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秦紅兵
[摘 要] 一直以來,藥學職業教育存在著供給與需求相脫離的情況,供給側不考慮需求側,一味擴大供給數量,供給效率卻長期得不到提高。著眼于藥學職業教育供給側,從現代學徒制、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等方面進行闡述,對相關制度進行研究。
[關 鍵 詞] 供給側改革;藥學;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14-02
2015年,我國政府公共政策供給方式出現重大轉變,提出供給側改革,實質以市場化為導向,多方面降低對經濟的供給約束,使供給體系更加適應需求結構變化。供給側改革將會全方位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在職教領域,市場需求是國家、社會和個人對職業教育產品和機會有支付能力的需要[1],因而職業教育需求側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學生和家長。職業教育供給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職教機構提供給個人的教育機會和給社會的教育產品[2],因而職業教育供給側的主體是職教辦學機構。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國職業教育需求側與供給側改革長期呈現出分離狀態,如高職院校“注冊入學”政策就是典型的需求側改革,通過降低入學門檻刺激社會、企業、家長和學生等主體對職業教育的內在需求,以便提升職業教育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或是職教機構辦學時圍繞官方的評估指標運轉,模式化、封閉化地“改革”職業教育,這是典型的將供給側改革簡單化的行為,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換湯不換藥”。目前看來,上述改革的實際效果并不符合預期。比起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在社會大眾心目中的接受度不高,不到萬不得已不愿意讓子女讀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內部改革模式化、封閉化,內涵提升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各說各話的需求側與供給側改革并不能解決職業教育的供需矛盾問題。上述事實表明,只有對職業教育需求側與供給側改革進行深入研究[3],堅持二者的協同性結構性調整,輔以切實有效的政策設計與制度安排,才能真正提升職業教育在教育領域中的社會地位。
一、我國藥學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藥學職業教育普遍存在供給效率低下、供給質量不高和供給結構失衡三大問題,這些恰恰是我國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動力源。所謂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就是從優化職業教育供給效率、提高職業教育供給質量方面著手,提高供給質量,對供給結構優化調整,使得供給結構對市場需求的適應性大幅提升[4]。
(一)藥學職業教育供給效率低下
目前,藥學職業教育供給成本過高,導致出現了產出相對不足且回報率偏低的現象。藥學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成本高是職業教育供給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現,但究其原因卻是藥學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低效和封閉。如,與德國“雙元制”培養方式相對應的我國傳統職業院校“一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有效地整合企業資源,使得職業教育供給效率低下。職業院校學生藥學職業能力的培養難以依靠沿襲已久的學科式教學方法,因而在其就業之后,仍需制藥企業對其進行進一步培訓,從而降低了藥學技能型人才的實際供給效率。
(二)藥學職業教育供給質量不高
藥學職業教育供給社會、家長和學生的主要產品是優質的學歷及課程知識,另外,藥學技術服務也是職業教育供給社會的重要方面。職業教育供給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1)優質學歷及優秀的課程資源供給不足,難以滿足企業需要的職業技能標準,以及家長和學生日益高端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家庭訴求;(2)藥學技術服務能力偏弱,難以滿足社會、企業解決研發、生產實際問題的需求。此類現狀應通過構建完整的藥學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完善藥學職業教育質量監控等手段加以改善。
(三)藥學職業教育供給結構失衡
我國藥學職業教育供給結構失衡表現在區域布局結構失衡、內部層次結構失衡和專業結構失衡三個方面。
1.藥學職業教育區域布局結構失衡
藥學職業教育機構在不同區域的分布結構、規模結構等構成了藥學職業教育區域布局結構。藥學職業教育區域布局決定著藥學職教體系能否與區域醫藥經濟發展有效融合,與區域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合理對接,推動區域醫藥生產力發展。這是衡量區域醫藥職業教育資源供給的重要指標,影響著藥學職業教育功能的最大限度發揮。我國藥學職業教育資源的區域分布不夠合理,以江蘇省為例,省衛計委直屬的衛生高職院3所,其中有2所位于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的蘇北地區僅有1所,且在招生和就業過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因為地域因素略為“吃虧”。藥學職業教育區域布局結構失衡直接影響了欠發達地區學生的報讀意愿。
2.藥學職業教育內部層次結構失衡
目前,我國藥學職業教育內部層次結構分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技術本科教育、專科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5]。但不同層次的教育資源難以統合,體系內的層次銜接相對松散,難以形成藥學職業教育協同育人的規模效應。
3.藥學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失衡
產能過剩與產能不足并存的現象長期出現在我國藥學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過程中,一方面是對于傳統需求量較大的藥學專業一哄而上,不管有無醫藥背景和辦學能力,每個學校都辦,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久而久之,影響了專業口碑和市場滿意度;另一方面,目前產業不景氣,未來保有穩定需求量的生物制藥、藥品分析檢驗專業各藥學職業院校避之猶恐不及,生怕影響自己的招生就業率。殊不知,一個成熟的專業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不能做到未雨綢繆,又怎能厚積薄發?當然,對于這樣的專業還需要配合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加以解決。
二、我國藥學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制度安排
藥學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絕非一味地刺激供給,而是改善供給的質量和結構,以提供滿足需求的供給。改革涉及政府、企業、學校與教師等多個主體,改革對象包括實訓基地、技術服務、專業與課程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按照價格激勵的原則,資源從低收益部門向高收益部門流通是調整供給結構最為有效的機制。藥學職業教育供給側制度的安排需要滿足兩個條件:(1)提供有效的發展環境與機制,促使要素與資源流動;(2)形成能夠吸納要素與資源的高效的藥學職業教育制度。
(一)藥學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
將傳統的學徒培訓與現代的學校教育相結合,企業與學校合作育人,形成現代學徒制。通過引入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全過程,調動其積極性,誘使企業向職業教育提供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如,企業標準、崗位、培訓課程、員工等,以提高藥學技能人才的供給質量、改善結構,同時解決了醫藥企業的用人問題。
(二)藥學相關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是評估藥學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益所必需的先決條件。通過專業診斷,對藥學相關專業進行分類管理,對多年招生不足,就業率偏低,市場需求較差的專業進行整改、觀察乃至退出;對于進出兩旺、師資力量強、市場口碑好的專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化結構,提高內涵。
(三)藥學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
根據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要使得藥學職業教育要素及資源在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體系內自由流動,需要建設一個成熟的藥學職業教育和藥學終身教育體系。在體系內,通過要素與資源的合理配置,強化職業教育有效供給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供需關系的理性思考[J].江蘇教育,2010(6).
[2]范先佐.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關晶.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點在供給側嗎[J].江蘇教育,2016(6).
[4]董顯輝.中國職業教育層次結構研究[D].天津大學,2013.
[5]王珺.供給側改革與廣東先行先試[N].南方日報,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