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彩珍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對旅游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旅游教育通過自身的教學、科研、人才等的輻射、帶動,對經濟建設中實施旅游發展戰略起著重大的促進作用。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一線培養高技能型人才。以《旅游法規》課程教學為切入點,探討培養“善于思考、勤于實踐、長于服務”的務實精神的旅游業人才,培養良好的職業能力,實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旅游行業人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關 鍵 詞] 職業能力;案例教學;旅游管理專業學生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140-02
旅游業是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服務行業,“善于思考、勤于實踐、長于服務”的務實精神是未來旅游業人才發展的基石。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業市場的需求,把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良好的整體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寬闊的視野、較高的職業綜合技能、能勝任各類旅游企業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著重培養良好的職業能力是實現旅游行業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零距離對接的保證。那么,要通過什么途徑才能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以為運用案例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該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屬于研究性學習模式的一種,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案例,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從而獲得新知,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研究為主要特征。這種方法在國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實效價值。它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景,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案例教學把眾多具有特色的典型案例和情景生動而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到大量的、真實具體的個案,通過學習別人的直接經驗取得間接經驗,再經過舉一反三的思考,模擬操作,可有效地彌補課堂理論教學脫離實際的不足,增強學生對未來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一個好的案例必須是真實的,并具有典型性,只有這樣的案例,把它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才能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鍛煉和加強。
《旅游法規》是一門理論性強、相對枯燥的課程,但也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學生參加導游資格考試必考的科目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抽象枯燥的法律法規條文變得有趣,并使學生懂得如何應用是教學過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而案例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案例教學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學生參與的主體性,不僅可以使理論講授變得生動活潑,具有啟發性,而且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抽象的知識原理,并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實施案例教學呢?
一、案例的搜集
案例要有典型性和時效性。搜集案例可通過書籍、報紙、影視、網絡,要求教師平時做一個有心人,把近期發生的與旅游法規相關的重大事件通過筆記、剪貼和下載等方式記錄下來,以備后用。比如,我經常留意央視第一頻道的《今日說法》欄目,《今日說法》播出的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也比較新。這些案例由于新穎、貼近生活,所以對學生很有吸引力,能一下子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到“保險理賠”時,就結合2010年5月廣州一些小車在停車場被水浸泡后受損如何索賠、能獲得哪些賠償來講并讓學生進行討論,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除了教師搜集案例外,還可以讓學生去查找相關的案例。比如,在講完課程所有章節時,我要求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單元,尋找與單元相關的案例,并設計幾個問題,再讓另一組進行分析,由出題的小組點評,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不僅對章節的內容印象更深刻,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加強。
二、案例要有針對性
選擇案例時要遵循兩個原則:(1)案例要貼近授課內容,不能為講案例而講案例,案例必須能用來解釋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和概念。比如,在講“要約”和“要約邀請”時,這兩個概念很容易混淆。如果只講概念的含義,學生會因為太抽象而難以把兩者區分開來,不利于掌握和理解記憶。因此,我就給學生舉了一個《要約邀請非要約》的例子,通過分析,學生很快就明白要約是指要約人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約邀請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2)選用的案例要新,接近現實生活,而且最好是有轟動效應的案例,這樣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案例教學既可以把握知識內容的精髓,也能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恰當使用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案例教學簡單地理解為多舉例子,否則,太多太濫的例子反而容易使教學陷入走馬觀花、淺嘗輒止的誤區。教師首先要選擇熟悉的、典型的、能舉一反三的案例;其次是結合教材和實際生活,選擇一些難度適中又能用教材上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案例;第三是確定此案例的運用在教學上能達到一定的目的和完成一定的任務。運用案例教學,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形式。可以先講概念原理,再用案例去解釋印證;也可以先舉例子,再由例子引出概念和原理。在講《旅游安全》時,就先給學生講述“千島湖事件”,使學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樹立“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意識。
高職高專教學非常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運用案例教學時,應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講旅游投訴時,就強調投訴狀寫得好與不好會直接影響投訴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先給學生一個案例,然后讓學生代案例中的當事人擬寫一份投訴狀。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訴狀的格式、內容和要求,而且由于動手性、操作性及實踐性較強,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化。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綜合實踐的平臺,我還把“模擬法庭”引入課堂。首先,我搜集了一些模擬法庭的場景給學生看,然后把全班分為6組,讓他們自己在網上查看“模擬法庭的程序”,分配好法官、陪審員、書記員、原告、被告和原被告方的辯護律師的角色,自行尋找案例,寫好各個角色在法庭上的發言。在做好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后,我安排了兩次課,在教室作了一個簡單的模擬法庭現場,讓學生分組表演。每一組表演結束,我都先叫學生點評,然后我也給予點評。整個活動,學生都非常認真投入。活動結束后,我還叫他們把這次活動的感想和體會寫出來。通過這種實踐活動,把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記憶,而且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提升,大大激發了學習的熱情。
案例教學法更好地體現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思想,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不能簡單地舉幾個有趣的例子吸引學生聽課,而是要注意把書本理論與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下去。案例教學是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應用、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創造性和合作精神的綜合檢驗。在鮮活的案例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和有效的發揮。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必須發揮主動性,積極參與。為了解決案例內隱或外顯的問題,學習者必然獨自地搜索、查找、閱讀、理解和分析資料,獲取信息,提煉觀點,形成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文學.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5(8).
[2]呂芳.談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商場現代化,2009(3).
[3]甘露.論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中的運用[J].科技傳播,2010(5).
[4]姜大源.職業教育的教學組織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
[5]黎霞.案例教學法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的運用[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