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平 李金浩 黃森鑫
【摘要】我國快遞業發展迅猛,快遞包裝的過度造成了環境污染和包裝成本上升的問題。在“雙11”、“雙12”期間,快遞包裝問題更是嚴重,大量的快遞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過度包裝帶來的問題確是最嚴重的。當前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發展綠色包裝,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控制包裝成本的雙贏。本文闡述了快遞業過度包裝帶來的污染問題及如何面對過度包裝并如何改善過度包裝問題。
【關鍵詞】快遞;過度包裝;環境污染;綠色包裝
一、當前我國快遞業的發展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快遞產業開始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快遞企業也迅速增多,其業務范圍不斷擴大,覆蓋地區也不斷擴大。目前,中國的快遞產業已經初具規模,而且隨著我國加入WTO及各項政策的開放,外資企業的進入,民營企業的崛起,使得我國快遞企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隨著互聯網購物的發展壯大,快遞企業也逐漸興起。目前,中國的快遞公司很多,主要有順豐、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等,還有眾多冠以快遞公司名稱從事快遞運輸的企業。由于快遞行業發展比較迅速,國內的快遞企業在投遞運輸方面已經基本趨于成熟。從而形成了國營、民營、外資三大市場主體。
快遞業缺乏行業標準制度,監管不夠完善。另外,在很多地勢比較偏遠的農村,存在快遞公司多收費的現象,不但貨物自提,還要收取“自提費”,而這部分由農村站點自行收取的費用,其實在我們網購時上交的郵費里就已經包含了。導致這些問題發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快遞行業缺乏標準制度、監管不夠完善。快遞企業人員素質不一,缺少培訓。快遞行業的入職門檻低,也導致了快遞服務質量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雙11”快遞的過度包裝以及帶來的問題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去年“雙11”期間,全國快遞業務總量超過15億件,如果把這些包裝盒連起來,足以繞地球七圈半。那么,如此之多的包裝盒都去了哪里?由此產生的海量快遞垃圾又該如何解決呢?
(一)過度包裝帶來的垃圾
11月11日,早已不再是所謂的“光棍節”,它變成了一場全民的購物狂歡,我們討論著今年的優惠力度怎么樣,搶到了什么超級優惠的寶貝。這種氛圍下,不買點什么都感覺對不起自己辛辛苦苦賺的工資。但是,在我們瘋狂剁手坐等收快遞時,一場“生態災難”也正在降臨。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12億件,相當于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近23件。2015年,中國消耗了99.22億個包裝箱、169.85億米膠帶以及82.68億個塑料袋。其中膠帶的長度可繞地球赤道425圈。如果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這些快遞就會產生包裝垃圾400多萬噸。
(二)過度包裝對環境的影響
專家指出,目前中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這些包裝大多被直接送進垃圾場填埋,給城市環境帶來巨大壓力。住建部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中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圍,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80萬畝。中國4萬個鄉鎮、近60萬個行政村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超過2.8億噸,數量已超過城市。當陸地已經難以負荷時,人們又把目光投向了海洋。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料傾倒入海洋,中國的傾倒量大約占1/3。一些海洋動物被塑料制品纏繞的圖其實早已在網上流傳,它們可能從很小的時候就被塑料制品卡住身體,隨著它們的身體慢慢長大,這些垃圾依然留在它們身上,造成終生的傷害。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些事兒離我們過于遙遠,影響或許沒有那么大,但其實,不管是快遞還是外賣包裝,我們對地球造成的傷害,終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上。
三、如何解決過度包裝的對策
(一)國家應當建立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執法監督力度
法律明確,國家鼓勵科研、生產單位研究、生產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可以降解的薄膜覆蓋物和商品包裝物。對于過度包裝問題,國家發改委也在研究制定《包裝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該辦法的意見稿已經開始向各地方協會及專業委員會征求意見。《意見稿》明確,“包裝物銷售企業有責任減少包裝物的使用量,并對包裝物進行回收”。同時,在起草的《循環經濟法》中,將參照國際標準,對包裝物的設計、材料選用、回收利用、標準制定等提出要求,從法律層面解決過度包裝問題。
(二)企業應從社會責任的角度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
企業是社會公民,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都負有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不能簡單等同于社會捐贈或從事公益事業,而是一個全方位的整體概念。包括企業必須誠信守法、照章納稅;為企業員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和安全的生產環境;給消費者提供可靠的產品和服務;在生產環節上努力做到節能降耗、倡導環保理念,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不僅要服從法律法規的硬性約束,還要自覺地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
(三)提倡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又稱為無公害包裝和環境之友包裝,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重復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包裝。它的理念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一個是保護環境,另一個就是節約資源。這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護環境是核心,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又密切相關,因為節約資源可減少廢棄物,其實也就是從源頭上對環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張穎川.我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6(04).
[2]夏惠玲.ERP視角下的快遞包裝物循環利用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04).
作者簡介:王占平,男,漢族,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經濟學;李金浩,男,漢族,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證券投資;黃森鑫,男,漢族,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證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