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吳秀
【摘要】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是施工單位極為重視此環節質量的決定因素。因此,使用混凝土澆筑技術重要性凸顯,混凝土本身凝結優勢強大,在建筑物當中發揮出填補石頭與沙子間縫隙作用,一定程度上對高層建筑房屋質量的確保立下汗馬功勞。另外,在制造混凝土時,需要以相關比例要求嚴格檢驗混凝土當中每一種原材料,這是盡力把高質量房屋建造出來的唯一有效途徑。另外,還應注重使混凝土建筑技術盡力提高,因為高層建筑房屋質量的保證是建立在充足的強硬技術基礎上的。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技術;應用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混凝土的澆筑,決定了混凝土的工程質量。混凝土澆筑工藝,必須符合建筑的實際情況,加強混凝土澆筑的控制力度,細化澆筑工藝的實施,保障建筑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
一、澆筑要求
混凝土澆筑技術的要求:①混凝土初凝、澆筑的間隔時間,不能超過45min,如工程的溫度差過大,初凝未達到標準,就要暫停澆筑;②澆筑傾倒的高度,不能超過2m,超出標準高度的部分,澆筑時需借助溜管和串管,超過10m的高度,要配置減速裝置;③混凝土澆筑要連續,澆筑超出規定的時間,就要預留施工縫;④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分層澆筑,輔助混凝土散熱,以免發生結構裂縫,維護建筑混凝土的整體性,清理混凝土表層的溢水,促進混凝土結構凝結。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施工要點
(一)準備工作
做好準備工作是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必要條件,對于澆筑高層建筑房屋施工混凝土工作也是如此,做好其準備工作是整個施工步驟順利完成的必要之舉。首先應把建筑所用到的材料準備好,對其相關比例進行合理配置,而且其輸工作必須做好。這幾項準備工作看起來較容易,但真正做好并非易事,所要投入其中的人力與物力數量很大。在對建筑材料進行選用時,采購人員必須以國家相關準則為導向嚴格報好材料規格與級別關口,確定好材料的生產日期。而且在攪拌混凝土前,有關技術人員必須把相關材料配合比計算好,以其種類為依據,使攪拌工作合理展開。
(二)澆筑技術要點
為提升混凝土澆筑質量,施工人員在工作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用適合的水、石灰的比例混合。二是振搗混凝土時需用振搗器振搗,器具與地面的角度大約為45°,振搗棒頭部向前,棒與棒的距離為50cm,并在振搗中預防漏振、超振的出現。另拆除運輸道時,需再次振搗邊角處,經過振搗的混凝土表面按照水平線的高度抹平,并用相應的方式吸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以控制混凝土表面因水分蒸發出現的割裂。只有強度達到1.2MPa,才可以上人,否則會破壞混凝土表面與部結構。三是澆筑工作需體現出連續性,如果中途因為其他因素需要停止,停止時間必須縮短,確保上一層建筑凝結前,下一層澆筑結束。此外,澆筑時應檢查預埋件位置是否變化,如果出現變化,需在澆筑前把位置糾正。而對于地下車庫的澆筑,是在模板上澆筑大量的混凝土,并把混凝土的表面抹平,隨后在上面鋪設2.5cm厚的砂漿,以達到防水的效果。
(三)選擇澆筑方法
(1)全面分層澆筑,澆筑時,先完成第一層的混凝土結構,待混凝土接近初凝,實行第二層的澆筑工作,逐層澆筑完,全面分層澆筑工藝,適用于稍小的結構平面,以短邊為出發點,沿著結構長邊,推進全面分層澆筑工藝,或者在建筑結構內,按照兩端到中間、中間到兩端的順序,實行澆筑工藝。
(2)分段分層澆筑,建筑混凝土澆筑現場,考慮到作業強度大,機械設備運輸困難的問題,采用分段分層的澆筑方法,保障混凝土澆筑的順利實施,分段分層澆筑時,以底層結構為出發點,按照規定的距離澆筑,完成設定距離澆筑后,展開第二層的澆筑,依次澆筑完每個混凝土層,在建筑澆筑結構厚度適中,面積稍大的情況下,經常選用分段分層的澆筑方法,完善建筑混凝土的澆筑過程。
(3)斜面分層澆筑,建筑混凝土面積、厚度均較大時,可以選擇此類澆筑工藝,一般情況下,斜面分層澆筑,適用于結構長度,是厚度3倍的條件中,直接一次性澆筑到頂層。斜面坡度,比例是1∶3,澆筑期間,配合混凝土振搗。
(四)后澆帶的施工處理
施工人員進行混凝土澆筑后,會留下80cm寬平接式后澆帶,待主體施工全部結束后,隨即展開后澆帶施工。其包括兩點:一是澆帶的留設,二是澆筑。前者是用鋼絲網膜堵住縫隙,主體澆筑時,可以把適當混凝土外漏,待其初步凝結后,用較強水流沖洗縫隙,使其中的石子表面露出,隨后拆除鋼絲網膜,而用這種方式處理后的縫隙,表面凹凸不平,可以與新澆筑的混凝土粘合。
綜上所述,混凝土澆筑技術是建筑施工的重點,結合澆筑的要求全面落實準備工作。同時把控混凝土的澆筑過程,注重澆筑的全面性和整體性,維護建筑混凝土結構。建筑混凝土的澆筑技術中,要做好控制的工作,目的是規避澆筑中潛在的風險,加強混凝土澆筑的控制力度,完善建筑的混凝土澆筑過程。
參考文獻
[1]焦永紅.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澆筑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7(16):23~24.
[2]田俊麗.房屋建筑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分析[J].四川水泥,2017(01):216.
[3]林漢泉.高層建筑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探討[J].江西建材,2016(10):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