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摘要]公路建設不僅有力促進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同時對于交通運輸行業也做出了重大貢獻。本文梳理我國目前公路建設管理模式中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問題的成因;然后根據目前公路建設管理面臨的形勢和發展特點論證加強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最后從優化工作內容和方式,靈活設置管理機構,落實承包商主體責任、完善責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管理模式的實施要點。若想提升公路的使用壽命,真正發揮其應有作用,則必須對公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本文通過對公路管理現狀的論述,為加強現代化的公路管理模式提出策略。
[關鍵詞]公路建設管理;管理制度;現代管理模式;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公路的建設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公路建設管理的質量高低對于人們能否安全出行以及運輸事業能否正常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公路建設的管理。
一、公路管理模式現狀與重要意義
(一)公路管理模式概述
就廣義角度而言,所謂的公路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運用相應方式對公路的運營與維護進行管理,涉及到公路管理的諸多方面。若想確保公路得到良好的管理,發揮管理模式的良好功用,則必須對現有制度進行完善,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然而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卻是一件集復雜性與苦難性于一體的事件。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才能確保公路運營的通暢性與安全性。
(二)建設現代化公路管理模式的重要意義
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不同區域存在著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若想使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得到平衡,則必須加強區域之間的交流,并加強區域之間的物質共享。若想實現上述目標,建設公路是最佳方式,并且需要對現有的管理制度進行更新,進而實現對公路進行有效的管理,最終加強區域之問的人才與文化交流,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
二、加強公路管理的現代管理模式策略
(一)把好原材料的質量關,建設高品質公路
原材料質量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公路的建設能否具有較高質量。之所以目前諸多公路建設管理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主要在于公路建設管理單位并未對建設的原材料進行質量把關,進而縮短了公路的使用壽命,同時對人們的生活以及運輸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必須對公路建設管理的原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特別是外購材料:首先,在原材料的選購方面,采用入圍模式,選用口碑、信譽良好的廠家,其次施工單位以及相關人員應對主要材料,深入市場、相關廠家進行考察,依據考察結果制定完善的采購計劃,隨后按照計劃進行選購。其次,對原材料的質量檢測至關重要,最好委托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平行榆測。若發現質量不合格材料,則應對生產廠家進行記錄,并及時更換。最后,必須做好材料的出入庫登記,明確材料的具體使用部位,進而加強對材料的管理,從源頭抓好原材料質量的控制。
(二)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與體系,強化過程管理
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與管理體系可為提升公路的質量管理提供充足保障。在進行公路施工前,各級管理機構必須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措施,指導質量工作,預防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杜絕隱患的出現。施工單位必須對一線施工人員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使其嚴格按照計劃,按照要求,按照標準進行生產。在建設過程中,加強現場一線的管理非常關鍵,應隨時深入施工現場進行檢測,避免出現安全隱患。除此之外,應建立責任人制度,確保所有的建設環節具有負責人,當出現質量問題時可進行倒查,有利于解決問題,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心。
公路質量在國家建設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只有確保公路的高質量,才能為人們的出行以及交通運輸事業的正常發展提供堅實保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公路管理部門應不斷的購置智能化的管理設備,配合人工巡檢的方式,對公路的質量進行嚴格監控,在較大程度上實現質量監控的信息化,為提升公路質量監控水平提供了充足的技術保障。
(三)實行一崗雙責的管理模式
傳統的一崗單責的管理模式,即每個管理崗位只具有單獨的管理責任,互不交叉。雖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卻不利于公路的長期管理。因此,為有效的加強對公路的管理,必須大力實行一崗雙責的管理模式,即不僅需要做好本職的管理工作,同時還必須做好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增強管理人員的綜合管理技能,提升其管理能力。為有力的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對管理崗位人事培養制度進行更新,制定完善的福利待遇制度,并制定完善的獎懲制度,對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增強工作責任心,不能得過且過。
(四)加強對公路的后期養護管理,延長公路壽命
公路建成進入運營階段后,有效的養護,對公路壽命非常重要,由于公路對于提升經濟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必須加強對公路的養護管理。建成后公路完全處于運營之中,各種自然天氣對公路壽命有影響,例如,雨水,凍融等等。加之交通逐漸繁重,公路的承載負荷力逐漸加大,對公路的路面、橋梁使用壽命要求較高。養護工程是對公路的破損處進行修復,以恢復公路的正常運營功能,同時有效的養護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公路的損壞,做到防患于未然。然而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公路的維護管理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即仍然采用傳統方式,并未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數字化管理模式。因此進入運營后,養護管理人員必須樹立現代化的維護管理意識,對整條道路分類統計,建立詳見檔案,隨時掌握路況,加強巡查,調高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制定出適合的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對公路進行維護管理,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五)落實承包商的主體責任
傳統模式中,管理人員承擔了大量本應由承包商負責的工作,甚至變成承包商的施工員和監工。承包商過多依賴管理,其質量和安全保證體系不能有效落實。現代管理模式下要強化承包商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杜絕承包商以包代管。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自檢體系,重點檢查落實承包商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工地試驗室負責人的資格及其履約情況。監督承包商做好開工準備、工程施工和工序交驗的自檢工作。
(六)加強對公路建設廉政管理
在公路建設管理中,資金往往比較大,施工單位作為利益相關方,利用各種途徑對建立單位、業主單位進行拉攏,爭取利益最大化,個別人員放松警惕,就會放松了對施工單位的管理。出現諸如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問題,這種現象在全國的公路建設管理中屢見不鮮,如果有效的杜絕這方面的事情,就需要建設管理單位以身作則,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對關鍵工程、關鍵工序,做到相互監督。建設一條高品質的公路,廉政方面管理也是必須還要貫穿項目建設始終,該項目事宜直接關乎工程質量,因此必須加強公路建設管理的廉政管理,各級管理結構必須加強自律性,擺脫經濟利益的誘惑。同時還應加強群眾的監督力度,使管理人員的各項工作公開化,避免發生暗箱操作現象。
(七)完善責任追究機制
將建設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并建立終身責任追究機制是保證現代管理模式順利實施,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可控的根本措施。只有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管理人員,才能使管理者心存敬畏,自覺地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完善責任追究機制,一是要明確責任主體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員,各責任方必須按照“定人、定崗、定責”三定原則劃分質量責任;二是要建立責任主體追究機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推行數字化管理,方便責任追溯。
三、結語
管理好公路建設管理,即是管理好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綜合上述內容論述,只有嚴格按照有效的管理方式,探索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手段,加強對公路的過程管理、后期的運營管理,延長公路壽命周期,為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正常出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