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引起整個社會的密切關注。本研究分析的是大學新生入校后可能會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經常性的心理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和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策,以便幫助大學新生順利的度過大學適應期。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問題
一、大學新生常見的適應不良問題
(一)大學新生出現的“三失感”的原因
社會適應性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適應大學生活是社會適應的前奏曲。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大學新生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和家庭,步人一個新的生活環境,學習的內容發生變化,生活的方式發生變化,日常接觸的社會群體也發生變化……這些變化,都以一定方式影響著學生的心理,造成學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為上的不適應,從而產生“三失感”,主要指失寵感、失落感、失望感。失落感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失去目標而帶來的精神苦悶,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們對新環境的不適應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感;失望感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較大以致無法改變。
(二)克服或正視“三失感”的的措施
“三失感”是一種較為普遍現象。對新生來講,雖然不是好事,但也決不是什么壞事,在正視“三失感”可能造成的危害的同時,還應該看到“三失感”也是促使學生盡快成熟的清醒劑。針對此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一是盡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和學習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僅是適應環境的要求,也是個人成長所必需的條件;二是摸索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畏懼、不氣餒,善于利用各種有限資源,逐漸走出困境;三是重新確立正確的自我形象在大學新的坐標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確認識自己,重新估價自己,主動接納自己;四是學習掌握人際溝通技巧,面對來自各地,性格、習慣各異的同學,積極建立起協調、友好的人際關系。
二、大學新生五種不良心理及矯正
(一)間歇心理
不少大學新生由于高中過度透支,剛剛進入大學歇歇腳的心理一般比較普遍,這對我們整個大學生涯可不是一種好的心態,因此必須積極應對,我們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學業規劃,將自修、休息、社團活動都安排好,對自己起到督促作用。我們必須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方法其實很簡單,遠離懶惰就行了。
(二)茫然心理
有的新生入學初期新的人生目標尚未確立,出現目標的丟失和理想真空,不善于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導致焦慮、茫然、百無聊賴的感覺比較強烈。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最忌“憋在心里”,建議主動求助,找老師、同學或是好朋友好好聊一聊傾訴一下,也可以找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談談自己的一些發展規劃從而明確目標,這樣我們才能盡快從茫然心理中走出來。
(三)自卑心理
一是部分大學新生高考成績不理想,沒有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學,自尊心備受挫折;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高校衡量個體價值和能力的已經不僅僅是學業成績,而是全面素質的發展,因而那些來自偏遠貧困地區或者很少注意全面素質發展的同學,深感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劣勢而滋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新生容易出現“泛化”狀況。這個時候就建議給自己制定一個職業規劃,看看自己以后要從事哪方面的工作,以確定需要發展哪方面的素質。
(四)失落心理
這種心理的產生與兩種因素有關,一是沒有錄取到理想的學?;驅I,入學后心里別扭和沮喪,心理上的抵觸情緒和失落感比較嚴重;二是有的新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想象得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過高的期望值與大學的現實生活反差較大,導致部分新生入學出現情緒波動和失落。失落心理常見于較為理想主義或者原本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應學會宣泄,可以先找到自己對目前生活不滿意的方面在哪里,然后找老師談談,找尋解決的辦法。
(五)懷舊心理
大學新生初來乍到,由于生活方式、習慣、環境的急劇變化,加上遠離家鄉、親友和同伴,這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某些年齡小、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于依賴家庭的女生,哭鼻子、人際關系緊張的事情時有發生,懷舊心理便會油然而生。但其實“懷舊”心理只是是一種表象,背后反映的還是對大學生生活的不滿,覺得“現在不如從前”。我們還是應該著眼現在,看看自己對新生活不滿意的方面在哪里,對那些可改變的努力改善,而一些不可改變的方面則要盡量去適應。
三、結束語
大學生活中,考試不理想、失戀、人際關系困難、生活不適應等挫折幾乎每個學生都曾遇到過尤其大學新生。有的學生總認為生活中的挫折、困境、失敗是消極的,令人恐懼的,因此受挫后消極悲觀、沉悶抑郁,個別人甚至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事實上,挫折也可以成為大學生自強不息、奮起拼搏,爭取成功的動力和精神催化劑??梢哉f,挫折也是一種機會。只要我們對挫折不害怕、不回避、不氣餒,對挫折有心理準備,能心平氣和地接受,樹立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我們就可以適應變化中的任何環境。
參考文獻
[1]虞紅,邢文華.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06(03):16~20.
[2]黃中巖.醫科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實用全科醫學,2006(02):36~39.
作者簡介:崔波(1980.10—),男,漢族,遼寧沈陽人,本科,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