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一個個體育課堂教學片段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體育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主體在課堂中的互動,并就體育教學片段展開點評,旨在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主題式教學,比傳統體育教育學中的主體課堂教學模式更為先進,有利于教育從新的角度發覺體育教學的本質,使教學中的主體———教師與學生聯系更為緊密,從而提高教學實用性和有效性,推動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制度。
【關鍵詞】體育課堂教學;雙主體;課堂效率
一、教學片段(一)
師:同學們,老師發現一個現象,我們每天下午放學時,同學們是排兩路縱隊下樓的,一路是?另一路是?
生:一路是坐校車的,另一路是不坐校車的。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正確,那么,這兩路縱隊在樓下斑馬線處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坐校車的和不坐校車原本并排的兩路縱隊分開走了。
師:對,這兩路縱隊發生了分裂,由兩路并排的縱隊分裂成兩路向不同方向走的路隊。那么,有哪位同學知道這種隊形發生變化的現象在體育的隊形隊列中叫做什么呢?
生:分隊走,分裂走……
師:有的同學已經回答的比較接近了,咱們稱這種現象叫裂隊走,這個稱呼是不是很形象呢。那么,每天早上來上學時,住在學校東邊的同學排一路縱隊向學校走,住在學校西邊的同學也排一路縱隊向學校走,在進入學校門口時,這兩路原本方向不同的縱隊變為兩路并排的縱隊走進校園,這種現象咱們在體育中稱為什么呢?
生:并排走,合隊,并隊……
師:有的同學已經說對了,這種現象在體育的隊形隊列中稱為并隊走。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來規范地學習一下體育隊形隊中的裂隊隊、并隊走。
亮點解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現象,卻很少有人深入思考,將這些常見現象引入體育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有效課堂變得尤其重要。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引導,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進而實現自主創新。教師在課堂運用生活常見現象,使課堂生動有趣,進而形成高效課堂。
二、教學片段(二)
師:剛剛我帶領同學已經從日常路隊現象大體了解了裂隊、并隊隊形變化形式,現在老師手上有四張卡片,卡片上結合圖形來詳細介紹了如何規范的裂隊、并隊走和練習中的注意事項。下面同學們分為四組,分別在四個小組長的帶領下到自己的練習場地進行自主探究練習,組長帶入場地后先進行組內探究,商量一下如何根據圖片提示來練習,探討時間為3分鐘,然后聽老師口令進行自主練習,老師看一下哪組自主練習效果最好?,F在各組長帶領組員進入本組練習場地進行自助探討練習。
亮點解析:
“自主探究學習”是以激發動機、培養興趣為起點,以習慣形成為中介,以個性發展為方向,不斷地始動、定向、維持、調節、強化,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在積極的心理狀態和主動學習的愉快環境中,體驗體育學習的樂趣,養成科學、自覺地鍛煉身體的習慣。
三、教學片段(三)
第一小組來給大家做示范練習,在此過程中強調動作的規范性及練習時的注意事項。
師:哪位同學來點評下這小組表現好在哪?不足在哪?
生:這小組隊伍的排面比較整齊,步調協調一致,兩個排頭的同學步調前進速度一致,不足就是拐角時沒能拐成直角。
師:這位同學觀察特別仔細,點評比較全面,把練習中幾個重要的點都說到了,同學們在練習中要注意這幾個點:排面齊,排頭行進速度一致協調,步調統一,拐彎時要成直角。各小組帶回繼續改進練習。
亮點解析:
小組練習大大提高了體育課堂的練習效率,無形中就讓組間有一種競爭意識,選取優秀練習小組來示范,更能激起學生的觀察力和學習熱情,他們內心也想找出與對方的差距所在。借此機會強調動作要點和注意事項,記憶更加深刻,回去練習效果更佳。
學生在交流合作中過程的活躍程度與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密切相關。學生必須適時進行內向交流,不可以無限度地處于人際交際中,然后將交流后獲得的信息與經驗加以整合,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提高自身的體育基礎和技能水平,促進學生之間自由交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峰.淺談體育教學雙主體的有效互動[J].陜西教育,2014(01).
[2]覃革紅.憶新課標體育課堂中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J].體育教育,2013(11).
作者簡介:沈麗(1988.03—),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威海市新苑學校,初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