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波 陳遠
【摘要】在我們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必然會給環境帶來相應的損害,在環境污染中,化學對環境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本文分析闡述了在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化學產品帶來的環境污染,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善化學污染的方法,希望減少化學對環境的污染。
【關鍵詞】環境污染;化學;環境保護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工業的產量也在急聚地攀升,隨之而來的是環境的污染,由于工業的生產中需要很多的化學物品,這些化學物品在排放中會對環境產生相應的污染,因此,環保工作刻不容緩。
一、生產生活中的化學污染
(一)生活垃圾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覺得只要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并且有專門的垃圾清理人員將垃圾進行清理,就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其實不然,垃圾本身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我國是人口大國,每年的垃圾數量也穩居世界的前列,我國對于垃圾的處理一直采用比較保守的方法,大多進行填埋和堆積,這樣垃圾與土壤環境接觸時間較長,必然會導致環境的污染,并且隨著不停地進行填埋工作,垃圾長期填埋會腐爛,產生大量的酸、堿、碳、硫等有機化合物,不僅向空氣中排放出大量惡臭和有毒的氣體,有些不能自行分解的物質,如氨、氮、鉛等滲透到地表水或地下水中,還會造成水體發臭、水質惡化,對水資源產生嚴重的影響,從而也會直接影響人們的飲水狀況。據了解,目前我國超過一半以上的河水中污染物超標,這將不利于我國整體的水質量。
此外,我國土地退化現象比較嚴重,比如很多耕地被用來填埋垃圾,這些垃圾包括塑料袋、非金屬,它們的含毒量和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將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據調查,在這種長期掩埋垃圾的地方,很多土質開始硬化、堿化,對于肥料的吸收能力大大減弱,長期以往,勢必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而且對當地居住的村民生活質量也會有所影響。
因此,對于垃圾所產生的危害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科學嚴謹地處理垃圾,對垃圾進行分類丟棄、分類回收,盡可能地將垃圾對社會的危害降到最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才是共贏的局面,因此化學對于環境的污染不可避免,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將這種污染所帶來的惡劣后果降到最低。
二、化肥污染
我們都知道,農作物的產量提升需要化肥的輔助,尤其是近幾年,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的使用量每年在遞增,所謂的化肥就是化學肥料,因此在利用化肥優勢的同時,所造成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的。生物生長需要的元素有很多,比如C、H、O等元素基本可以通過空氣獲取,但是很多氮、磷、鉀元素卻需要借助于化學肥料,甚至有時候為了提升化學肥料的效果,人們還會使用一些復合化肥。上述這些化學肥料的產生基本是通過工廠,在他們形成的過程中就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這只是一部分,在化學肥料被使用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比如過度使用、不合理使用等,嚴重的還會使土壤酸化或者板結。
因此,對于化肥要正確、客觀地看待他們的作用和價值,要合理施肥,主次區分,讓化肥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讓它所產生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這才是化學肥料可以長期被使用又能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
三、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的污染
燃放煙花爆竹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表達喜悅或者悲哀的方式之一,但是在它們被點燃的那一刻,除了能看到在空中綻放的美麗煙花,同時還會聞到比較刺鼻的氣味,這就是煙花爆竹對于空氣的污染源——二氧化硫,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藥,但是為了燃放效果還會加入一些木炭粉、金屬粉、硫磺粉,這些化學物質在被點燃的時候就會通過化學反應形成對空氣有嚴重污染的有毒物質,即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這些物質對人們的呼吸、神經、血管系統都會造成一種隱形的傷害,甚至能夠讓一些病情惡化或者刺激一些癌細胞的擴散等。同時燃放過程中所產生的粉塵和煙霧對空氣的污染程度也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對于燃放煙花爆竹一定要有所節制,在規定的地點燃放,盡可能避開人群密集的地方,將它對人們的傷害、對空氣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四、汽車工業污染
汽車已經成了當代人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近幾年,汽車銷量的持續增高意味著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當今社會,汽車尾氣污染已經成為了空氣污染的最大傷害者之一。2012年,我國多地發生了長時間、大面積的霧霾天氣以及PM2.5的嚴重超標等,其中汽車尾氣污染就是罪魁禍首。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洛杉磯兩次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前者有上幾百人因呼吸衰竭等疾病而死亡,后者使全市近80%的人患病。這就是在歷史上被稱為 “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之一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汽車尾氣中鉛的含量很高,且在空氣中呈微粒狀態并隨風擴散。日積月累,很多鉛中毒的現象也就產生了。
現在,人們已經能夠正確地面對汽車尾氣的污染問題,各國政府也在不斷地出臺降低這種污染程度的計劃、政策,同時在技術研發上也加大了力度,推出了環保用車、環保車型,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汽車尾氣對于環境的污染。
參考文獻
[1]曹喜鳳.化工生產過程中的化學污染廢水處理技術探討[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36(03):46~47,50.
[2]黎珊珊.淺談環境化學污染事故應急監測[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03):161~164.
[3]代麗華.國際貿易對中國環境污染的影響研究[D].北京:中央財經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