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摘要】要想保障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需要做好職業衛生的現場檢測工作,對工作場所以及工作模式中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有效的檢測。在具體檢測結果的基礎上,再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有效避免職業病的發生,從而保障該職業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中有關數值修約問題。
【關鍵詞】職業衛生;檢測;評價
一、有效數字及其修約規則
(一)有效數字的基本概念
數值經修約后,由可靠數字和最后一位不確定數字組成的數值稱為有效數字。最末一位數字的欠準程度通常只能是上下差1個量值。“0”算不算一個有效數字位數,要看它在數據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如僅作為定位用則不能算為有效數字。在十進位數中,數據前面的“0”因只作定位用都不是有效數字,其有效數字位數系指從非零數字最左一位向右數而得到的位數。如2.1、0.21和0.0021均為2位有效位數,而0.0210則為3位有效位數。在某些以若干個零結尾的整數中,其有效位數的確定應視其精度來判斷。如12000,精度為百分之幾時其有效位數為2位,故應寫成12×103;精度是千分之幾時其有效位數為3位,故應寫成120×102;如寫成12000,它后面的3個“0”全部可視為有效數字。
(二)數值修約及其規則
數值修約是指對擬修約數值中超出需要保留位數時的舍棄,依舍棄數來保留最后一位數。根據《數值修約規則》(GB8170—87)之進舍規則規定:數值修約截斷后,若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小于5時,則舍去,即保留的各位數字不變,如將12.1498修約到一位小數,得12.1;若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大于5,或者是5,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為0的數字時,則進1,即保留的末位數字加1,如用萬分之一的天平測定粉塵濃度,計算結果為1.268mg/m3,應將該結果修約至1位小數,即1.3mg/m3;若擬舍棄數字的最左一位數字為5,而右面無數字或皆為0時,其所保留的末位數字為奇數(1,3,5,7,9)則進1,為偶數(2,4,6,8,0)則舍棄,如將12.15修約到一位小數,得12.2,將12.25修約到一位小數,得12.2。
二、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中有關數值修約問題
雖然我國的基本職業衛生服務工作其現場檢測水平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職業危害因素的檢測需求,并已經實現了各工作部門的分工與合作,但是在實際檢測的過程中依舊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隨著新興職業的蓬勃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開發和應用,勞動者工作方式發生了變革,職業病危害因素范圍發生了變化,新產生的有毒有害因素的辨識、評估工作因無有效的檢測分析方法難以評定。(2)檢測機構資質欠缺,設備不足,只能進行部分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3)現場檢測人員未經過系統性的檢測培訓、考核,未取得相應的檢測、評價資格證,檢測程序不正規,檢測方法不規范,檢測數據不夠科學、準確。(4)企業未曾根據相關要求來進行衛生管理部門的設置,并沒有專業的衛生安全管理人員來進行職業病防治工作。缺乏相關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無法配合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現場調查、現場檢測等工作,導致現場檢測結果缺乏真實性和代表性。
三、對策
期間核查是在相鄰的兩次校準(或檢定)期間內進行核查的,以驗證標準物質(或設備)是否處于校準狀態,確保分析結果的質量。對于標準物質的核查而言,涉及實驗室有證標準物質、標準樣品(或質控樣品),以及已開封正在使用的標準物質儲備液、標準氣體、固體標準物質等的核查。對于設備核查而言,如有必要還可進行有效性的核查,可采用不同標準物質間相互比對:如不同制造商、同一制造商的不同批號,用一級標準物質對二級標準物質進行核查等,或進行使用期中間穩定性的檢查,以確保標準物質量的準確性。
實際上,當檢測參數不夠穩定,令人高度懷疑影響因素為標準品、關鍵儀器時,除了定期對標準品、關鍵儀器開展期間核查并進行評價外,選擇實驗室比對做客觀評價亦是一種辦法,兩者目的均是盡可能找到真實影響因素并及時排除。本文選擇典型標準品、使用頻率低的應急檢測設備開展期間核查,對核查結果數據進行了分析與評定,從而證實實驗室標準品、檢測設備性能的穩定性。
總之,在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工作中需要大量引用現場檢測和實驗室測定結果等數據,正確對數據進行修約是確保報告結論可靠性的前提。由此可見,有關數據修約問題是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工作中質量控制的重要內容。目前在實際工作中對數據修約尚無統一認識,操作隨意性大,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顯得十分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欽敏.A公司職業衛生技術服務項目投資收益分析[D].深圳:深圳大學,2017.
[2]劉麗雪.福建省職業衛生服務能力分析[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15.
[3]王玲,周狂飆,劉艷.職業衛生檢測評價原始記錄規范化探討[J].化工管理,2015(02):88~89.
[4]《衛生檢測與評價名詞術語》標準評審會在京召開[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3,4(06):25.
[5]彭冬冬,陳松根.佛山市職業衛生檢測評價機構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3,12(01):4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