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 張竟原 劉春蘭 趙嫦欣
【摘要】為了解決SPR傳感器中棱鏡型SPR傳感器系統體積龐大、光纖型SPR傳感器穩定性不足、靈敏度低的問題,本文利用TRIZ理論中的創新分析方法,設計出一種結構簡單、靈敏度高的單模光纖錐角結構的SPR傳感器。
【關鍵詞】TRIZ理論;創新設計
一、市場中SPR傳感器存在的問題
(1)使用棱鏡式SPR傳感器裝置復雜性較高;(2)使用多模光纖SPR傳感器靈敏度較低;(3)使用單模側拋型光纖SPR傳感器結構穩定性不足。
二、使用TRIZ工具解決問題
對于上述問題,所提出的問題(2),將多模光纖替換為單模光纖,可提高傳感器的靈敏度,故可將問題的重心放在問題(1)與問題(3)。基于此,我們利用“特性傳遞”工具,對問題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是識別系統的主要功能。單模光纖型SPR傳感器的主要功能是檢測折射率不同的溶液。
二是分析系統的優缺點。系統的優點是成本低,結構簡單,即裝置的復雜性低,缺點是存在著加工制作困難,普通單模光纖加工后傳感區過細,使用時易折斷的問題,即結構的穩定性較低。
三是確定競爭系統。可用用來檢測折射率不同的溶液的裝置有:棱鏡式SPR傳感器、多模光纖型SPR傳感器、光柵耦合式SPR傳感器等。
四是尋找備選系統。我們這里選擇系統結構穩定性較高的棱鏡式SPR傳感器,如圖1所示,單模光纖側拋型SPR傳感器與棱鏡式SPR傳感器的優缺點對比如表1所示。
五是確定基礎系統。由于我們的目標是設計一種靈敏度較高且結構簡單的光纖型SPR傳感器,故選擇單模光纖側拋型SPR傳感器作為基礎系統。
六是識別特性來源工程系統中造成優點的特性或組件。光在單模光纖纖芯中傳播時,由于纖芯直徑較小,SPR傳感區即50nm金膜鍍制在光纖包層外,故需要將包層腐蝕后使纖芯彎曲一定角度,造成光纖易折斷的問題。
棱鏡式SPR傳感器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是因為金膜可鍍制在棱鏡表面,光在以棱鏡介質中傳播時,其傳播路徑會經過SPR傳感區,不需要對傳播介質做相應的調整,故棱鏡式SPR傳感器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七是將選定的特性來源工程系統的新特性或組件移入到基礎系統中。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使單模光纖中光的傳播路徑經過SPR傳感區,使纖芯能夠與SPR傳感區接觸,則系統工作時不需要將單模光纖彎曲,從而使新系統同時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與較低的裝置復雜性。
三、確定解決方案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設計出一種基于錯芯焊接技術的單模光纖錐角結構SPR微傳感器,通過在普通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末端磨制相同角度錐角結構,巧妙地將鍍有薄金屬層的Kretchmann棱鏡結構集成在單模光纖末端。其結構牢固穩定,靈敏度高。其整體實驗裝置如圖2,單模錐角結構光纖圖如圖3所示。
參考文獻
[1]孫永偉,謝爾蓋.伊克萬科.TRIZ打開創新之門的金鑰匙[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2]孫永偉.特性傳遞[J].TRIZ評論,2016(01):3~7.
作者簡介:魏勇(1987.06—),男,漢族,內蒙包頭人,博士,重慶三峽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光纖傳感、大學生創新教育;張竟原(1997.05—),男,漢族,重慶人;劉春蘭(1989.03—),女,漢族,四川人,碩士,重慶三峽學院,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光纖傳感;趙嫦欣(1991.03—),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碩士,重慶三峽學院,助理實驗員,研究方向:光纖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