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蔡元培先生是中國近代提出美育思想的第一人,美育思想影響著時代的教育,間接地影響著人的發展。對美育思想的再次解讀,有利于當今社會對美的教育的改變和提高,有利于當今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
【關鍵詞】蔡元培;美育思想;青少年;健康心理
一、美育思想的背景
(一)美育思想的起源
陳望道先生在《美學綱要》一書中說到,美學的歷史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中國的美學,是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倡。中國人素講智、德、體三育;近人更倡群育、美育,而并稱為五育。美育就是蔡元培先生所主倡的。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發展環境下,中華民國成立于1912年,當時蔡元培先生擔任著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主任的職務。在他的任期期間,廢除了舊的封建制度,制定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教育和學術制度。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涉及廣泛的課題,從教育政策和學術制度到教學方法,從高等教育到學前教育,從家庭教育到社會教育。他是近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成就體現在了他的審美思想中。蔡元培的審美教育理論具有顯著的特點,他將引領審美教育的客觀實際,以改善生活,改造社會;將審美教育作為培養情感,提高人格的一種重要手段。
(二)美育思想內容的解讀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內涵豐富,不僅限于美學理論的研究,更主張將美育落實到實踐當中,為我國教育、美學和美育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審美教育與知識教育,品德教育和體育三大教育之間相互滲透,且關系緊密,但它們并不能取代審美教育。美育具有與其他特征不相同的特點。蔡元培提倡的美育思想是希望人們能夠去學會享受,能在聽一首音樂、看一副圖畫、閱讀一篇文章或是在雕刻中感受到美帶來的愉悅之情,在其中找到遺失的情感,從而使人類能夠在之后的文化發展征程上按照美的規律去追求美,去創造美,去利用生活中的美得到更好的人生。
蔡元培認為,人們太過于忽視了審美教育,為使社會健康穩定的發展,所以將審美教育提出,并與德智體三育合并為四育。蔡元培一再強調審美教育,并倡導和促進審美教育的實踐與發展,因為他能夠看到審美教育在培養優秀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良好的教育是國家的基礎,他認為,一個社會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小部分,然后才能整合成一個好的大團體。在一個生活環境良好的社會中,首先要有就是一個好人,一個具有良好教育的好人。而良好的教育,靠美育帶起。美育不是單獨存在的,他既是育,那必然是存在于教育之中,通過智育體育德育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三)美育思想的時代意義
在十九大報告會上,明確指明了未來我國發展目標,身為當代的青少年將是這個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但是,隨著國家實力逐漸增強,科學與教育的分離也越來越遠,國家教育政策和方法也在強調著道德、智力、體力、美學和全面整體的一同發展,然而在道德,智力和身體不斷繼續發展并受到重視的同時,美學在其中相比較來說并不是那么重要。美育提出那么多年,卻未被真正地付諸于教育實踐當中,這對青少年全面發展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威脅。目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也就是教育的競爭。人才培養和教育的前提都是人的心理健康。當代的我們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希望,我們必須具備著健康的心理面對挑戰。就這一情況來探討美育思想對青年心理健康的影響與價值。
二、時代社會缺乏美育
人們常說“美就在身邊,但是我們卻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不得不說,當今的青少年對于美的意識太過淺薄,互聯網的普及,更多的青少年學會了在網絡上尋找美妝博主等來裝飾自己外在的美。殊不知,即使外在已經被裝飾的無可挑剔,但是內在沒有美感也是功虧一簣。青少年的心理缺少了對美的理解,他們的心理就出現了營養不良的狀態。
美育被忽視,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存在著巨大的具有隱秘性的危害。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在新聞中,頻繁地看到有關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許多報道:地震時奮不顧身的拯救他人生命的少年,災后幾年卻成為了讓人唾罵的毒販;因為交不上網吧的上網費用,便心生持刀搶劫的青年;因偶然發現網吧服務器漏洞,便利用該服務器的漏洞網上賬戶數據,釀成大禍的少年;甚至還有因為極小的矛盾與同學發生口角,事后報復,對對方造成傷害的青少年......據報道,目前青少年犯罪總數居然占全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15-16歲青少年甚至也占了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如此龐大的數字,讓人震驚。顯而易見,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劇上升已經成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的犯罪行為也正是因為其心理存在著問題,心理的漏洞正是缺少美學思想的填補,這些數據也在警醒著人們美學教育對于一個青少年來說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三、缺乏美的原因及美的教育的措施
(一)家庭
人們都知道,孩子學習的本領大于成年人,因此在年幼時期家長就要表現出美的行為,家長的教育,生長在具有美的家庭環境中,從小一直被美的教育所熏陶的孩子,長大了舉手投足間就是美育思想的結果。
(二)學校
說到教育,少不了的就是學校,有人統計過,從開始上幼稚園到大學畢業踏上社會前,19年的時間里,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大約占據了三分之二。如此多的時間里,美育的時間格外充足,但在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美在其中顯得不重要,忽視了對學生美的教育。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小學將道德品德修養課改成了學校認為相對重要的文化課,就因為有這種現象的存在,該學校發生事故幾率就比其他重視美育的學校大得多。為此,學校中的美的教育必不可少。
(三)社會
社會是每個人都會踏入的一所大學,在社會中我們能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內容。在當今社會中,美的宣傳只是象征性的放個廣告,并沒有落實在實踐中,在某個國家,她們會因為你在路邊隨地吐痰就立馬走過來一個管理人員對你進行罰款處罰,甚至有些國家會將美育的實踐不準確落實到法律。在當今社會,科技的普及讓人們變得越來越懶惰,特別是青少年。科技帶來的便利讓他們對美的思考越來越少。而社會實踐就是一種讓人思考美的教育形式。
(四)美育思想的影響總結
美的思想,是青少年具有健康心理的前提條件,是青少年有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里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美育,便是青少年正確的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教育。
缺乏正確的美學思想是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視丑為美,穿奇裝怪服,怪聲怪氣,崇尚流氓的各類行為,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制造社會秩序混亂,這些都是一種變態的審美態度。沒有人去重視青少年的美的教育,往往小細節里體現出的丑陋卻被青少年吸收,加之沒有人去正視并正確地引導青少年美的思想,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竟然將犯罪行為當作美,從而在潛移默化當中走向了不歸路。
在公交車上為老人孕婦讓坐的行為就體現出了一顆具有愛心的心靈,這顆心靈是健康的;碰見一個問題,會想盡辦法的去解決,反映了一顆勇敢向上的心靈,這也是健康的;給你一張畫,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在紙上用畫筆添加色彩,賦予情感,這便是一顆活潑的心靈,這也便是健康。蔡元培對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他一再地提出強調“以美育代宗教”,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國文化的理想境界是藝術美學而不是宗教。中國人道德人格的培養是取決于自我的反省,是完全自覺的,沒有外部力量的強制,而這些則都是通過藝術美育來實現的。
社會的飛速發展以及人類的快節奏生活方式導致我們已經無法靜下心來享受生活、感受身邊的美。在當今社會,人們的情感缺失日益嚴重,知識與技術的飛快更新和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但在這密切之中卻少了一份真摯的感情。漸漸地,人與人之間心靈的隔閡越來越厚,心理便漸漸地發生變化。當今時代,許多青年沉溺于手機,將網絡當作了精神食量,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毫無疑問,網絡對時代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與此同時,科技的發展也讓人變得更冷漠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逐漸成為了一種問題。如今的青少年更多關心的是游戲、網絡、娛樂等低俗趣味,很少有人去真正追求美,享受美。如今科技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要培養青少年的人文素質。在當今的社會中,青少年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量、技能運用熟悉度,更需要的是提高他們的美感,引導他們能夠善于觀察生活,享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引導他們勤于思考,熱愛生命,擁有崇高的理想,培養一個健康的心理。
當今社會因為有高知識的人才,才在科技上進步的如此飛快,但要創建一個和諧健康的國家更需要的是各方面都優秀的人才。若人們對知識技能太過于關注而忽略了對美感的教育,那么產出的只會是一個高智商的機器并非人才,因為缺少了情感的人便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了。由此可見,美育對人類來說是多么重要。
缺少美的心理是不健全的心理,當代青年生活在科技如此迅速發展的時代,在當今時代,青少年極易被現實中的丑陋所帶走,正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更需要重視美的教育,將美帶進生活,讓社會變成一個更強大健康的社會。心理健康正是生活在這個時代青少年能夠正確且精彩地生活下去的必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冉祥華.美育的當代發展[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2]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論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葉艷麗(1997.06—),女,浙江衢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紡織品織造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