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 李強
【摘要】本文介紹了峽江縣中藥材枳殼種植的生產概況、中藥材枳殼對氣候條件的要求,以及有關種植中藥材枳殼的地形概況,并且針對峽江縣氣候條件對枳殼的種植氣候分區進行了評述,這樣有利于合理安排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盲目生產帶來的損失,為發展峽江縣枳殼產業提供氣候條件的科學保障,從而充分利用峽江縣地理氣候資源,把峽江縣的枳殼產業做強做大, 實實在在為“三農”提供氣象科技服務,爭取讓峽江縣的枳殼生產產業早日躋身國內外市場。
【關鍵詞】枳殼;氣候資源;區劃分析
一、枳殼生產概況
(1)峽江縣中藥材枳殼從2005年大面積推廣至今,經過10多年的培育壯大,實現了從一個產品向一個產業的跨越,成為獨具區域特色、富民強縣的朝陽產業。峽江縣在生產上大量栽培的主要有二個品種:“贛枳1號”和“贛枳8號”,把這兩個品種作為全縣的主導品種,加以大面積推廣。
(2)目前,峽江縣枳殼種植面積已達2萬多畝,其中50畝以上示范基地260個,100畝以上示范基地40個,300畝以上示范基地12個。峽江縣地處長江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熱水資源豐富,適宜種植枳殼。近十年,優良品種枳殼在峽江縣栽培表現良好,“贛枳1號”和“贛枳8號”,不僅產量高,而且藥質好,在我國有廣闊的市場。并且由于國外的枳殼需求量不斷上升,外銷日本的枳殼穩步上升。因此,無論是從國內外兩個市場看,還是從峽江縣自身資源看,峽江縣發展枳殼的潛力都很大。但是,峽江縣是一個以平原、丘陵為主的縣,受地形地貌影響,小氣候類型較多,相對于枳殼獲得高產、優質的氣候條件,并不是都適宜種植的。因此,有必要從氣候角度分析峽江縣不同地域枳殼栽植的可行性。下面主要從氣候角度對區域內的枳殼種植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評述意見參考。
二、枳殼對氣象條件的要求
(1)枳殼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要求年平均氣溫在15~23℃,峽江縣歷年平均氣溫為17.8℃。一月平均氣溫5~15℃,峽江縣一月平均氣溫為6.1℃。要求全年日平均氣溫小于10℃的天數在100d 以下為好,峽江縣歷年全年日平均氣溫小于10℃ 的天數為36d。要求開花氣溫在14℃左右,以20℃左右最適宜,在12~25℃范圍內,氣溫越高授粉效果越好,峽江縣枳殼開花期一般在4月初,此期間峽江縣歷年平均氣溫為14.5℃左右。要求果實成熟期氣溫日較差10℃以上,這樣有利于干物質的積累,峽江縣枳殼成熟期氣溫日較差為12.6℃。冬季成年掛果樹能耐-10℃ 的低溫,峽江縣歷年最低氣溫在≦-9.1℃ 。要求年日照時數1600h 以上,峽江縣年日照時數為1626.0h。要求降雨量1000㎜ 以上,峽江縣降雨量達1635.0㎜ 。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平均為60~80 %較適宜,峽江縣枳殼生育期間的相對濕度平均為80% 。要求土壤為黃、紅、紫色等均適合于枳殼種植,峽江縣土壤為黃壤土。
(2)影響枳殼正常生長發育,產量、品質形成的因子很多,經反復比較分析,認為以下三個氣候因子對枳殼的分布和產量、品質的形成影響最大:年日平均氣溫小于10℃的天數,年日照時數,6~7月氣溫日較差。每個因子對枳殼來說具有不同的農業意義,年日平均氣溫小于10℃的天數反映了枳殼生長期的長短,年日照時數影響枳殼樹體勢、花芽分化等,6~7月氣溫日較差影響藥果的品質。
(3)影響枳殼種植的三個主要因子中,就峽江縣全境而言,海拔高度在400m以上的區域為枳殼不適宜種植區,海拔高度在200m以下的區域為枳殼適宜種植區,根據三個因子,我們將全縣枳殼種植分為四個區,分區標準見下表。
三、地形概況
峽江縣在北緯27°27′50″~27°45′20″、東經114°53′21″~115°31′57″,有海拔高度在100米~300米之間的山地,占全縣總面積的62%。
四、峽江縣枳殼種植氣候分區的評述
(1)適宜種植區:縣海拔高度一般在200m以下的區域,為適宜種植區,年日平均氣溫<10℃的天數40d以下,年日照時數在1600h以上,6~7月氣溫日較差在11~12℃,有利于枳殼的生長和藥果品質的形成。
(2)較適宜種植區:縣海拔高度一般在200m以上~300m以下的區域,為較適宜種植區,年日平均氣溫<10℃的日 數40~80d以下,年日照時數在1400~1600h以上,6~7月氣溫日較差一般在11~12℃,較有利于枳殼的生育和藥果品質的形成。
(3)一般種植區:縣海拔高度一般在300m以上~400m以下的區域,為一般種植區,年日平均氣溫<10℃的日數80~120d以下,年日照時數在1300~1500h以上,6~7月氣溫日較差一般在12~13℃,一般有利于枳殼的生育和藥果品質的形成。
(4)不宜種植區:主要是指海拔高度一般在400m以上的山區,該區雖然6~7月氣溫日較差比平原、丘陵地區大,但年日平均氣溫<10℃ 的日數>120d ,年日照時數一般在1300h以下,不能保證枳殼正常生育和藥果品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凌聯海,何偉相.峽江縣仁和地區化石的新發現及其地質意義[J].江西地質,1999(03).
[2]葛艷華.打造水電OT項目的峽江樣本[A].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2013年會論文集[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