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創新能力培養的改革,高校具備了多層次創新能力培養平臺。然而創新教育,更多地注重提升學生業務水平方面的能力,往往忽略與之相適應的考核評價機制,這樣使學生不能安心參與創新能力培養活動,進而阻礙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本文分析了電子信息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多層次平臺,構建多元化學生評價機制,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
【關鍵詞】電子信息類;創新教育;學生評價機制
一、創新教育的含義
創新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培養具備創新素質的高水平人才。一般來說創新人才應具有較高的創新素質,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教育并不是在原有教育模塊上的簡單增加,而是一種重新定位,對現有水平的一種突破,他強調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掘,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因此培養平臺必然是多層次的。評價體系的建立要有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多層次創新能力培養平臺
高校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構建了多層次的培養平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型實驗的開設
高校依照行業發展需求,在原有課內實驗的基礎上,購置設備,培訓教師,為學生開設了創新型實驗。緊跟產業近期發展形勢,強化理論知識,帶著問題學習,讓學生視野得到了開拓。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解決,實現突破。
(二)參加電子競賽
現階段,多種級別的電子競賽時有開展,尤其是電子信息類的學生,比如集成電路設計大賽、電子鼠走迷宮競賽等。學生以競賽組為單位參與到競賽中,有專門的指導教師給予指導,各有分工。學生在此類競賽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對電子產品硬件、軟件方面有了整體的認識,依照分工對某一個模塊能夠深入研究,又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大大提升學生興趣、成就感和專業認同感。
(三)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在高校中普遍開展。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其中,以教師課題為項目,大學生從事創新活動,感受項目立項、中期檢查、結題各個環節的研究過程,培養創新能力。有很多學生畢業之際選擇創業,受到政府獎勵資助。開展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社會輸送了創新型人才。
(四)校企聯合培養
政府在很多政策上引導校企合作。校企聯合培養是縮短人才培養周期,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適應行業需求的有效途徑。高校中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與企業聯合培養大學生,大學生可以在企業接觸實際工程問題,更加明確理論知識學習,帶著疑問去學習,創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學生評價體系與創新教育的關系
學生評價體系,屬于教學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教學管理機制是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管理方法,它直接關乎著教學工作的展開、實施及結果反饋。
創新教育著力于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人格的培養。對應的教育活動中有多層次的培養平臺,這就要求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應該是多元化的,否則勢必會阻礙創新教育的進展。
要想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新教育的活動中,必須對學生評價體系改革創新,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對自己有利的,可以以此獲得獎學金或者滿足畢業條件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四、電子信息類大學生評價體系多元化思路
創新教育的多層次,決定相應學生的評價方式應當多元化。可以依照學生個性發展,給學生充足的選擇空間。在評價學生時,各層次可以實現“互認”,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從事創新活動。
(一)面向學習過程多元化
弱化“以考代評”。增加課堂討論、平時作業、小測試等方面考核的因素,將這些與最終的考評掛鉤。這樣能夠更加充分地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增加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并且最大程度地避免期末考試偶然因素對學生評價的影響。
(二)在學生畢業條件中實現多層次創新活動“互認”
在學生畢業授學位中,關于實踐環節的要求,避免“一刀切”,應該尊重學生興趣,可以從創新型實驗、科技競賽、校企聯培等方面選擇,而配套的考核評價體系應該使這幾部分內容實現互認。
(三)在獎學金政策上充分考慮多元化
高校設立了多種級別的獎學金,在相關獎學金評選的文件制定上,應該要對創新活動的參與有所引導,不能僅僅依靠課程考核成績、社團活動等方面。將多層次創新培養平臺的活動納入獎學金評審文件,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是學生自身興趣,另一方面,有政策的鼓勵和引導,更能實現創新教育活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洪早清.創新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教學管理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2:6.
[2]殷春英,多元化評價模式分析與探索[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3):23.
[3]張海濤,盧建飛,創新教學管理機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J].教書育人,2017(15):52.
作者簡介:郝銀召(1987.06—),男,漢族,河北武安人,碩士研究生,天津理工大學電氣電子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