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雨杰
【摘要】二胡又稱“奚琴”,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發展完善至今,并且通過二胡演奏家的創作改編逐漸得到發揚和傳播。而二胡的民族特性就表現在其彈奏的調式結構、音域節奏以及民族特點等方面,正是因為以上特質,二胡才能持續屹立于民族樂器之林,從而發揮其潛在的藝術影響,達到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紹了二胡藝術的自身特點和民族特征,并對二胡藝術的傳承進行了措施分析。
【關鍵詞】二胡;民族特征;傳承發揚;途徑
二胡通過幾代演奏者的不斷努力創作和改編,在上百年的歷史淵源中愈加順利的發展傳揚,其演奏技巧和表演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一、二胡藝術的民族性特征
(一)二胡自身特點體現的民族特征
二胡作為中華民族流傳多年的民族拉弦樂器,在我國音樂歷史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二胡的音色非常特別,與西方弦類樂器代表小提琴的音色不一樣,小提琴的音色優美抒情,富于歌唱性,比較不注重人聲模仿,而二胡就傾向于接近人的聲音。
制作二胡的材料同樣具有民族特點,多用紅木和紫檀木做成琴身,馬尾做成弦,這些制作材料天然健康。使用天然非加工材料是表示對大自然的尊重和熱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現了中華民族倡導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互幫互助的民族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注重時間觀念和造型理念,特別是在音樂方面,追求藝術的線性美和節律感,而二胡的內部及外部構造就適應于此種單線性觀念。二胡由筒、桿、軸、弦以及弓組成,其發音屬于單音發聲,當弓不斷摩擦弦的時候,二胡就能發出連續的聲音。通過拉弓的力度改變,運弓的技巧操作等方式可以非常明顯地表現曲中人物情感的跌宕起伏。二胡彈奏方法沒有西洋音樂中的“品”“相”等,而是通過滑音、撥弦、顫音等技巧表現人的情感變化,這就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線性內涵的思維特點。
(二)二胡藝術應用中體現的民族特征
音樂藝術是民族各種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項目,二胡也隨民間戲曲、曲藝以及民間樂種廣泛深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而“潤腔”即是二胡演奏過程中常常使用的技藝手法,其主要是指對腔調的裝飾潤色,對音樂作品有一定的修飾感染效果。左手常用演奏技巧之一是滑音,是相對于跳音來講,它不是跳躍的單個音調,而是每個音之間的連續運動,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墊指滑音以及回滑音,在演奏過程中通過相應的力度或速度的變化創造滑音其他的表現風格,從而體驗二胡以及民族音樂的美學價值。揉弦也是二胡演奏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法,主要在于手指的屈伸運動,通過手指運動使二胡產生音波。起初是借鑒西方小提琴的彈奏技巧,模仿優美流暢的發音,后經過幾代藝術家的研討探究,創造出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揉弦技法。
二、二胡藝術傳承的途徑
(一)加強對二胡藝術文化傳承的重視
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始終從中華民族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一定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源頭對音樂審美具有一定的制約和影響,中華民族的音樂審美心理特點和中國傳統語言密切相關,我國民族的審美要求就在于明確認識民族審美心理內在的關系和規律。二胡這一樂器就如同中國人的性格特征一般,外在柔和,但內里潛藏著不屈和堅韌,它能夠以特別的演奏方式表現出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其組成結構、節奏拍律以及技巧手法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民族的特色,強調了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
(二)傳統與創新結合
民族音樂作品創作通常運用本民族的特色風格進行戲曲表演以及民歌演唱等,強調語言、音調等民族特征,并且結合中華民族傳統的樂曲結構,應用以二胡為代表的弦類樂器演奏技法,將作品的風格和情感提升到更高的層面,使創作出來的樂曲更能夠彰顯民族特色和風格。時代與創新結合,推進了二胡藝術的發展,既有效傳承了優秀的傳統樂曲文化,又進行了革故鼎新,更加貼近人民大眾的生活,符合大眾審美心理的變化。
(三)以學校教育作為二胡藝術傳播的平臺
由于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音樂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在此種情況下對傳統音樂的教育傳承就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學校可以通過廣播、電視、期刊等方式加大對二胡藝術教育的宣傳,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微信等新媒體的運作方式廣泛傳播二胡藝術,通過對二胡產生、二胡發展、二胡藝術特征、二胡作品以及作家的介紹,吸引同學的注意和提高其了解學習的興趣,有條件還可以進行座談會或音樂會交流,讓同學們切身感受二胡藝術的魅力。
三、結語
二胡藝術以自身美學價值和獨特的民族特征而存在,并且時刻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注入新鮮活力,保持著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持續發展。我們應該深刻學習二胡藝術體現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前提下傳承,將二胡藝術以及中華民族音樂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