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切實了解中小學教師網絡遠程培訓中教學視頻現狀,準確把握其對視頻呈現形式的傾向,本研究以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為例,以參與過網絡遠程培訓的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和訪談進行調查研究,并采用卡方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類匯總問卷調查結果,總結訪談結果,發現網絡培訓及教學視頻的問題,以期為后續網絡培訓的開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網絡遠程培訓;教學視頻呈現形式;傾向性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視頻作為網絡遠程培訓課程的主要載體,其呈現形式對提升培訓質量起重要作用。但其呈現形式是否受中小學教師歡迎,是否需要優化等方面的問題還缺乏深入研究。為此,本研究以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參加過浙江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部分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分析對象,對其的教學視頻呈現形式傾向進行調查分析,試圖描述網絡遠程培訓的真實現狀。
二、調查設計
(一)調查方法及對象
為了解網絡遠程培訓現狀及中小學教師對教學視頻呈現形式傾向,本研究的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及人物訪談法。問卷采用兩階段隨機抽樣的方式發放,選取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19個學校中參與過培訓的10—25位不等的中小學教師為問卷調查對象。訪談則從樣本中選取7位不同學科的教師為對象開展。
(二)數據采集工具的編制及試用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將問卷分為“培訓現狀”、“教學視頻呈現傾向”及“教學視頻效果”這三個維度。其中“培訓現狀”包括登錄平臺次數、參與課程頻次、總培訓課時數、培訓效果等,“教學視頻呈現傾向”包括課程時長、導入形式、配樂形式、人聲形式、課件形態、培訓模式、清晰度等。本研究將訪談分為“培訓參與情況”、“教學視頻呈現形式傾向”和“教學視頻或培訓方式改進建議”這三個維度。
(三)數據采集工具的發放與回收
本研究將問卷電子稿發給學校相關負責人,請他們打印、分發并填寫后用快遞寄回。共回收問卷373份,有效問卷359份,有效率為96.25%。
三、調查數據分析
(一)關于網絡培訓現狀
本研究通過數據統計網絡培訓現狀,經分析可得以下幾種現狀:一是約兩成教師參與培訓課時尚不到30課時。由于數據收集時教師們也正在接受網絡遠程培訓,所以參與培訓課時還會不斷增長,截至發稿時,預計超九成教師的參與培訓課時能達到50課時以上。二是約九成教師每次學習時間為2個小時以內,約五成教師最常登錄時間為中午12:00—14:00。由分析可得,教師一般不會進行長時間網絡學習,常利用中午、空課時間等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三是約一成教師對網絡遠程培訓方式及效果持不認可態度。培訓過程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缺少與教師實時互動交流,缺乏真實感,以及操作繁瑣、獲取資源困難等。
(二)關于教學視頻呈現傾向
本研究通過數據統計教學視頻呈現傾向,經分析可得以下幾種傾向:(1)視頻時長:傾向15分鐘內。(2)導入形式:傾向視頻和動畫導入。(3)配樂形式:傾向開始和結束有配樂,中間無配樂。(4)人聲形式:無傾向。(5)課件形式:傾向PPT和綜合型。(6)培訓形式:傾向有一個講解人出現。(7)緩沖時長:傾向5秒內。(8)清晰程度:傾向高清畫質(720P)。
四、問題與對策
通過對網絡遠程培訓現狀和教學視頻呈現形式傾向的調查和訪談數據分析,本研究發現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有:部分中小學教師對課程較不認可或非常不認可;錄播缺少師生實時互動交流,直播缺乏交流真實感;操作復雜,影響部分信息技術能力不夠的中小學教師使用。
(一)提升網絡遠程培訓成效的對策
一是建立有效、簡化的網絡遠程教育互動監管平臺。通過及時互動或差時互動的方式增加師生交流頻率,及時對培訓者進行追蹤評價,建立有力的監管體系,并增加操作便利性,方便教師使用。二是針對不同年齡和學歷的教師開發不同模式的課程。不同年齡的教師對培訓模式和課時的傾向有顯著差異,對應課程應適應不同的學習需求。
(二)優化教學視頻呈現效果的對策
一是在視頻時長方面,普通課程需控制在15分鐘以下,大型講座等錄播或直播時,時長不得超過2小時。二是在網絡遠程培訓課程過程中可以進行實時的交流,比如建立發帖回帖體系或者開通彈幕實時互動交流渠道,進一步提升網絡課程真實感。
參考文獻
[1]付松潔.中小學教師網絡遠程培訓之我見———基于“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項目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6):46~47.
[2]徐建華.能力提升工程的“浙江標準”[N].中國教師報,2015-12-23(005).
作者簡介:盧韻(1997.09—),女,漢族,浙江寧波人,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