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 要] “現代師徒制”是高職教育現行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補充形式。闡述了“現代師徒制”的內涵及構建,在此基礎上,從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形式、評價機制、創新素質學分、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等方面探究了藝術類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師徒制”人才模式的運行機制建設和實踐。
[關 鍵 詞] 藝術職業院校;現代師徒制;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128-02
一、“現代師徒制”的內涵
目前學術界對“現代師徒制”的概念還沒達成共識,就我校來說,“現代師徒制”是以各大教育平臺為媒介,例如,校中廠、大師工作室以及系團合一的藝術團體等,將學校課程、任務或者項目作為橋梁,學校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具有教師和師傅的雙重身份,或者教師和師傅雙導師的多重身份,做到教育教學一體化,以“一帶多、師帶徒”的形式傳承技藝和傳授知識的人才培養方式。其是針對現代學徒制在實施過程中受招生與招工一體化等因素的制約而難以有效開展等問題,根據藝術類專業特點,創造性地運用現代學徒制的理念和辦學模式,提出的基于現代學徒制又有別于現代學徒制的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二、“現代師徒制”運行機制的構建
為了更好地踐行“現代師徒制”,我校與澳門明輝實業有限公司(澳門)共建了“珠藝明輝校中廠”,合辦玉器設計與工藝專業;引入珠海麥田華彩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入校合辦影視技術專業方向;建立了基于“系團合一”的4個校內藝術團體——合唱團與合唱指揮聲樂系、民族樂團與民樂系、管弦樂團與管弦系、歌舞團與舞蹈表演系;依托來自澳門的亞洲工藝美術大師、日本的珠寶設計大師、俄羅斯的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在國內業界有一定影響力的歌唱家、著名水彩大師等建立了大師工作室;與珠海大劇院、珠海市總工會藝術團、澳門媽祖基金會等建立了集教學、培訓與社會服務于一體的校外實訓基地,構建了校企緊密合作的辦學新體制,探索了與境內外企業合作辦學的體制機制改革,實施“現代師徒制”。為了更好地踐行“現代師徒制”,很明顯,原有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已不適應現代師徒制的模式,探究藝術職業院校“現代師徒制”的運行機制就顯得非常迫切。
(一)探索適合藝術職業院校“現代師徒制”的教學規范
藝術類專業“現代師徒制”在我校已經有多種類型:有基于“廠中校”和“入校公司”的,有基于“系團合一”和“大師工作室”的。允許多樣化、尊重多樣化、鼓勵多樣化,才是建立和發展藝術職業院校現代師徒制的可行之路。這些“現代師徒制”的多重類型,使我校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多個方面,例如,現代師徒制人、學分管理、排課安排、教學時間與場地等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能夠真正落實“現代師徒制”的人才培養,我校基于學生成長需求和企業運行規律進行積極探索,出臺《珠海藝術職業學院現代師徒制教學管理暫行規定》。在人才培養方案管理、教師隊伍管理、教學過程管理、課程考核與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規范。
1.開發適應“現代師徒制”系列課程。學校可以大力邀請一些大企業的人才作為“現代師徒制”的兼職教師,因為他們都是行業的頂尖人物,能夠站在行業的高峰,促進行業的發展和進步,對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并且能夠進行一些實際訓練,例如上崗實習,畢業設計,指導學生的創作。通過校企合作,學校能夠及時充分地融入一些新的內容到教學當中去。充實教學的內容,達到專業教學的職業性、適應性、實時性的統一。以培養人才目標作為前提和基礎及標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課程改革。首飾設計與工藝專業采取與“明輝”實施校企合作共同設計教學項目,在課程開發基礎上,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或講義;影視動畫專業根據“麥華入校公司”需要置換了相關專業課程。音樂舞蹈學院依托“系團合一”“大師工作室”與社會文藝團體合作,研制并形成一套適用于音樂表演和舞蹈表演專業系統的切實可行的課程群,課程內容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與演賽結合,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課程(含實訓)標準。
2.實施工學交替、分段遞進和分類分段聯合培養等教學組織形式。首飾設計與工藝專業與“珠藝明輝校中廠”實施了校企交替施教的工學交替教學組織形式,校企合作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理論課由校企共同完成,實訓在“珠藝明輝校中廠”依托生產任務由企業能工巧匠指導完成,這種組織形式沖擊了以往每門課程獨立訓練,脫離于其他訓練的教學弊端,實行新的系列課程能夠協調相互銜接新模式,一些專業和一些公司實施了校企分段遞進施教的教學組織形式,一年級在學校學習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大二開始,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實施課程置換和項目化教學,分真實項目模擬、師傅指導學生參與真實項目、學生獨立完成真實項目三個階段,所有課程教學在“麥華入校公司”進行,實訓和頂崗實習在“麥華入校公司”或由公司安排的場所進行。學校和公司共同負責學生的管理工作。音樂和舞蹈表演專業實施了“分類分段聯合”培養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分類”是根據學生不同素質、不同興趣,分為合格和拔尖兩類人才培養;“分段”是采取“1+2”分段方式,一年級進行專業基礎課學習,二年級進行分類培養,依托大師工作室,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個性化、精英化指導,“聯合”是以系團合一為載體,以專業理論課、專業技巧課和藝術團排練及演出為紐帶學練演交替,與境內外社會藝術團體合作,將教學、排練、演出與社會服務融為一體。
(二)創新藝術職業院校“現代師徒制”教學管理中的課程評價機制
實施現代師徒制,無論是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與以前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校試點成效的考核評價也應該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具體來說,應該實現四個方面的轉變:(1)考核評價的標準從單一標準向多個標準的綜合協調的方面轉化。校企雙方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構建一個能夠融合行業、企業、學校三方評價標準的綜合化的評價標準,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2)考核評價的內容應該從考核專業能力向職業能力轉化,在考核和評價學生的時候,應該考核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自身職業能力的提高和加強。(3)考核評價的主體應該從單一的教師評價主體向多個考核評價主體轉換。企業作為學生培養的主體,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也應該被賦予相應的考核評價的權利。形成包括企業的兼職教師、學校的專業教師以及學生在內的多方面評價機制,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兼職教師在學生人才培養方面的專業優勢,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他們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職業素質,引導學生逐步成長為自身主動學習、高效學習的真正管理者。(4)考核評價的方式應該從總結性考核向主動性考核和總結性考核相結合轉變,讓學生不僅能夠重視學習的結果,還能夠重視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和進步,最終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對首飾的設計和工藝的設計由校企合作考核;音樂表演和舞蹈表演專業試行了以演出代替考核的課程評價方式。
(三)對“現代師徒制”的學分制度進行改革
藝術職業院校有著不同的專業特點,也正是這個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由大膽地進行藝術創作,表現藝術的思想內涵。所以,學生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統一,應該注重共性和個性的協調發展,從而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在實施藝術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如何根據不同的藝術專業的特點,創新學分機制,激發廣大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堅持專業學習和個性發展的協調統一,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進行學分制改革的重要環節。為了全面落實“現代師徒制”的模式,全方位、全過程提升學生素質和技藝,我校出臺《珠海藝術職業學院素質學分制暫行規定》,“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學分主要由以下幾方面構成:(1)科研成果學分:學生獲得國家專利授權或在省市級正式出版物上以第一作者發表的作品(論文)或者學生的成果(產品、設計、工藝技術、方案等)被社會采納、應用,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創新創業學分:獲省級及以上部門批準立項并結題的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成果。(3)職業技能學分:學生考取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4)各類獲獎學分:學生參加由學校或學院統一組織的市級及以上專業方面的技能競賽、展演、創業或職業生涯規劃競賽、體育競賽以及文化素質方面的競賽獲獎。(5)與專業核心能力相關的社會實踐學分:學生參加與專業核心能力相關的社會實踐,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素質學分制的實行,使專業學習與專業實踐活動、第二課堂的教育與第一課堂緊密有效地銜接,加強了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和考核機制。
(四)建立藝術職業院校“現代師徒制”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校企共建由校長、副校長、教務處長、督導室主任、合作單位代表和相關學院院長組成“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的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協調改革中的各種關系,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在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教務處負責定期檢查試點學院實施改革的情況,定期召開相關的研討會和經驗分享,定期開展評選“優秀教師(師傅)”“優秀徒弟”等活動。督導室參與試點學院改革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定期督查試點學院落實“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的情況。學校制定了珠海藝術職業學院“校中廠”建設與管理辦法、大師工作室建設實施方案、校企合作管理辦法、校中廠安全制度、等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葉深南,李桂霞.對藝術類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2016(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