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源 閔媛媛
【摘要】將藝術類資源專題數據庫建設設置為本文探究主題,同時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圖書館為例,具體分析建庫情況,旨在為藝術類資源專題數據庫建設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藝術類資源專題;數據庫;建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圖書館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圖書館,其結合教學需求及學院學科,構建了具較輕專業屬性,且較為全面的藏書體系,其館藏資源涉及種類范圍寬廣,涵蓋有美術、設計、戲曲、戲劇等,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其館藏資源已漸漸由實體轉化為以期刊和紙質圖書為主,名家手稿、漢畫像石等形式共存局面。現階段,隨著其館藏的種類及數量愈加豐富,筆者認為應建設一個相應的平臺,對豐富的館藏資源進行管理。
一、分析藝術類院校專題數據庫建設情況
(一)以豐富的館藏特色作為切入點
對比綜合性較強的高校圖書館來說,在特色數據庫建設方面,藝術院校圖書館發展較晚,雖說如此,其在館藏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特色,且在資源方面表現形式多元化。其特色數據庫建成后,往往涉及有較多的門類,內容信息豐厚且生動,以此可吸引更多的讀者前來探索。借助網絡對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其他藝術院校展開調查,調查的內容主要包含有建庫的方式、館藏數量、內容及資源形式等。調查結束后,對其結果進行歸納,發現絕大部分的院校均是以怎樣全面呈現自身的特色館藏為切入點,對于特色館藏的展示只是完成了最基礎的,涉及的深度較低,其采用的展示方式主要包括有音視頻、圖片以及電子書等,遠遠還不能構成具有較強專業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的藝術資源數據庫。
(二)建庫方式及途徑
經筆者的總結歸納,可發現各地高校的圖書館在對特色數據庫進行建立的過程中,其涵蓋的內容總體上包含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創設專題庫,給予主題一致的多種資源進行了整合,如中國美術學院的皮影數字博物館;另一種情況是建立單一資源形式的多個子庫,如天津美術學院所建立的美術作品庫。特色數據庫總共有三種建設方式:第一種為自主研發,構建形式、內容均較為簡單的特色數據庫;第二種為與企業創建合作關系聯合開發特色數據庫;第三種為花費巨額資金采購系統較為全面的特色庫平臺,從而能夠容納全部的資源形式。此外,為了使得藝術類資源數據庫具有的功能作用能夠在教學、科研服務這兩方面得以充分地發揮,在進行建設特色庫平臺的過程中應竭盡所能將藝術資源的原貌真實且生動地還原出來,無論是哪一個地方的高校在進行建設特色庫平臺的過程中,其底層數據結構均是根據相應的數據模型,從而展開描述、組織以及存儲的;在進行特色數據庫建設時,其采用的模式均是提前設計的,同時其建成后的基本框架也是如此,同樣是在未建設前預先確定的。這種情況與藝術資源數據庫所表達的展現原則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的,同時該現象也說明了以特色庫平臺為依托給予特色庫進行建設屬于技術方面的一個瓶頸。而若想要有效避免此類情況,可以通過借助與公司合作開發、自主研發等方式有效處理,但由于建設特色數據庫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采購已經成形的平臺能夠防止開展開發時再次投入,但這種做法存在的一個缺陷,那就是給予用戶的感覺,其表現的特色較弱。現階段,隨著科技的有效發展,大量的特色庫平臺運營而生,如清華同方的TPI系統、杭州麥達特色庫系統、北京的TRS、方正阿帕比的德賽系統等。每一個廠家所研發的特色庫平臺均能夠借助C/S架構客戶端給各種各樣的特色資源實施有效的管理,并以B/S的方式對發布頁面進行瀏覽以及檢索。
二、基于TPI的齊魯藝術資源數據庫建設——以專題庫及底層子庫建設為例
對于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來說,內容選取是一項非常關鍵的任務。筆者在網絡調查后,總結歸納了其他院校圖書館的特色庫所選取的內容,如西安美術學院的圖書館藏歷代繪畫、北京舞蹈學院的舞蹈視頻、舞蹈剪報點燈等。由此可知,在建設特色庫時,可對其他院校經驗進行借鑒,再結合地域特色、本校專業特色、圖書館館藏情況,給予其內容框架進行設計。
建庫具有兩種形式,一為專題庫,二為單獨子庫。單獨子庫主要是相同資源形式進行資源建立,實現指數較高。雖有少數的特色庫平臺宣稱能對圖書館中的原生數字資源實施有效的管理,但因數據庫特殊屬性,若是想將不同種類的數字資源全部集中于一個界面中,不僅實現難度高且界面美觀度低。故而,若是借助平臺建設專題庫,其獲取的效果可能不盡人意。在TPI平臺中,為了能有效處理專題庫中資源分散的現象,可結合資源形式建立多個子庫,再將專題庫記錄設置于子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