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芳
【摘要】本文對Linux配置與管理課程改革進行了幾點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項目教學和分組教學,為課程教學帶來了活力,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增強了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加了其就業的競爭力,滿足了社會的人才需求。
【關鍵詞】虛擬化;角色扮演;分組教學
一、引言
linux服務器搭建、配置與管理是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國賽“網絡搭建及應用”賽項的比賽內容,是一門應用型、實踐型非常強的專業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踐環節上缺乏和不足與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遠遠不相適應。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方法和技能不能應用到實際管理中去,動手能力差。如何使學生在掌握必要理論基礎的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就顯得非常迫切重要。
二、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實訓環境的局限性
由于實訓室設備有限,為滿足多門實訓課程的教學需求,實訓室的計算機均安裝還原卡。操作系統一旦重啟,實訓數據丟失。用于教學演示的多媒體電子教學軟件一般安裝在Windows操作系統上,很少有應用于Linux操作系統的軟件版本。這使得教學陷入教師既不能通過網絡教學軟件控制學生PC機,也不能向學生演示操作過程的困境。
(二)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
Linux已經占據了服務器操作系統30%以上的份額,由于Linux本身命令繁多而復雜,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先介紹需掌握的理論知識,再進行擴展講解具體的應用,這種以知識點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教師通常把重點放在如何把更多的知識介紹給學生,而不是把實際應用知識教給學生,一些基礎比較差,理解力弱的學生會生產厭學的狀態。
(三)就業受到工作經驗限制
目前,社會需求的Linux人才往往要求具有至少2至3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由于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沒有完全接軌,許多學生在就業時覺得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崗位能力要求相差甚遠,而企業普遍認為應屆畢業生很難在短期內勝任工作,崗位匹配性差,缺失崗位職業能力。因此,很多企業在員工招聘時都設置了要有一定的工作經歷的錄用門檻。這就造成了目前IT企業各層次從業人員需求旺盛,卻又有許多畢業生不能勝任崗位能力要求的尷尬局面。
(四)實訓教學內容受限
由于實訓環境和實訓學時的限制,實訓內容不宜太難、擴展性不能太大、課外自主實訓不能過多。
(五)命令枯燥繁多,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Linux操作系統枯燥繁多的命令和參數,劣于Windows圖形化用戶界面配合鼠標和鍵盤來操作和管理計算機及其相關資源等問題的出現,使習慣于使用Windows的學生積極性大受打擊,甚至產生厭煩抵觸的情緒。
三、教學實踐改革
(一)虛擬化教學環境
實訓室采用先進的計算機虛擬化技術VMWare,建立高度仿真企業轉平臺項目實施環境的虛擬快速以太網實訓環境。通過在一臺物理機上并發運行多個Linux服務器和Windows客戶端,使每個學生均可扮演整個企業網絡的管理員,針對虛擬的企業網絡環境快速方便地練習系統與服務器管理與配置的技能。
(二)角色扮演,項目教學
在選擇項目時選擇那些成功、模塊清晰且規模不大的項目,有利于開展教學。按照教學要求重新整合,依據工作過程和特點將項目分解為多個任務。讓學生了解目標、明確任務,能夠熟練掌握如何通過每個任務中對于項目功能的不斷拓展來推動整個項目的完成。每次課提供一個虛擬場景。教師講授和學生操作融入解決虛擬情景中問題的任務中。
(三)分組教學
本門課程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難度大。為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克服焦慮感,采用分組教學法開展協作學習。教師展示虛擬場景,并引導學生對虛擬場景進行分析,學生(強弱搭配)分組進行實施操作,教師針對性輔導。最后,教師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和提出解決方案。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培養互幫互助精神。
(四)在實訓過程中穿插相關理論知識
針對目前職業院校學生不太重視理論學習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基礎理論知識,但不再進行單獨講授,而是在實訓講解過程中穿插相關理論。學生必須要掌握的DNS域名解析過程、DHCP工作過程、主分區、交換分區、超級用戶等概念等枯燥、難記的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對實際的教學進行調整,在實訓過程中,過程后穿插理論知識。
四、結語
本文對Linux配置與管理課程改革進行了幾點探索,包括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進行了嘗試。其中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項目教學和分組教學為課程教學帶來了活力,學生們不僅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增強了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加了就業的競爭力,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