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
[摘 要] 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下,不僅需要繼續堅持黨的領導,更應在協同思想的指引下,增強校內各部門的資源統籌,形成協同共振的育人合力。尤其是在當前的大學生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的社會應用型人才培養,更要重視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使之成為能夠服務于社會、具有奉獻精神的德才兼備的國家棟梁。通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進行相關問題分析,并對其合理構建進行探討,希望可以為大學生育人環境的優化與改善提供科學的參考。
[關 鍵 詞] 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122-02
我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同時也要對大學生進行健康的思想與心理疏導,并使其始終擁有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目前,國家高校已經在素質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動下,促進大學生能夠樹立與保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并為大學生步入社會,成為具有優秀品格的社會人打下堅實基礎。
一、協同育人機制的基本特征
(一)目標的共同性
在高校思政教育這一復雜的系統工作中,不僅存在子系統各自目標的差異性與多樣性,還有其各自的利益考慮。為此需要在協同育人理念下針對各子系統進行目標一致的協調,通過資源優化配置,以及要素重新組合,達到共同目標的實現。
(二)系統的開放性
為了達到良好的溝通,不僅要打破系統封閉與孤立的壁壘,更要使其在資源信息的共享與要素的優化重組中開放各子系統,使協同創新得以有效開展。
(三)機制的協調性
協同育人機制需要建立在工作的相互協調與配合下,也就是無論是在觀念,還是在信息交流,以及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全新的協作,使之形成合力。
(四)效用的非線性
在各子系統的相互作用下,思政教育不僅呈現出非線性關系,而且也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作用疊加,而是在達到整體協同效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層級推進,既包含著量的積累,更要達到質的飛躍。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現存問題
(一)校內各部門之間的協同機制有待完善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進行優勢教育資源配備,還需要在校內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下合力完成。但就當前大學生教育體系來看,不僅輔導員對學生的日常管理與心理輔導未能達到實效性作用,而且團建、黨建活動的組織開展也未能起到明顯的引導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任務分化、資源分散而未能形成長效機制與合力作用,導致校內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校內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不夠
高校教育中主要負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是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師,另一個是大學生輔導員。但由于輔導員還肩負著繁重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未能展開專業性指導,即使是思政教師也由于對大學生的家庭與成長環境不了解,使其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教育與社會嚴重脫節。雖然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但卻很難適應就業環境,既違背了社會對全面型人才培養的輸送要求,同時也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同虛設,甚至呈現邊緣化趨勢。
(三)教育教學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與配合
當前的高校教育不僅涉及大學生專業化與職業化的培養,同時還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教學工作中,但顯然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并未能在協同育人機制下形成有效的銜接與配合,不僅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表現出專業化程度不高,而且存在對大學生的思想輔導認同度也不高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在理念上還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而且信息資源配備也不足,同時在活動開展環節協調配合性也不夠等問題所導致的。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科學構建
(一)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理念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在協同育人的創新理念下,形成協調統一、目標一致的合力作用。首先,目標的統一性,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不僅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作用,更要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前提下,使思政教育、學生管理,以及黨政管理融入大學生各項教育活動的開展中,在統一的目標下,形成合力進行努力奮斗。其次,進行動態調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這不僅是一個復雜的工作系統,而且需要在多個主體參與的有機配合下得以實現,無論是在內部與外部的信息共享交流過程中,還是在動態協調管理中,都應打破部門界線與隔閡,在開放的思想觀念下主動而積極地加以推進,由此達到協同育人的目的。最后,實施合力聯動,在保持一定的政治全局性的前提下,使校內資源進行有效融合,并進一步發揮各資源優勢,在合力作用下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合力聯動也更加強調組織的協同創新,以及優勢資源信息的共享交流,使其能夠在全方位配合下達到良好的協同育人機制,優化與改進以往存在的“出力不合力,行動不聯動”的現象。
(二)創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創新平臺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機制,必須在整合育人資源的前提下進行協同創新平臺的搭建。一方面應以課程教學平臺為主,使其在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理論學習中,不僅可以正常進行心理健康與人文素質的教育課程開設,還可以通過創業就業指導與素質拓展等課程的增設,達到資源共享與信息互通的融合,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平臺。而且借助平臺優勢,不僅能使學生進行目標明確的學習,更能由此增加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熱情與興趣,因此既要注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參與性與感知力,同時也要積極培養學生環境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是管理服務平臺的搭建,這需要校各級管理部門的密切配合,既為大學生提供服務與管理的綜合平臺,也能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機制良好地貫徹實行,通過完善系統機制,并進行校園信息的監控與引導,使大學生不僅能夠時刻注意自身的網絡言行,更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行自我糾正,使其思想始終保持積極健康的狀態。
(三)建立大學生思政教育協同管理團隊
首先,應建立一支政治意識強、業務能力強,同時具有優良作風與嚴明紀律的專職教師隊伍,使其不僅能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協同作用,還能在良好的資源信息共享下相互支持協作,既能夠進行思政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能針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品格進行良好指導,并在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活動開展中積極幫助大學生觀察與分析當前社會現象,為其答疑解惑,明確其發展方向。其次,注重校內管理干部隊伍的建設,無論是黨建團隊,還是團建團隊,都應在統一認識、統一思想、統一的協調管理中,除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正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并運用自身的專業技能與敬業精神引導、影響、感召學生,由此形成教育與服務的協同育人機制。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要更新傳統觀念,保持與時俱進的積極態度,注重大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思想道德素質的同步提升,還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教育的各個體系之中,使之更加適應社會應用型人才的全面培養需求,既能使大學生走向專業發展崗位,同時還具備優秀的品格素質,奠定其未來發展基礎,使之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并能創造出更加光明與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薛立偉,孔斯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現實困境及解決路徑[J].科教導刊,2014(7s):90.
[2]賴金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育人機制構建研究[J].新余學院學報,2015,20(5):133-135.
[3]劉兵勇,王雅靜,齊寧.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機制構建[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2):81-84.
[4]劉兵勇,齊寧,王雅靜.協同論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配合機制探析[J]. 老區建設,2014(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