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目前,關于研究生創業教育中知識轉移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富成果,包括影響因素、轉移模式、轉移績效等。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知識源、知識、知識受體、轉移媒介、轉移情境等方面;知識轉移模式包括雙螺旋結構等,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因素主要從多個因素和單個影響因素入手,本文從風險評價以及知識轉移機制等幾方面總結了知識轉移的研究現狀,并論述了現有研究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研究生;創業教育;知識轉移
一、研究生創業教育中創新聯盟知識轉移影響因素
許多學者認為,知識轉移過程是以知識需求為紐帶,以知識流為載體進行的,主要包括知識發出方、知識接收方、知識庫和知識需求等要素。因此,在研究知識轉移影響因素時,焦點會集中在知識源、知識、知識受體、轉移媒介、轉移情境等方面。從知識的復雜性、可表達性、內嵌性,知識源轉移知識的意愿和能力,知識接收方的吸收意愿和能力及知識轉移情境的信任和溝通四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將知識轉移過程分為初始、匹配、實施、調整和整合五個階段,分析各個階段中影響因素的差異性;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分為四個方面,分別為知識本身的因素,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知識轉移的能力,企業的學習能力和知識距離;知識本身、知識供方的轉移意愿及能力、知識受方的學習意愿和吸收能力、文化、信任和轉移渠道對知識轉移存在影響作用;合作伙伴、管理溝通、利益分配、知識特性、合作風險這五個主范疇對產學研知識創新聯盟合作存在顯著影響;知識轉移過程中,初始階段主要受政府推動或市場需求影響。吸收階段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知識接受方學習吸收消化新知識的能力。教育理念、領導者重視程度、教學體系的完善程度、評價制度以及資源利用則會影響研究生創業教育中知識轉移的效果。
二、研究生創業教育中創新聯盟知識轉移模式研究
知識轉移的過程模型,顯隱知識通過四種方式進行轉移和擴散,分別為顯性知識間的轉移、隱性知識間的轉移、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移和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移;技術轉移的知識雙螺旋結構模型,把物理學中“場”的理論引入到知識轉移方面,利用該模型分析產學研合作技術轉移的機制。研究型大學-企業知識轉移的過程模型,模型中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大學研究者、大學技術管理者和大學管理人員、公司和企業;技術創新聯盟內企業和科研院所知識轉移模型;生產需求型、產業集群型、創新網絡系統型三種知識創新模式,分析由知識吸收、知識生產、知識共享、知識轉移、知識應用等環節構成的知識創新綜合機制,為塑造與知識創新相適應的企業競爭力提供理論框架。
三、研究生創業教育中創新聯盟知識轉移績效研究
有的學者針對知識轉移績效的多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影響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模糊性、隱性、特殊性、復雜性、合作者的經驗、合作者的自我保護、合作者的文化差異等,提出了知識轉移的兩種基本模式,即知識引進模式和中心企業向外圍企業擴散模式,并提出了知識轉移的形成機理和收益分配;評價體系分為兩個維度,教學質量評價和實踐成果評價。
還有的學者針對產學研合作知識轉移績效的某一個影響因素進行專門的研究。通過實證的方法,研究技術轉讓、聯合開發和共建實體三種產學研合作模式對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發現共建實體的模式對知識轉移績效不存在顯著的影響,而技術轉讓比聯合開放的模式對知識轉移的影響作用更明顯;關于社會資本的維度劃分,從社會資本的結構、關系和認知維度,研究社會資本對產學研知識轉移績效的影響,并引進界面管理作為中介變量,構建了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社會資本的結構、關系和認知三個維度都對知識轉移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并且發現界面調節起到顯著的中介作用。
四、研究生創業教育中盟知識轉移機制研究
知識轉移和知識整合對知識生產有直接影響;知識釋放能力、知識吸收能力通過知識轉移及知識整合間接影響知識生產。研究生創業教育應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與市場協同發展。
五、總結
知識轉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研究生創業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研究生獲得創業知識的有效手段。知識轉移對于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目前研究生創業教育中轉移的知識大都是研發活動產生的科學知識,對商業知識的轉移尚存不足,而商業知識的學習和接受涉及到研發成果的市場化和產業化,對于研究生創業教育非常重要。研究生創業教育還缺乏完整的、系統的體系,目前的創業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生教育,針對研究生的創業教育才剛剛開展。研究生創業人才的培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研究生具備的能力不足以勝任創業挑戰。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和教學體系,促進教育中的知識轉移,使得研究生掌握牢固的創業知識,充分調動研究生的創業意愿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林莉,鄭旭.葛繼平產學研聯盟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及促進機制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9(05).
[2]刁麗琳,朱桂龍.產學研聯盟契約和信任對知識轉移的影響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5(05).
[3]劉春艷,王偉.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知識轉移的策略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5(03).
[4]韓馥冰,葛新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員間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2012(09).
[5]張睿,于渤.技術聯盟知識轉移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8,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