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虹杏
[摘 要] 《服務禮儀》課程是航空服務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主干課程,主要培養航空服務專業學生基本服務能力——常規服務操作能力,強調對學生進行應用服務禮儀相關知識完成服務崗位相關工作的訓練。傳統的課程授課方法、評價機制等不再適合現代職業教育中強調學校教學與企業要求的“無縫”對接,那么《服務禮儀》課程應該如何進行改革以適應現代化用人單位的要求,主要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設置、課程的評價方式來進行思考,以求實現對該課程的改革。
[關 鍵 詞] 職業院校;服務禮儀;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236-01
《服務禮儀》課程是航空服務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主干課程,主要培養航空服務專業學生基本服務能力——常規服務操作能力,強調對學生進行應用服務禮儀相關知識完成服務崗位相關工作的訓練。以往的《服務禮儀》課程,尤其在職業院校的課程內容設置上,還是按照傳統的禮儀課程的設置,包括基本的禮儀知識,然后按照不同的禮儀知識進行授課;授課地點也局限在課堂上,授課方式也是傳統教授法,導致學生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至于在校企合作的項目中,學生實踐、實習時,往往手足無措。所以,結合幾年的授課經歷,我覺得有必要對該課程的課程做出相應的改革。
首先,從課程目標上看,《服務禮儀》以標準操作規程作為載體,針對學生的特點,按照科學的認知規律,對《服務禮儀》課程中的知識技能要點以項目任務的形式進行聯系實際、面向工作過程、拓展性地學習訓練。通過目的明確的訓練,使學生能夠熟練應用服務禮儀完成相關崗位的工作過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遵從禮儀標準,具備較高的禮儀應用水平,培養其適應民航發展所需的航空服務相關崗位以及其他服務類崗位的高素質人才的能力,使其具有必需的語言行為規范,具備崗位所需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因此,本課程在課程目標的設置上更應該注重“行動的導向”,根據杜威的“行為主義”教學方式,更適合此類教學做一體的課程。
其次,從課程內容的設置上看,《服務禮儀》應該突破過去傳統的以單獨的禮儀知識為課程的單元,改為與本校有校企合作關系的學生實操課程和實習課程的內容,并且注意各種知識之間的銜接和關聯,直接將某次工作任務的整體作為課程單元的載體,通過模擬該項任務的過程來完成所有該任務需要的禮儀知識的學習。比如,以常見的會議接待工作為例,這是服務類職業院校的學生最常見的工作任務,也是學生在實習場最先得到的工作任務,那么,課程單元設置的時候,學生需要學習從接到該任務開始一直到結束該任務學習所需要的所有知識、技能和必要的職業素養。應該避免切割式地將任務人為劃分為各種單獨的知識點,而且該項目的內容應該在具體的會議接待工作中得以實踐,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課程的評價考核也可以放入實踐中進行考核。
最后,從課程的評價方式來看,《服務禮儀》的考核方式應該避免過去的傳統的紙質百分制的考核方式,有的院校在該門課程的考核中也考慮了平時成績的加入,但是仍然是平時成績為輔,紙質的終結性考核為主。我認為這種考核方式應該有所改革,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的比例應該有所調整,過程性考核的比重應該大于終結性考核的比重,比如過程性考核占百分之七十,終結性考核占百分之三十,而過程性考核也更應該注重某次工作任務的完成質量,不僅僅考核學生個體,也應該加入以小組為單位的考核,這樣來考查學生的職業素質的養成。過程性考核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目標的達成考核,而這樣的考核比重設置更能使得學生關注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目標的達成情況,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更能體現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的區別,凸顯職業教育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的特色。
綜上所述,《服務禮儀》作為航空服務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必須正視其對后續其他課程的基礎鋪墊作用,又要結合現代用人單位的需求,不斷改革革新,才能使課程更加完善和優化。
參考文獻:
[1]甘素云.高職《民航服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時代教育,2017(23):170-172.
[2]何瑾睿.分析航空服務禮儀精品課程建設與研究[J].才智,2017(17):71.
[3]林彥.航空服務禮儀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的改革與創新[J].現代職業教育,2016(34):95-98.
[4]馬莉.對航空服務禮儀教學的研究[J].企業導報,2011(4):220.
[5]廖正非,姚虹華,洪德慧.航空服務專業禮儀訓練體系的設計與實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