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目前我國老年人事業發展現狀和滿足老年人群體需求的愿景,從院校支持的角度,通過將老年教育與社區教育進行關聯和老年人與參與院校教育活動的渠道分析,探究了提升老年教育質量、老年人參與社會的實踐對策,對于滿足老年人群體老有所樂途徑、老有所為的愿景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老年事業發展;院校;支持作用
一、老年事業發展現狀
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巨大改善,我國的人口平均壽命在不斷增長,與此同時,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生育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因此造成的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呈現出老年人口數量基數大、增長速度快、“空巢”現象多等特點。老年事業發展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對于提高自身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通過《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可知,我國的老年事業包括老齡事業國家機制、養老保障體系、老年醫療保健、養老社會服務、老年文化教育、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等諸多內容。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老年事業發展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主要是在社會支持體系方面存在諸多欠缺。
一是在老年教育方面還存在不足。目前,地方老年教育事業主要依托社區教育、老年大學等機構負責實施,在滿足老年人群體教育需求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受城市發展水平、地方財力和教育資源等諸多因素制約,呈現出城鄉差異、地區差異等多重發展不平衡、不均衡的現象,不能有效滿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二是在老年人參與社會方面工作局面有待進一步拓展。各級各地在規劃老年事業發展中,由于工作視角的偏差,往往重視設施、設備、資源等以提供服務為主的工作內容上,對于老年人參與社會的考量較少,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和精神需求。
二、地方院校在老年事業發展中的價值
本文所講的地方院校主要指各地以本科、高職高專院校為典型代表的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為代表的種中職學校、中小學校。具體來說,以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為代表的高等院校一般具備了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較好的硬件條件、設施,能較好地滿足老年教育所需要的師資、課程等方面的要求,通過以老年人群體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將老年教育與社區教育進行關聯和研究,探究老年教育課程開發、老年教育社區教學實施、保健科普講座、院校場館開放等問題,解決老年人群體的文化、生活需求,對于提升老年教育質量和效益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而以中等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為代表的種中職學校、中小學校則較為全面、均衡的分布于城鄉各地,一方面可以配合高等院校進一步豐富老年教育內容;同時,鑒于部分老年人群體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積累的在職工作經驗豐富的特點,可以通過對老年人群體參與院校學生專業指導、成長成才指導等,解決老年人群體老有所為的愿景難以實現的困境,實現老年人的職后社會價值,也可以有效地促進中小學校青少年的素質教育的工作效益。
三、地方職業院校服務社區老年事業發展的路徑
(一)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服務意識
一是精確領會服務內涵。第一,從現代大學職能來看,大學的四大功能主要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所以,高等院校作積極履行社會服務職能是其辦學的應有之意。第二,從院校辦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來看,高等院校應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和地方經濟轉型發展,這就要求院校深入開展社會服務。老年教育是社區教育的重要組成,而參與社區教育是院校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和服務地方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體現,必須受到院校的高度重視。高等院校要加大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引導教師深刻領會現代大學職能,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服務意識,要調動校內教職員工參與老年教育的熱情,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學科研人才資源、教學設施設備資源、教學技術及培訓資源等條件,自覺參與到老年教育和老年事業發展服務當中。
(二)進一步完善院校服務老年事業發展的機制建設
在院校參與老年教育實踐中,應以機制建設為主要形式,不斷跟蹤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找出新辦法,以提升老年教育工作效益推動老年事業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是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互聯動、共同發展”為原則,打破系統界限,建立老年教育相關方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轄區內各老年事業相關單位的橫向聯系,為推進老年教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二是逐步構建起院校與社區、民政部門等的對話機制建設,設立專門機構,圍繞老年教育實踐的具體內容進行定期交流,主要解決信息溝通、供需需求等問題。三是加強院校與老年人群體的調研機制建設。老年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服務老年人軀體的精神文化需要,院校開發老年教育課程,必須首先進行調研,全面了解區域內老年人群體的文化水平和真實需求,力爭做到開發的社區課程定位準確、符合需求。四是加強院校內部的相關機制建設,激發參與熱情,鼓勵教師投身社區教育服務當中。
(三)老有所學:以課程開發不斷提升老年教育質量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6]74號)中明確提出:老年人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老年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和老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老年教育,是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為目的,整合社會資源、激發社會活力,提升老年教育現代化水平,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實現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教育發展新格局。
深刻分析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差異需求,差異化建設老年教育課程。高等院校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優良的師資隊伍。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要方式,堅持政府主導、政校合作的理念,以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差異需求為依據開展精準服務。一是聯合街道、社區,對區域內老年人群體廣泛開展社區課程開發調研,綜合分析老年人群體的學歷水平、需求領域等,開發針對性強的老年教育課程。在此環節中要鼓勵地方綜合性高等院校聚焦社區居民素質提升開發通識類社區教育課程。同時要做到重視對課程的完善與更新,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院校方應對社區教育課程進行完善與更新。二是根據院校教師工作量飽滿程度,篩選教學工作量較輕的專任教師參與社區教育教學活動,并根據教師工作量變化進行動態輪換。根據一段時期內老年人群體對課程類別需求的變化,動態實施參與社區教育教學活動專業類教師的輪換。
(四)老有所樂:以場所、設備開放不斷豐富老年人群體文娛活動
全局規劃、擴大開放,為老年人群體開放院校相關活動場所與設備。院校的教育教學設備(特別是文體娛樂類)、報刊圖書等有型資源是服務老年教育的有效資源,但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區域內缺乏整體規劃,這些資源暫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所以,一方面,根據老年教育的需要,按照功能和領域進行分類,引導區域內老年人群體分流到相應院校進行學習和活動。另一方面,院校在政府購買服務的大背景下,通過設立院校社區開放日、現場體驗等多種方式深度開放學校相關教學設備、圖書資源,滿足老年人群體的通識教育需求。
(五)老有所為:以參與教育教學不斷拓寬老年人參與社會渠道
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有所為是發揮老年人的社會作用,使其參與社會事業,盡其所能的一項對策,也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項基本途徑。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以“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為主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著力增強全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要積極看待老齡社會,積極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由此,筆者認為,能為老年人群體提供老有所為的機會和平臺與為老年人群體提供其他服務保障同等重要。
具體到院校角度來說,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高等院校學生專業技能輔導為主要方式,傳承老年人群體的職業積累。鑒于部分老年人群體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積累的在職工作經驗豐富的特點,可以邀請滿足以上條件的老年人群體參與院校學生專業指導、成長成才指導等,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同時還能解決此類老年人群體職業經驗的繼承問題。二是當下的老年人群體大多數都是伴隨著新中國成立成長起來的一輩人,對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有高度的認同,對于國家的發展有深刻的認識,對于艱苦樸素的作風有深刻的理解,這些人生經歷、生活感悟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教育具有很高的價值,可以通過專題講座、校園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引導青少年、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能有效地促進中小學校青少年的素質教育的工作效益。由此可見,通過老年人參與院校教育教學活動,不但可以滿足老年人群去老有所為的愿景難以實現的困境,實現老年人的職后社會價值,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對院校和老年人群體而言,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
參考文獻
[1]毛毛.依據老年人身心及地域特點,實現老年教育的精準供給[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
[2]王彥軍,張佳睿.日韓應對人口老齡化對策的經驗及啟示[J].人口學刊,2015(06).
[3]刁海峰.實現老年教育宏偉藍圖仍需努力作為[J].中國社會工作,2018(11).
作者簡介:羅源(1985.03—),男,漢族,四川閬中人,碩士,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區教育發展與職業教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