愿者專業水平參差不齊,信息真實性難以判定,資源使用效能低。全市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可以有效掌握現有的志愿服務資源,推動建立轄區范圍內志愿服務信息共享機制與資源整合機制,也有助于推動志愿者隊伍穩定有序發展,提供志愿服務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志愿服務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動志愿服務多元化發展。
目前,“志愿匯”是金華市正在使用的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之一,它由志愿服務管理系統、公益積分系統、志愿者社交系統“三系統”,志愿者大數據庫,互聯網、掌上(志愿匯App、“支付寶”城市服務記錄功能和微信公眾號)、云端(志愿服務公益地圖)等多終端應用組成。這樣的平臺極大地激發了志愿服務的協同效應。一是通過開發各種智慧載體,盤活了現有的志愿服務資源,激發了廣大志愿者的工作積極性,也創造了新的發展生態和生活方式。二是利用現有的信息平臺,實現了服務需求、服務項目和志愿者的有效對接、自動匹配,為志愿服務提供了精準化的契機和平臺。三是借助于平臺信息儲存功能,實現志愿服務的正向激勵,促成服務過程線下高效執行、服務后續追蹤評價。
三、平臺建設有待完善:著力破解當前存在的難題
當前,網絡志愿服務需求很龐大,那么我們該如何加以甄別信息的真實性。部分不法分子在網絡平臺上發布虛假信息騙取善款和救援物資,不利于志愿服務事業的健康發展,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的信任危機。此外,志愿者團隊和個人的專業性、服務項目的可持續性等對于建好志愿服務的信息化平臺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有三個方面需要加以完善:一是建好信息查詢系統。志愿者登記注冊要更加嚴格規范,志愿者可以在系統內實現線上重組整合,按需提供服務,同時,可以為社會提供便捷有效的志愿服務信息。二是完善志愿服務誠信系統。目前,金華市已出臺了一系列志愿服務正向激勵政策,同時,強化網絡實名制的管理,提升網絡志愿者的素質和能力,增強情感體驗和社會監督。三是避免形成信息孤島。加強頂層設計,志愿服務信息要和企業登記信息、專利信息、商標信息等一樣,可實現統一集中處理,進而實行全國聯網。
參考文獻
[1]高和榮,趙春雷.志愿服務發展插上“信息化”之翼——《志愿服務條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建設條款釋義[J].中國社會工作,2017(10):18~19.
[2]我國志愿服務信息化建設領域第一個全國性行業標準——《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基本規范》解讀[J].中國民政,2015(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