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色館藏資源是高校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以農為特色的兼有高等教育和農業科研職能的地方院校,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加強溫州農業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體現特色化、專業化和數字化,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和社會意義。
【關鍵詞】溫州;農業;特色館藏資源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要建設全校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為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提供保障和服務。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下稱學校)是一所以農為特色的全國唯一的教學、科研合二為一的單位,也是溫州唯一一所涉農高校,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下稱學校圖書館)加強溫州農業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溫州農業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背景
2015版《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第23條提到,圖書館要注重收藏本校以及與本校有關的各類型載體的教學、科研資料與成果,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源于1950年8月建立的浙江省立溫州農業技術學校和1958年9月設立的溫州專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六十多年來,人才培養成效顯著,農業科研和社會服務涉及面廣,成績斐然,形成了大批農類新技術、新品種等科研成果資料。這些科研成果資料是寶貴的特色信息資源,學校圖書館要加強包括這些科研成果資料在內的溫州農業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為學科教學、農業科研和社會服務提供切實的文獻信息保障。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是在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基礎上籌建的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和農業科研的復合體。學校圖書館的性質定位是“兩館一中心”,即高校圖書館、科研圖書館和溫州區域農業文獻信息中心。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建設,學校圖書館已經成為浙江省比較知名的高職高專圖書館,但農業特色信息資源特別是農業科研成果資料的收藏和建設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一是材料不全,特別是時間較早的部分。二是保存零散,如校史館、檔案館和科研部門各自留存,時有重復。三是載體單一,基本上是簡單的標題性記述,沒有形成可供調查、參考、咨詢的圖文信息資料。這遠遠不能適應學校的人文社科建設和信息化發展的要求。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外高校圖書館開始探討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問題,經過多年發展,當今館藏資源建設呈現出特色化、專業化、數字化的鮮明特征。
美國高校特色館藏類型有手稿、稀有圖書、檔案、期刊、口述歷史、論文、捐贈資料、聲音記錄、照片、視頻、錢幣等,耶魯大學圖書館有印刷文本、小冊子、手稿、地圖、錄音和口述歷史。美國紐約大學、埃默里大學、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等大學圖書館和新西蘭大學圖書館均將原生數字資源建設納入本館發展戰略體系。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圖書館在戰略計劃中提出應 “最大限度地挖掘研究數據的潛在價值”,建立科研數據庫。新西蘭大學圖書館收錄新西蘭早期圖書、老報紙、數字詩歌中心、考古及人類學照片等。
在國內,以211高校為例,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建設有5個農業學科特色資源,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建設有3個經濟學學科特色資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建設有3個醫學學科特色資源。高校圖書館非常重視將學科特色資源建設融入本校的學科發展,如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經濟學知識門戶”、四川大學圖書館的“皮革導航數據庫”、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的“國外中醫藥法律法規數據庫”、暨南大學圖書館的“華僑華人系列數據庫”等。在浙江,浙江財經大學建設與地方經濟融合的特色館藏,包括以浙商經濟為載體的浙商文庫建設和以師生學術成果為主體的“財苑文庫”特色資源建設,而且開發二次文獻,即將原始文獻進行加工,成為包含知識內容的增值信息產品。溫州大學圖書館注重溫州地域文化特色館藏建設,內容包括孫詒讓研究、永嘉學派研究、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溫州鄉土建筑文化、溫州地方民間信仰和溫州大羅山文化研究等。
(二)發展趨勢
特色館藏資源越來越成為高校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呈現學科專業化和本土化相融合的趨勢,并且越來越重視數字化和使用推廣工作。
三、溫州農業信息資源建設的意義
(一)學校層面
加強溫州農業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有利于提升學校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促進高校學科和文化內涵建設。
(二)社會層面
加強溫州農業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有利于保護、傳承地方文獻和專業文獻,為地方科研院校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提供借鑒,為區域農業經濟和農村社會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
四、溫州農業信息資源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一)農類紙本圖書采訪
目前,學校圖書館紙本圖書資源收藏情況如下表所示(見表1)。

如何進行紙本圖書采訪,首先,采訪機制上,經涉農類教科研人員推薦,由農學背景的學科館員審核。其次,在采訪數量上,確保在自然科學類圖書中居于前列(如上圖,僅次于工業技術類,因工業技術中TP類技術發展迅速,書籍多更新也快)。最后,根據學校實際,突出農業的應用性原則,主要購置S4(植物保護)、S5(農作物)、S6(園藝)、S8(畜牧、動物醫學)和S9(水產、漁業)五種類型的書籍。
(二)農類圖書數字化、農類電子書籍和數據庫建設研究
基于書籍保存、加工成本等原因,目前學校圖書館只有早期少量的圖書做到數字化;近年來購置了包括農類知識信息在內的電子圖書資源和多個數據庫;2010年以后,與溫州氣象信息網合作,及時推送溫州農業氣象。
以質量和實用為原則,要選購知名的電子書籍資源和相關數據庫;視條件可能,優先把早期不易保存的經典農類圖書數字化。
(三)學校農業科研成果收藏研究
學校農業科研成果資料是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重點和亮點,充分反映了溫州特色、學校學科實力和科研水平。
1.新技術新品種
據統計,溫州市農科所(學校前身)在1978—2000年,其研發的農類新技術新品種,獲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共204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和國家級獎勵共13項(見表2);溫州科技職業學院自2006年籌建開始至2015年底,其研發的農類新技術新品種共獲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80項,其中市級一等獎、省級二等獎及以上獎勵12項(見表3)。

這些科研成果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同類科研院校中都名列前茅,在我國農業科技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如溫州市農科所(學校前身)作物育種團隊于1968年利用珍珠矮和秈矮選4號雜交育成的早秈稻品種,江西萍鄉和福建漳州農業科研部門在此基礎上成功選育出野敗型不育系珍汕97A,成為雜交稻研究的重大突破,開創了中國雜交稻研究和應用的新紀元。所長林恭松獲袁隆平、謝華安等院士的高度評價,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母,2000年獲浙江省科技成果一等獎及溫州市農業推廣成果特等獎,2008年獲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三農人物榮譽稱號。
圖書館要通過向學校檔案室、校史館、科研部門查詢資料,還要借助網絡、尋訪當事人來采集信息,獲得這些科研成果的第一手資料;收藏成果榮譽證書的原件或復印件、圖片,組織人力物力逐步將這些新技術新品種的具體內容和推廣應用材料進行整理加工,以文字、圖片、影音等形式制作信息資料,并推行數字化建設。
2.農學專著

圖書館將公開出版發行的農學專著與學校相關人員編纂的內部科普讀物一起,設立專區(專柜)收藏。
(四)《溫州農業科技》收藏研究
《溫州農業科技》是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期刊,創辦于1959年,現為季刊,主要傳播農業科技新成果,分享新農村建設經驗,服務溫州三農,同時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等內容,記載了許多珍貴的農業信息資料。
圖書館通過獲得原件、復印件、拍照和捐贈等方式,收集《溫州農業科技》各個歷史時期的出版物,建立專柜收藏。
參考文獻
[1]侯賽花.美國知名高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J].圖書與情報,2014(05):75~79.
[2]宋菲,李麟,李力.國外圖書館戰略規劃與發展特點[J].圖書情報工作,2013(13):29~34.
[3]楊艷華.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趨同化傾向[J].圖書與情報,2012(02):96~99.
[4]張蘇文.基于辦學特色的高校圖書館館藏體系構建——以浙江財經學院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0(07):42~44.
[5]胡越慧.地方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研究——以溫州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06):72~75.
[6]李道品.珍汕97B 改良新不育系與珍汕97A的制種產量比較研究[J].雜交水稻,2012,27(03):28~29.
[7]陳小影.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林恭松被評為改革開放十大三農人物[EB/OL].2008.12.19:http://edu.wenzhou.gov.cn/.
作者簡介:肖惠杰(1969—),男,浙江平陽人,碩士,溫州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