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界設計已成為一種時尚而先鋒的設計理念,一體化設計也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但高校的培養方式還跟不上市場對于高素質復合人才的需求。本文以環境設計主干課程為例分析跨專業聯合課程的必要性,并對其教學方法進行細化,內容包括聯合教學、聯合備課、聯合討論、聯合實驗課、聯合教學展覽等具體措施,以探索一種新型的跨專業融合教學模式。
【關鍵詞】環境設計;跨界設計;一體化設計;聯合課程
一、跨界設計教育與“一體化設計”
動植物界早已存在基因的跨界與優化行為,而人類混血兒之所以聰明也是因為繼承了人種多樣化的優良基因。從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來看,種群之間避免近親繁殖才能夠發展得更好,設計界也一樣。
跨界設計可以提取優良的設計基因進行整合優化,而一體化設計就是跨界設計成熟之后的一種新型設計方式。在環境設計專業領域,一體化設計多指室內環境、室外環境和建筑設計的一體化設計。
(一)跨界設計的發展現狀
后現代設計思潮之后,設計進入了多元化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的標準化生產式設計受到強烈沖擊,設計變得更加開放與包容,設計學科也形成了交匯融合的專業特點。因此涌現出一大批探索跨界的設計大師,如扎哈·哈迪德、菲利普斯塔克、草間彌生、原研哉、深澤直人、鄭秀和等,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二)“一體化設計”的未來趨勢
環境設計下設兩個分支: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傳統的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分開進行的設計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建筑、室內和景觀三個部分是脫節的,例如會出現中式的建筑外觀設計、歐式的景觀設計和地中海式的室內設計生硬拼接的情況。
建筑師密斯凡德羅曾提出“流動空間”說,弗蘭克賴特曾提出“有機建筑”理論,約翰波特曼也曾提出“共享空間”論,以及黑川紀章創立的“灰色空間”論等無一不在強調室內外環境與建筑設計和諧統一的重要性。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逐步滲透,未來的環境設計必然是兼具功能、文化、精神、審美等多重優勢的多元化綜合性環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筑、室內、景觀三者相互滲透、交融、整合的一體化設計將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跨界設計方面表現優秀的設計師扎哈·哈迪德有一代表作———望京SOHO,其建筑、室內和景觀即為一體化設計,流暢的曲線元素由內至外,交相輝映,使建筑、景觀和室內高度統一,渾然一體。與之呼應的還有logo、形象墻、設計匯報冊和建筑銷售等視傳設計方案,以及樣板區的室內外家具設計方案,無一不貫徹曲線元素,使望京SOHO的設計充滿了運動感和流動性(如圖1)。而該設計師也同時設計游艇、家具、手包和鞋子等商業產品,為跨界設計的代表性人物。
二、跨專業設計教育的必要性
貝聿銘曾說過:“設計師要做雜家而非專家?!眰鹘y教學方法是由一名教師包攬一門課程,此法很難達到跨界設計需交叉融合知識點的學習目標。例如環境設計教師對于視傳、產品和服裝設計方面的知識未能全面深入地授課到位,但跨專業聯合課程可以通過不同專業的多位教師協調合作,取長補短,最終形成較豐富完善的知識結構教授課程,可快速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如圖2)。
設計市場對于畢業生的綜合設計能力要求已經提高。與之對應的,培養設計師的高校教學模式也應充分“跨界”,積極整合資源,調整課程結構,為具備綜合設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成長提供土壤和養分。
聯合課程還能培養學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上需要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未來的社會化大生產過程中,單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尤其是景觀設計和展示設計這類復雜課程,必須多人協作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
三、跨專業聯合課程教學法的細化與實踐
(一)跨專業聯合課程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聯合課程不改變專業方向和學科內容,僅利用學院內部現有的師資與教學資源充分整合,將現有專業中與環境設計專業強相關的課程有機組合起來,促使各專業知識結構的交叉融合并優化重組,實現強強聯合與協調發展。此模式對現有學科和專業改變不大,是學院內部的微型調整,較容易實施,成功率高,可行性大。
聯合課程是一個新興的概念,目前國內外主要有這四種形式的聯合課程:中外名校之間的跨國聯合課程;國內名校之間的跨校聯合課程;各高校內部各學院之間的跨學科聯合課程;各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跨界聯合課程。然而,國內外對于學院內部最易得的教師資源融合和課程結構交叉研究甚少。
本文將以本校美術學院內部的師資融合和課程交叉為例,依托實驗中心的實踐課程內容對跨專業教學之“一課多師”型串講教學模式和“一體化設計”聯合設計課程進行探索與研究。
(二)跨專業聯合課程教學法細化
本校美術學院下設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和產品設計等設計類專業,各專業的通識課和學科基礎課內容基本一致,但從專業基礎課開始已有所側重、各有差別。但設計是相通的,各專業知識除了區別還應有聯系。聯合課程即充分融合相關專業知識進行教學活動,具體實施細節如下文所示。
1.聯合教學
(1)一師多課,和而不同
當各專業的某門課程內容有重合部分時,應進行合班教學。如人體工程學這門課程,人體尺度和環境行為心理部分各專業所教授的知識點有大部分都是重合的,可以由某一老師專門講授大課。
當教學進度到緊密結合各專業知識的章節再由該專業教師小班教學。例如在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中除講解人體各部位尺度外,還應結合家具尺度、建筑尺度和室內外過道尺度等進行講授;在產品設計專業的課程中應結合精細人體尺度如手掌與腳掌、人體旋轉角度極限、產品使用習慣、人體與產品的交互性等進行講授。如此緊密貼合專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可有效節約教師的備課時間。
(2)一課多師,主輔結合
遇到教學難度比較大和知識點比較復雜的專業課時,應采取多位教師聯合上一門課的方法。例如展示設計課應采取一班多師的教學方法。即由環境設計專業的主講教師和視覺傳達設計的輔講教師共同講授該門課程,尤其是課程結尾時涉及效果圖后期處理和展板、方案冊等的設計部分重點應由視傳教師講授。遇到更難的還可以由外學院甚至外學校的教師協同上課,例如景觀設計課可由城規學教師、農學植物教師和環境設計教師聯合授課。
2.聯合備課,一門課程的相關章節由相關專業教師聯合備課
無論是一師多課或一課多師的教學方法都需要各專業的教師相互協調排課、備課、教學、匯報等環節。尤其是備課環節,既需要教師們各司其職,又需要其互相交流學習,且應有共同目標,有主題特性、有主導人,應弱化輔講教師的學科特性。例如軟裝飾設計中的家具設計章節和產品專業的家具設計課程可以聯合備課,將環境設計的家具設計要點與產品專業的家具設計要點有機結合。如果僅僅是以產品設計的家具設計要求來做定制家具的話,就不能充分地貼合墻地頂等界面,容易形成空間浪費。
3.聯合討論
教學過程中,相關班級可以一起舉行定期討論,從各專業領域提出獨立見解,引發頭腦風暴似的思維碰撞,以期產生新的靈感火花,鼓勵學生積極交流和思考。例如產品設計專業從家具的連接方式、家具的材料做法、家具的造型外觀等方面拋出觀點,而環境設計專業從室內的整體風格、室內色彩的協調、室內的收納整理、室內的動線視線等方面陳述需求,雙方都可以在交流中獲益良多,從而更人性化地指導和完善自己的設計作品。甚至可延伸至家用電器、燈具、紡織品、植物等多種軟裝飾設計的交流,亦可延伸至公裝家具、室外家具、雕塑小品等更廣泛的領域。
4.聯合實驗課
上模型設計課或家具設計課時,學生需要到精工實驗室和木工實驗室做作品,上軟裝飾設計課紡織品章節時,學生需要到服裝實驗室做作品,可為各實驗課程配置一位熟悉該實驗室器械的實驗老師,以滿足不同專業教師的實驗室教學需求。
5.聯合教學展覽
課程結束后,可舉辦多班聯合教學展覽。首先,班內學習小組之間進行方案互評,然后每班選出兩個優秀方案,再由優秀學生代表和教師團隊對優選方案進行聯合點評指導。鼓勵各教學小組和不同的授課教師溝通交流,以吸取不同專家的意見,學生應針對教師的反饋意見積極做出相應修改。
6.其他聯合教學方式
其他聯合教學方式如聯合講座、聯合考察、聯合調研和聯合專業實習等也應配合運用。包括聯合教學中學習小組的人選分配方法,也可由不同專業的學生混合分組,例如上展示設計課時,可由2名環境設計專業學生,1名視傳專業學生,1名產品設計學生組成1個4人學習小組,上軟裝飾設計課時,除此以外還可以加入1名服裝專業學生來負責紡織品設計部分。教師團隊也可按照不同的設計進度需求配置不同專業的教師,使得教學的團隊在課程之初就為今后的交流埋下伏筆。
四、結語
跨界設計和一體化設計將是未來設計的大趨勢,為培養具有綜合設計素養、良好合作能力和極強團隊意識的復合型人才,跨專業聯合課程教學方法的推動勢在必行。本文著重從聯合教學、聯合備課、聯合討論、聯合實驗課、聯合教學展覽等方面細化該教學方法,旨在拋磚引玉,力求以小見大,管中窺豹,探索一種更合理的利用重復資源,使之更具開放性、兼容性與綜合性的新型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黃昌清,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室內外環境的一體化設計[J].中國勘察設計,2014(04).
[2]周家樂,史俊巧.聯合施教在藝術設計專業重點課程中的細化教學研究[J].包裝世界,2013(03).
作者簡介:余玢萱(1986.04—),女,苗族,碩士,四川文理學院環境設計教研室,教師,助教,研究方向:住宅空間設計、景觀設計、展示設計課程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