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愛軍
[摘 要]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我國長期堅持的現代教育理念,在當今國際化發展背景下,這一理念充分顯示出時代性、優越性。高職院校作為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輸出口,擔負著為國家建設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為了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發展,在對高職教育目標定位解讀的基礎上,從技術、技能、創新三個角度具體分析了高職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策略。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32-02
教育部門強調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從而為國家建設發展提供重要力量支持。在新的歷史時期,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需要進一步面向社會、面向大眾,結合社會發展對高職院校人才的需求,圍繞《中國制造2025》及《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加快培養面向生產一線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一、高職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定位與標準
在社會經濟結構不斷升級調整下,社會各個行業對人才結構和規格提出了新的意見。高職院校更加強化教育的高技能特點,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高職學生知識更新能力、技術轉化能力、職業發展能力等發展較弱,不符合技術升級與個體職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根據“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等思想,按照社會對高職人才提出的要求,高職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定位于“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以素質為目的”,培養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學生既能動手又能動腦,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崗位實踐能力,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能勝任一線崗位。
在新的歷史時期,高職教育目標有了新的發展定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服務定位。高職院校教育要為我國產業轉型發展和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更多人才,為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持。同時,產業在轉型升級發展中需要得到技術創新的支持,因此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2)能力定位。新時期,高職學生的能力定位體現在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三個方面。發展型則是要求高職學生在畢業之后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各個崗位上體現出自己所學的可遷移和綜合應用能力。復合型則是要求高職學生要具備日后從事多個崗位工作的能力。創新型則是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發展中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等。(3)人才類型定位。高職教育人才被定位成技術技能型人才,即能應用所學技術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基礎融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本文研究的高職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如下表所示。
二、高職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策略
(一)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
1.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專業基本功的訓練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基本專業技能的訓練,將國家職業資格中的中等技能作為高技能人才的技能基礎,將中級技能證書的獲得作為高職學生畢業合格的重要條件。
2.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專門技能的培養
專門技能的培養需要得到專業知識的支持,在具體實踐中需要應用專門技能來解決現場操作技術問題,為此,在高職教育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門技能在培養中注重創造性和智力技能的訓練,即引導學生應用自己的智力來解決問題。
(二)強化對高職院校學生技術的培養
通過企業調查研究和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發現,伴隨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從事技術崗位的比例不斷上升,比如機械工裝夾具設計、產品造型設計、模具結構設計、機械加工工藝、焊接工藝等。同時,根據對高職學生家長的調查發現,有六成以上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畢業之后能從事技術、管理類工作。為此,在新時期,需要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技術的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技術至少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技術型專業人才;(2)智力技能型人才;(3)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三)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職業核心能力是指人們在勝任專業崗位之外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包含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不僅需要在課堂完成,而且還需要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完成。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完成:(1)教師部門和勞動部門要密切配合打造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公共平臺,聘請專家前來進行專題講座和培訓,打造職業核心能力培訓學校,設立職業教師資格考試制度。(2)加強高職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可以聘請雙師型教師前來任教。(3)改革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特點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安排在平時的教學中,設置職業核心能力教育課。
(四)強化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教育
高職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融入創新思維訓練課程,以實踐訓練為主線,通過思維練習的方式使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創新的基本方法,激發其對創新的興趣,助其積累創新的經驗,提高創新能力。教師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總結、陳述、分享為主,穿插知識點為輔,主要通過案例分析、頭腦風暴、小組討論、游戲競賽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以達到訓練其創新、創造能力的目的。
將創新教育引入高職院校教育課堂中,教師在教學內容中進行適當的改革,在原有的課程教學項目中引入創新元素。教學設計以分析教學需求為基礎,著眼于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步驟,將創意思維訓練(創意者)→設計思維訓練(設計者)→制作能力訓練(行動者)→項目路演(分享者)四個層面訓練融入課程教學之中,課程改革體現“玩中教”“玩中做”“玩中學”,在玩中體現出教學狀態,在玩中完成實踐與分享,在玩中體現出學生學習的境界。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