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志
【摘要】近年來,環境噪聲污染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已經逐漸成為了影響人們的居住生活環境,甚至是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問題。文章在探究城市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從噪聲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入手,分析了城市中環境噪聲污染形成的原因,并針對環境噪聲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幾點意見,希望能夠對凈化城市生活環境有所幫助。
【關鍵詞】噪聲污染;來源;防治措施
噪聲污染同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統稱為四大環境污染。治理噪聲污染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衡暈一個城市文明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對實施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城市噪聲的來源
(一)交通運輸噪聲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公路、鐵路、航空、水路運輸的建設迅速發展,交通運輸工具也成倍增長,隨之而產生的交通運輸的噪聲污染也日趨嚴重。交通噪聲主要指機動車輛在交通干線上運行時所產生的噪聲。隨時間而變化,而且干擾因素眾多,因此治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國城市噪聲源中40%以上來自交通噪聲,有的甚至達到75%以上,并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二)工業生產噪聲
工業生產噪聲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使用固定的設備或輔助設備時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它不僅直接給工人帶來危害,而且干擾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工業噪聲波動幅度較大,從20dB~125dB不等,其中機械的噪聲較大,是造成職業性耳聾的主要原因,在我國城市環境噪音中所占的比重約為20%左右。工業生產噪聲的音源頭及干擾范圍相對固定,治理時要有一定針對性。
(三)建筑施工噪聲
建筑施工噪聲是指在房屋修建和道路施工期間,各種建筑機械和運輸車輛都產生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具有暫時性、音源固定等特點,治理時要有目的性。
二、城市噪聲污染防治對策
(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環境法制意識
環境宣傳教育是開展好環保工作的一項重要手段,為環保執法制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只有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環境法制意識,才能使人們自覺地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正確行使職權,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要切實加強對“環境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讓人們了解噪聲對人體的危害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提高人們的社會公德意識和治理噪聲污染的責任感,使企業自覺地安裝污染防治設施,徹底杜絕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噪聲監測體系
隨著環境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對環境噪聲監測工作質量和監測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得到科學、可靠、時效、合理的監測數據就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噪聲監測體系。主要監測成果已廣泛應用于城市聲環境質量目標管理、區域聲環境質量評價、城市間聲環境質量比較研究等方面,聲環境質量常規監測數據為改善城市聲環境、控制噪聲污染和環境科研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三)嚴格執行環保審批制度
對建筑項目施工單位要嚴格執行環保審批制度,防止產生新的噪聲污染源。項目的布局選址必須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必須配套設置隔聲防噪的污染防治設施。同時,由于噪聲污染的特殊性,新建項目排放的噪聲必須符合所在區域環境噪聲標準,對原有超標排放噪聲的單位進行審查,對污染嚴重,群眾反應強烈的排污單位,堅決予以關停和期限治理。
(四)突出重點,分期分批地開展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
針對城市噪聲污染的現狀,對噪聲污染的限期治理工作應突出重點。首先,將群眾反映強烈的、位于居民稠密區等環境敏感區的工業企業優先列入限期治理計劃,分期分批地下達有關律法的規定實施處罰。政府要加大噪聲污染治理的投資投入,確保噪聲污染治理落到實處。
三、城市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一)加強城市綠化,充分利用城市綠地降噪的功能
城市綠化對防治噪聲有很大的作用,可兼顧景觀效果和生態功能。己成為目前城市防治噪聲的有力措施。這里指的城市綠地是由喬、灌、草相結合的多種生物組成的綠林實體,要比單一的生物物種有更好的減噪效果。
(二)加強噪聲聲源、傳播途徑、接收處的防治措施
(1)噪聲聲源控制。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和工業的噪音可以通過改進結構,提高部件的加工精密度來降低噪聲源的發射功率和采用隔聲、吸聲、減振及安裝消音設備控制噪音輻射等手段來控制噪音。(2)噪聲傳播途徑控制。噪聲傳播途徑控制方式主要有:根據噪聲傳播的指向性,控制噪聲的傳播方向;采用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將聲能轉化成熱能;建立隔聲屏障(樹林、草叢、灌木叢)或利用天然屏障(山崗、山坡)可以屏蔽和減弱噪聲的傳播。(3)噪聲接收處控制。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如長期暴露在噪聲工作環境中的工人),就需要在接收處采取控制措施。一般情況下佩戴護耳器,這也是比較經濟、實用、有效的預防方法。
四、結束語
城市噪聲污染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害人們的身心將康。防止噪聲污染,要從合理規劃城市建設、完善噪聲污染防治立法,加強噪聲污染防止管理等,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城市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張立軍.淺析城市環境噪聲污染及防治措施[J].民營科技,2016(02):223.
[2]牟達的,林永秀.淺談城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3,33(10):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