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莉
[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走校企合作辦學之路能夠使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行業特色緊密聯系,有效整合企業和學校資源,實現人才培養過程、培養模式的優化發展和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斷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從分析校企合作辦學的含義及意義出發,研究了當前國內外校企合作辦學的主要模式,探討了當前我國校企合作辦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關 鍵 詞] 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126-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并成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成為制造大國、制造強國已是不爭的事實,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在這種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承擔職業教育功能,培養適應社會和行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成為一個緊迫問題。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校企合作辦學是實現產學結合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起步較晚,目前在合作辦學形式、合作辦學內容等方面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借鑒國內外校企合作辦學的成功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國情和學校發展實際的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校企合作辦學的概念及意義
(一)校企合作辦學的概念
根據相關理論研究和學術著作,校企合作辦學可以從不同的層面進行解釋。一是在校企合作開展對象、區域、層次等層面上,校企合作可以分為淺層次合作、中層次合作和深層次合作三種類型,是指高職院校和企業從科研到人才供求等多方面的合作。二是在校企合作目標和原則等方面,校企合作是指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實現學校的教育資源和企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和互補,培養適合企業、行業和社會所需人才的一種教育模式。綜合以上觀點,本文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是指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通過課堂教學和工作崗位相結合的方式將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緊密結合,培養合格勞動者的一種模式。
(二)校企合作辦學的意義
校企合作辦學能夠實現高等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培養適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緩解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高級技術人才短缺的狀況,向社會輸送優質技術人員。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校企合作辦學能夠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獲得相關工作經驗,提升就業水平和就業競爭力,從而緩解我國當前的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校企合作辦學過程中,通過與企業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能夠不斷優化課程和專業設置,針對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從而突出高職院校的職業特色,不斷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
二、國內外校企合作辦學的主要模式及借鑒意義
(一)國內外校企合作辦學的主要模式
1.國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主要類型
縱觀當前世界各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在校企合作辦學中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企業為主導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例如,德國的“雙元制”辦學模式,是一種以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為目標,以學生的雙重身份為基礎,將企業的實踐鍛煉與學校的理論教學相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二是高職院校為主導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例如,美國的合作教育將職業學校與企業、行業進行合作,學生的職業課程教育和企業實踐鍛煉交叉進行,是一種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學生的職業教育模式。三是行業為主導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例如,澳大利亞的TAFE學院將職業技術教育和繼續教育、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結合起來,按照行業標準來實施職業教學和培訓。
2.國內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主要類型
我國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起步較晚,自20世紀90年代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后,職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發展,校企合作也出現了多種模式。一是訂單培養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校根據企業要求確定人才培養計劃,雙方共同負責招生、培養和就業的全過程,學生在學校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二是“職教集團”模式。這種模式是由職業院校和企業相互協作組成職教集團,在校企合作、強強聯合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實習基地共建模式。這種模式是由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學校提供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服務,企業提供資金、設施設備與技術人員,學生以實習生和準員工的雙重身份進行學習。四是企業“冠名班”模式。這種模式下企業通過設立獎學金制度、支付學費等方式參與職業院校的學生培養過程。五是三方校企合作模式。這種模式是指由教育培訓機構建立企業和學校的聯系,通過認證證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二)國內外校企合作辦學的借鑒意義
綜上所述,在國內外校企合作辦學實踐中,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是其中最突出的特點。企業的生產實踐為學生提供職業培訓和生產經驗,保證了學生適應工作的實際能力,體現了教育與勞動生產相結合的原理。因此,校企合作是實現理論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三、當前我國校企合作辦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我國校企合作辦學實踐中的問題
當前,我國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很多高職院校都與企業在人員、資金、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合作,合作程度和合作內容不同,但是從實踐過程來看,我國的校企合作辦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企業合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在當前勞動力市場過剩的前提下,企業獲取人才的途徑十分廣泛,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負擔,再加上很多企業沒有看到長遠利益,因此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二是高職院校缺乏開展校企合作的自身條件。當前關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對實際問題的深入調研。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等方面沒有與市場需求接軌,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企業和行業發展,阻礙了校企合作的開展。三是政府和社會缺乏對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督導和協調。目前校企合作還沒有納入國家政府的研究計劃之中,很多高職院校和企業沒有認識到雙方的共同利益空間,導致校企合作出現的問題難以得到協調解決。
(二)我國校企合作辦學的發展對策
1.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確保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健康發展
法律、法規是國家認可的具有強制性的行為規范,能夠保障校企合作的健康發展。縱觀西方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經驗,健全的校企合作法規是實現長足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在1996年頒布《職業教育法》,但其中對企業參與職業培訓沒有明確的規定和操作辦法,這使校企合作的發展沒有必要的法律支撐,因此建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相關針對性法律法規,是當前校企合作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首先,國家應針對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出臺《職業教育法》的相關配套法規,地方政府也要結合當地實際,出臺相應的是適合管理條例,實現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健康發展。其次,針對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開展情況,各地政府還應出臺針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辦學的強制性要求,制定相關獎懲措施,激發企業參與校企辦學的積極性。最后,各地政府要在國家要求的標準之下成立行業咨詢委員會,明確校企合作辦學的培訓項目和培訓內容,為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提供專業化指導。
2.充分發揮政府調控和引導作用,促進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順利推進
高職院校的發展需要政府在政策、財力、人力等資源上的支持與扶助,同樣校企合作辦學要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作用,要依靠政府的調控和引導才能順利推進。首先,各政府職能部門要在職責范圍內為校企合作辦學提供完善的服務,引導企業、行業與高職院校合作,促進社會資源與高職院校的共享,在政策方面為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加大對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財政投入,并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辦學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通過減免稅收、獎勵等方式獎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辦學的行為。最后,地方政府要健全人才、技術等各要素共同參與的市場機制,及時研究高職院校和企業供求關系,形成完善的市場服務體系,確保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
3.拓展校企合作新模式和新領域,激發企業參與合作辦學的積極性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能夠獲得所需人才和相關技術支撐,實現企業和高職院校的共贏發展。針對目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辦學積極性不高的現狀,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宣傳力度,遵循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激發企業的參與熱情。一方面,探索校企合作辦學的新模式,讓企業以主人翁的地位參與校企合作辦學,通過入股、參股等形式實行企業和高職院校的強強聯合,優化教育資源,提高培訓的競爭力和企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是人才的培育者,企業是人才的需求者,高職院校與企業要在就業與培訓的結合方面形成產業鏈,學校進入市場推介學生,企業進入市場招收員工,雙方借助市場實現有效對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了解雙方需求,開展“訂單式”培養,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
4.深化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主動適應企業和社會多樣化的人才需求
高職院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標,通過校企合作辦學能夠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高職院校作為人才的培養方和輸出方,要使人才培養能夠適應企業的需求才能確保自身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首先要深化教學改革,及時了解市場的變化,根據行業、企業需求調整課程體系,使專業和課程設置能夠符合用人單位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同時高職院校要主動征求企業在人才方面的要求,制定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校企合作辦學的有效模式。
總之,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是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效果、滿足企業和社會人才需求的有效模式,對促進高職教育的長足發展具有長遠意義。作為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尋求政府和社會的政策和財政支持,探索建立與企業、行業的供求關系,不斷形成校企合作辦學的特色,發展更適合社會需求的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安立華,郝美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0(1):923,950.
[2]劉景光,王波濤.當前國內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構建研究述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7):58-62.
[3]王子義.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19):149.
[4]李靜.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21(9):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