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邦清 呂由 陳京敏 賈燕秋 潘飛揚 李佳穎
【摘要】隨著國際交流的增強,英語在中國人的日常交流中日益占據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中式思維和中西方文化差異等因素的影響,產生了大量中式英語,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特別體現在口語、寫作和翻譯三個方面。為了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降低中式英語對學習的影響,本文從學習環境、思維模式和基礎知識學習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式英語;大學生;成因;影響;對策
中國與世界聯系緊密,而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被各個國家廣泛使用。英語也逐漸成為中國人與世界交流互動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英語和漢語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體系,由漢語思維轉換至英語思維必然受漢語的影響,中式英語由此產生。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英語學習,中式英語亟待解決。
一、中式英語的定義
中式英語(Chinglish)指帶有漢語詞匯、語法、表達習慣的英語,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是使用者在使用英語時,因受漢語思維方式或文化的影響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表達方式。李文中認為中式英語是“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范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李文中.1993:24)。西方學者Joan Pinkham也曾對中式英語下了定義,他認為Ching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式英語就是那種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語又非漢語的語言文字,也可以稱其為“具有漢語特色的英語”)(Joan Pinkham.2000:1)。中式英語是畸形的,不易被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所接受。
二、大學生中式英語成因
(一)中西思維模式的差異
受漢語語言環境影響大。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最常接觸到的是漢語,思維模式也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語言作為思維的載體,受思維支配,不同的思維模式便會帶來不同的語言習慣。著名外交家盧秋田先生把東西方主要的思維文化差異總結為四點:東方人講求整體性和綜合性,而西方人更注重個體性或個性化; 東方人重視求同思維,而西方人往往追求求異思維; 東方人重義輕利,而西方人則更注重原則性; 東方人的感情表達間接、含蓄,而西方人的感情表達則直接、外露。他認為,東西方思維的差異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自覺不自覺地以固定的思維模式來看待問題”而造成的。東西方的種種差異,以一定的普遍性、相對的穩定性和變化性存在著、發展著。(盧秋田.2003:96~148)
(二)中外文化習俗的差異
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因對英語母語者的文化生活不熟悉,從而以中國的文化習慣去理解和使用英語,產生中式英語的現象。以打招呼為例,西方人日常打招呼一般用“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How do you do” 等等。而中國人常詢問對方“你吃了嗎?”“上哪去???”另外,當來自西方國家的老師問你是否能完成任務時,中國人通常會說“maybe”這樣含糊不清的詞,而他們只想聽到“yes”或“no”明確肯定的答案。在交際方面,中國人喜歡詢問諸如年齡、婚姻、收入等個人問題,在英語國家的人看來這些都屬于個人隱私,不應該詢問。正是由于這些中西文化方面的差異,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常犯中式英語錯誤。
(三)中英表達習慣的差異
以日期和地址為例,在英語表達中,習慣以從小到大的順序表達日期或者地址,而在中文表達中則相反。這種差異也體現在寫作中。英文寫作直接,主題鮮明,開門見山,強調客觀事實。而中文寫作一般先鋪墊再進入主題,講究欲揚先抑,且一般帶有濃厚的個人主觀色彩。
三、中式英語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正如大家了解的那樣,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英語學習主要分為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而中式英語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口語
大多數的英語學習者,都很難擺脫母語的影響。同樣,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很多大學生在口語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把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先用漢語在腦海里直接表達出來,再將其逐字逐句用英語替換,其英語表達往往富有濃厚的中式色彩。對于學習英語的大學生來說,英語口語主要涉及日常的口語交流、面試和出國留學三個方面。以大學生出國留學為例,在出國留學的開始階段,可能會因為自己根深蒂固的中式思維,習慣性地先用中式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從而犯很多中式英語錯誤。這導致自己在最開始的留學過程中,會經歷不少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挫折。同樣,這中間也會產生很多因為誤解而導致的笑話。
(二)寫作
近些年來,隨著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對大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嚴。但是,兩種語言在表達方式上存在的差異加上固有的思維和學習模式,使大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常出現各類中式英語錯誤,如詞法不當、詞匯搭配不當、語義重復、詞匯累贅和詞性誤用等。以詞匯累贅為例,我們必須加快經濟改革的步伐。[誤]We must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正]We must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Joan Pinkham.2000:3)此處的“to accelerate” 等同于“to increase the pace of”,將多余部分省略反而使句義更加清晰。
(三)翻譯
漢英或英漢翻譯是一種雙向運動,而在翻譯過程中,大學生往往會忽視兩種語言因思維方式、文化習俗等不同所造成的擇詞、詞匯搭配、句法結構、習慣用語的不同。(王菁.2006)這導致在翻譯過程中不自覺地受到中式思維的影響,產生中式英語錯誤,影響翻譯質量。同時,翻譯內容富有濃厚的中國味,影響中西文化交流和日常溝通。
四、大學生中式英語的解決對策
(一)改善英語學習環境
在文章Analyzing and Counteracting Interference Errors 中,洛特提到:由于中國的母語、思維和文化背景不同模式的干擾,部分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產生中式英語表達形式。(Lott.1983:37)大學生應該樹立自主學習觀念,主動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自身英語水平,例如:和同學、英語老師進行純英文交流,參加各類英語競賽(“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加入校園英語社團或組織,利用網絡平臺熟悉地道的英語表達,閱讀英語原著書籍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濃厚的英語學習環境,盡量規避中式英語表達。
(二)轉變固有中式思維,適應西式思維
中式思維習慣由大及小,而西式思維習慣由小及大。以年月的表達為例,中式為2018年5月,由年至月;西式為May, 2018 ,由月至年。中式思維模糊,西式思維清晰、數據化。以菜譜為例,中式菜譜常用鹽少許、水適量、大火蒸煮等表達方式;西式常用的表達方式為4.5g of fat, 200g of meet,10liters of water. 中式菜譜中所用的詞語較為含糊不清,而西式菜譜則清晰明了。中西思維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在英語學習中是無法避免的阻礙。為了適應西式思維,學生應該首先了解西方文化、歷史、習俗等;可以通過閱讀西方名著、知名雜志,例如《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紐約時報》等;觀看西方影視作品,例如《破產姐妹》《神探夏洛克》《哈利波特》等。用英語同他人進行交流等方式,了解并適應西式思維,逐漸從漢語思維轉換到英語思維,使大學生能夠在使用英語時有效減少中式英語錯誤,提高英語水平。
(三)注重基礎知識學習
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中式英語現象的產生,歸根結底還是由于學生自身英語基礎知識不扎實,知識儲備量不夠導致的?;A知識包括語音、詞匯等等。學習者平時應注重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訓練。以語音學習為例,首先要熟記并準確朗讀音標,在此基礎上準確朗讀英語單詞、詞組、句子等,特別注意重讀、弱讀、連讀等要點。以詞匯學習為例,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量不足很容易使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犯中式英語錯誤。平時要多背、多用,既要學習單詞又要注重詞匯搭配。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不能僅僅簡單地學習其對應的漢語意思,要注意一詞多義和同義詞的用法和區別。
五、結語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中式英語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但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為了達到交流溝通無障礙,必須減少、爭取克服中式英語錯誤。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習鞏固英語基礎知識,了解并學習西方文化中的價值觀、審美心理和人文地理,可以轉換固定中式思維,培養西式思維,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式英語的產生,習得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04):24.
[2][4]Joan Pinkham.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 Beijing: FLTRP,2000:1,3.
[3]盧秋田.差異:一位中國大使眼中的東西方思維[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96~148.
[4]王菁.淺析中式英語對漢英翻譯的干擾[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6
[5]Lott D. Analyzing and Counteracting Interference Errors[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83(03):37.
作者簡介:裴邦清,四川綿陽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語教學和二語習得;呂由,四川廣元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2016級學生;陳京敏,四川西昌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級英學生;賈燕秋,四川綿陽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級英學生;潘飛揚,四川綿陽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2016級學生;李佳穎,山西晉中人,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2016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