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 要] 走校企合作之路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校企雙主體育人是保障我國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以連鎖人才為對象,校企在橫向維度以教學合作為點,延拓至人才培養過程的整個面;在縱向維度構建雙層合作項目,實現高職學生向企業中基層崗位人才的直通輸送,形成了特色的“點面延拓+雙層直通”型校企合作模式。滿足校企利益需求的同時,實現雙方長期合作目標,案例為我國高職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供借鑒,對推進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關 鍵 詞] 連鎖; 校企合作; 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112-04
一、前言
現代職業教育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戰略重點之一。2006年高職16號文《關于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發布,明確提出“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我國高職院校經過10年的校企育人改革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校企合作過程也呈現出待突破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方持續參與合作育人意愿和積極性不高、校企共贏目標實現程度低、專業校企合作項目開展獨立性強,可推廣和借鑒程度低,合作育人資源利用使用效率低下。
加強校企合作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題[1]。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探索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之路,形成具有地方特點、在全國具有普遍影響力的職業教育模式,為全國范圍內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改革試點創新,尋找新的突破點,成為當前我國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的關鍵。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與廣州百佳超級市場有限公司自2011年開啟校企合作,構建“點面延拓+雙層直通”型合作模式,完成6期實踐教學項目和4期百佳經理人直通車項目,2013年共建百佳經理人校外教學企業,開展現代學徒育人項目3期,通過該模式的育人實踐,校企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合作從淺層向縱深發展,合作渠道與形式多樣化,企業在合作過程中保持了持續的動力,這種創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推進了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同時也為企業中基層崗位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途徑,實現長期共贏,專業建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連鎖專業于2015年成為廣東省第一批品牌專業(特色二類),《連鎖專業“點面延拓+雙層直通”型校企合作模式構建與育人實踐》項目獲得2017年廣東省第六屆校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百佳經理人校企合作案例入選2017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校企優秀案例集。以我國當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為基礎,連鎖專業構建創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實現了高職院校技能型應用人才培養向企業中基層崗位人才的直通輸送,案例為我國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提供借鑒,對推進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有現實意義。
二、我國校企合作模式的現狀分析
校企合作是基于市場和社會需求目標導向,充分發揮學校、行業企業等優勢,合作開展的人才培養、技術開發等合作方式。 其本質在于將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校企雙向參與為途徑,以相互服務為宗旨,實現產學研合作、資源共享與良性互動,形成“雙贏”局面[2]。經過近10年的實踐,我國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領域已經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本文分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進行總結分析。
(一)關于我國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論研究
以“校企合作模式”為主題詞進行搜索,中國知網有近5400個詞條。根據文獻對我國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時間和內容劃分為兩個階段。
1.校企合作模式概念探索初期(1997-2007)
該階段,職業教育以高校為主體開展育人。文獻主要集中在向國外先進國家學習校企合作、我國少數專業與企業試點校企育人、我國開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個領域。黃亞妮首先對國內外校企合作的發展進行了比較研究[3];胡永強等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層面提出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徑[4];李瑜芳、付姝宏、李柯深入對我國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難點及對策進行了理論研究[5-7];楊放以物流人才為對象開展了校企合作的初期探索[8];曾麗艷以酒店管理專業為對象對校企合作模式的實施進行探討[9]。
2.校企合作模式實踐探索期(2008-2017)
2006年教育部發布高職16號文,推進開展工學結合。我國高職院校企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育人實踐。該時期文獻主要聚焦在我國高職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開展領域,如李銜、李茂林等對高職院校選擇校企合作模式的方式方法進行論述[10-11];鄧啟華等基于利益共同點理論開展“會—站—室”校企合作模式;曾小平提出建立互惠互動機制、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等方式,實現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均衡、協調發展,開展校企合作等[12-13];趙鳳梅等分別以專業為對象對校企合作過程的問題等進行論述[14-16]。也有部分學者開展了對校企合作模式效果的測評研究,如鄒珺對訂單培養、“校中企”“企中校”、產學研合作、實習基地建設、專業共建等六種模式建立對六種校企合作模式的評價指標體系,實現對校企合作的科學評價[2]。
(二)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實踐分析
近10年,我國各高職院校以專業為單位開展校企合作育人,按照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程度可劃分以下兩大類。
1.人才培養周期型校企合作模式(如2+1模式、校中廠、廠中校等項目合作模式等):校企簽訂項目合作協議,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校企在人才培養周期的不同階段分別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學校主導人才培養全過程。
2.人才培養全過程校企合作模式(如訂單班、現代學徒模式等):校企簽訂人才培養協議;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建課程標準與教學實施標準,共同編制教材等;校企雙方對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負責,構建雙導師團隊;學生接受校企合作雙主體人才培養,在企業校外實踐教學過程中掌握職業技能,校內完成專業課程理論教學等。
三、關于我國校企合作模式開展的問題分析
國內高職院校已經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在育人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提升了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但校企在育人過程中也呈現出了一些尖銳的問題,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支持校企合作的宏觀政策及制度不健全,制約校企合作模式成熟化
我國國家、省層面關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相關政策缺失與滯后,以及運行機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穩定的主要原因[17]。關于校企合作中的工學結合、師資資源使用規范、學生企業保險工時薪酬等的制度法規均未有明確的文件指導,各級政府部門也未出臺對企業的相關扶持和支持政策,造成高職院校專業的校企合作呈現出單兵作戰、無法形成規律、推廣價值低、資源使用效率低下等不足,降低了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二)校企合作重要主體合作目標不一致,影響共贏效果,制約校企合作的持續性開展
我國多數高職校企合作是在不同行業產業背景下展開的,高校屬于教育行業,企業受相關行業產業部門管轄,受制于不同行業部門的制度,導致企業被動不積極、高校單方面積極主動。在合作過程中,隨著合作目標實現度降低,校企共贏利益點難以形成,多數高校僅從形式上職業育人,制度上將專業推向企業,未配套健全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呈現學校熱、專業冷、企業冷的局面。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的目標多為滿足企業基層崗位的人力資源需求,由于無政策制度支持,企業不愿意投入充沛資源開展人才培養,在合作過程中受企業營運波動性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初始熱情高、合作過程的人才培養任務實施不充分,長期合作意愿低。
四、連鎖專業“點面延拓+雙層直通型”校企合作模式構建與實踐案例分析
本文以連鎖專業為對象,在現有外部管理機制環境下,以校企雙方利益需求為目標,將校企合作進程劃分為合作初期、合作發展期、合作成熟期,對不同時期的校企利益分別設定子目標,開展不同層級的項目合作,循序漸進形成規律。
(一)以連鎖專業為對象的“點面延拓+雙層直通”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構建
“點面延拓”是指校企從橫向上,以實踐教學項目為點,延拓至專業人才整個培養領域的面;“雙層直通”是指在縱向上,校企共建雙層漸進的校企合作項目(第一層是實踐教學項目,第二層是連鎖企業經理人直通車項目),實現高校專業向社會行業企業中基層管理崗位的人才直通輸送。
(二)“點面延拓”式校企合作的育人實踐
2011年校企共同開啟“點”的合作——實踐教學項目。每期項目安排在大二第一學期,共計4個月,學生安排在百佳超市的十余家門店的顧客服務、理貨、賣場銷售、行政辦公等6個基礎崗位,開展技能實操;校企共同組建雙導師團隊,指導學生完成《商品陳列管理》等六門專業課程學習,工學結合實現“教學做”一體化,該階段屬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初級階段,通過項目實施,企業方在門店基層崗位人力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學校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職業技能獲得提升,教學課程建設、師資實踐教學能力多個領域均得到了改進,實現了初期共贏。
經過實踐教學項目實施,校企共享教學資源、共建雙導師團隊、共同開展教學及教學考核等工作,構建了以項目為點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此基礎上,2014年校企聯合試點現代學徒新型人才培養,共同開展人才的全過程培養,目前已經開展3屆(2014~2017)學徒招生,校企的合作領域從實踐教學項目的點延伸至人才培養過程的面。
(三)“雙層直通”型校企合作的育人實踐
以百佳實踐教學項目為第一層級,連鎖專業依托校企合作群,共建高層級合作項目——經理人直通車項目。形成“實踐教學項目→經理人直通車項目→企業中基層管理人才”的直通型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項目面向專業所有學生,目的是讓所有學生掌握商超基礎崗位操作技能和培養學生連鎖行業職業操守。經理人直通車項目則是由連鎖專業與合作企業群(麥當勞、肯德基、百佳等)訂制,項目以企業需要的中基層管理人才培養為目標,各企業優選百佳實踐教學項目考核結果優秀生源,通過優選的學生自愿進入項目,項目周期為8個月至1年,項目內容是不同業態連鎖企業中基層人才培養的具體過程,順利通過項目的學生在大三第二學期即具有中級層管理人員資格(如儲備經理),并能夠以該身份開展頂崗實習,畢業后即以該職位身份在企業工作,項目為學校和企業的基層人才培養輸送構建了橋梁。雙層級項目的實施和開展,也為連鎖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提供了途徑,如圖2。
(四)“點面延拓+雙層直通”型校企合作模式的育人實踐過程
連鎖專業于2011年起與廣州百佳超級市場有限公司合作,構建百佳實踐教學項目;2013年專業與百佳打造高層級的經理人直通車項目。2014年與百佳企業試點現代學徒項目,完成從教學合作向人才培養全周期合作,打造“點面延拓+雙層直通”型校企合作模式。2014年至今,項目經過三年運行,進入成熟期,如圖3(見文末)。
(五)連鎖專業“點面延拓+雙層直通”型校企合作模式的育人意義
通過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構建,連鎖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取得突破,具體如下。
1.校企共同開展人才職業技能與理論教學——實現真實工學結合一體化
以實踐教學項目中的《商品陳列管理》課程教學為例,課程共64學時,校企教師以學校、門店教學點、實習崗三個地點開展20學時理論教學,企業教師在學生的營運崗位開展44學時的陳列技能教學,包括非食品區、生鮮區、日用品區等;學生在營運崗位對商品陳列技能進行實踐學習,同時完成校內理論各部分知識。融會貫通,實現課程理論和技能實操的工學一體化。
2.不同門店、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不同營業時段的專業課程教學——彈性教學小組及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
參加實踐教學項目及經理人直通車項目的學生分配在多個門店不同崗位,門店崗位日常營運時間也不同,對教學實施造成很大難度。為此,校企共同設計了彈性教學小組及教學實施計劃。首先在滿足門店營運需求前提下,設計校內集中教學時段(如半天或者一天制)和門店碎片式教學時段(根據門店崗位排班表靈活實施);教學方式則以校內課程教學、門店理論和實操教學、門店實操技能交流、校內案例分享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小組可以按照崗位、部門(不同門店的同一崗位)、門店、班級分別組織。
3.專業課程成績評定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一體化考評,考評由校企雙導師共同開展
針對項目中的課程考核,專業團隊進行了2個方面的改革:首先在傳統課程理論知識考核基礎上,結合學生在實踐項目中的真實崗位操作和表現進行評定。其次,評定主體由單一的校內專任教師轉變為校企團隊教師共同執行。
五、總結
高職院校采取校企共育培養職業人才技能的模式,已經成為國際和國內職業教育的根本途徑。根據我國現有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結合高校所在地域,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校企合作,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高職人才培養之路。
參考文獻:
[1]潘海生,王世斌,龍德毅.中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143-148.
[2]鄒珺.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內涵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現代教育管理,2014(6):104-108.
[3]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國際比較[J].高教探索,2004(4):70-72.
[4]胡永強,黃衛平.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促進職業教育發展[J].職教論壇,2006(19):46-48.
[5]李瑜芳.中國公辦高職校企合作模式、產學結合難點與對策[J].中國電子教育,2006(4):61-64.
[6]付姝宏.對高職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6(4):115-116.
[7]李柯.校企合作模式與績效探討[J].宿州學院學報,2006(2):120-122.
[8]楊放.關于高校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培養物流人才的探索[J].寧波大學學報,2006(2):36-38.
[9]曾麗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討[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6(6):107-109.
[10]李銜.關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169-172.
[11]李茂林.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選擇[J].教育與職業,2015(6):23-25.
[12]鄧啟華等.“會—站—室”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5):73-76.
[13]曾小平.“利益均衡 三方共贏”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4(18):68-69.
[14]王華等.河北省高職食品檢測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建設現狀及對策[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8):206-208.
[15]趙鳳梅.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36):106-107.
[16]亓曉麗.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究:評《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 2015(7):119.
[17]張志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4):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