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霞 吳超 鄭紅霞 王丹
【摘要】根據電子通信類專業特點,本著強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宗旨,對電子通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整體優化,構建了符合本專業特點、強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項目化教學體系,增強了學生的工程意識和應用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子通信類專業;項目化教學體系
一、轉變課堂角色
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探索和發現。通過項目實施,讓學生樹立新的學習觀念,自覺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
改變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和教學方式,變講授者為項目實施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知識的灌輸者為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的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二、創新教學方法
在整個項目化教學體系中,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實施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設計教輔資料
設計一套指導學生預習、學習、復習,與項目化教學過程密切結合的自學手冊,探索出一套能準確全面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項目化評價體系。該體系可以從側面監督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課內學習情況、整體學習效果、最終獲取的知識量等。
(一)精講多練,自主學習
集中精力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重點內容精心組織、精心講授,引導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精講必須多練,著眼能力培養,注重講、練結合,保證練的比重,加強綜合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理論、實踐二位一體教學法
即實踐-理論-再實踐的教學方法。如在電機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察電機模型教具、實物教具,提出本節所講述的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的放矢聽課,并用多媒體課件配合講解電機拖動理論,最后再通過實驗、實習進一步加深印象,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獲取知識;不僅要重視教法,更要指導學生的學法。在專業知識教學中,從器件、電路產生的背景和需求談起,然后講清其在系統中的作用、結構的構思方法,分析問題的特殊方法,再現“器件、電路的獲得過程”,并為解決新問題作好鋪墊。在實驗和大作業中,只設定題目或學生自己擬定題目,對沒有學過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提示或給出參考文獻,讓學生獨立思考,通過自己學習來發現知識、掌握原理。
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的現象,在教學中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外,還采用:(1)基于興趣教學法,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2)基于問題教學法,教師提出幾個綜合性的問題,然后逐個加以分析,按設定條件一層層提出解決辦法,引導學生領會思路,學習解決問題的途徑。(3)討論法,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幾個討論題,學生課后分組討論。之后派代表發言,不同觀點之間可以展開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我們將整個電子通信專業的實踐教學項目統籌規劃、整體合理布局,將教學體系多維層次化,即實踐教學內容層次化、教學環節層次化、學生創新素質培養、實踐技能訓練層次化。
(一)教學內容層次化
由低到高依次是:基礎課程實驗→→技術課程實驗→→專業方向課程綜合實踐→→電子系統工程設計。
(二)實踐教學環節層次化
由低到高依次是:基礎實驗課→→綜合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與實習。
(三)學生創新素質培養、實踐技能訓練層次化
由低到高依次是:操作、驗證技能→→綜合分析技能→→仿真設計能力→→自主創新能力。
通過學生在各實踐環節的鍛煉,培養其較高的實踐技能和良好的創新素質,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是我院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因此,將學生創新素質培養、實踐技能訓練層次化分解,并與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掛鉤,才能將我們的培養目標切實落到實處。
改革傳統的以課堂為主的教學模式,致力于提高學生專業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推行“雙師型”或“雙師化”物理師資,確保教學最終能夠實現為專業服務的教學目標。 本文旨在提出符合職業學校電子通信專業教學的具有實踐性、建設性和可行性的對策,以便更好地解決職業學校本專業的種種問題。
參考文獻
[1]湯曉,朱建華.“項目化教學”在高職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探索[J].考試周刊,2008(31):11~13.
[2]鄭彬.項目教學法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4):73~74.
作者簡介:黃軍霞(1983.03—),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通信研究;吳超(1984.12—),男,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通信技術專業課程教學;鄭紅霞(1977.11—),女,漢族,河北趙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研究;王丹(1992.02—),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電子通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