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峰
[摘 要] “互聯網+”的興起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互聯網同樣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智能,為物理實驗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對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與探索。
[關 鍵 詞] “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原則;智慧實驗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20-01
一、“互聯網+”的興起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在舉行“互聯網+”的論壇上,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聯合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共同發起倡議,成立“中國互聯網+聯盟”。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互聯網+”入選十大新詞和十個流行語。騰訊智慧校園、愛學堂、淘寶、支付寶等都是“互聯網+”的成功案例。
二、“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智能
美國心理學家加納德認為,人類有七種相對獨立的智能,它們是:(1)語言能力:對文字和詞句搭配的敏感性。(2)邏輯—數學能力:處理連鎖推理及識別模式和次序的能力。(3)音樂能力:對音節、節奏和音調的敏感性。(4)身體活動能力:身體靈活的運動和靈巧的操縱物體的能力。(5)人際關系能力:理解人和處理好與人關系的能力。(6)空間感知能力:準確地感知世界以及再創造或改造世界某個空間的能力。(7)探索心靈的能力:認識感性生活的能力,并以此作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這些智能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是不均衡的。“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實驗、實驗視頻觀看、實驗過程評判、實驗現象觀察交流等環節,讓學生的身體活動能力、人際關系能力、邏輯—數學能力、語言能力、空間感知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發展。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評價都不應該是單一的、模式化的,“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智能,發展學生的能力。
三、“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研究的原則
1.全體性原則:在“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中,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特別是做到不排擠、歧視學困生。
2.標準性原則:在“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中,確保所有學生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3.發展性原則:“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化,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靈活調控實驗教學,使每個學生隨時處于一個充滿活力、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發展過程中。
四、“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研究的目標
1.通過學生親自操作實驗和通過互聯網觀看實驗操作過程認真對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對物理問題探究的興趣。
2.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互聯網+”幫助學生學會記錄實驗數據、處理實驗數據,會用物理語言、圖表等描述物理實驗結果,會寫物理實驗報告。
4.通過“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精神,為新時代培養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祖國,愿為中華民族復興做貢獻的合格人才。
五、互聯網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中學物理實驗是學習好物理知識的實踐體驗,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操作實驗都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和理解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搞好物理實驗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互聯網技術可以為物理實驗教學貢獻力量,我們以“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研究”作為研究課題,深入實驗教學一線,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大膽嘗試,科學實施,在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師把物理實驗教學過程錄制下來,放在互聯網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行重復觀看;教師也可以把實驗儀器、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介紹一下,然后將錄制好的實驗過程通過多媒體或互聯網展示給學生,提高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為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探索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智慧物理實驗教學。互聯網不再是單純地資料下載、網頁瀏覽的工具而成為我們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手段;“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可以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六、“互聯網+”物理實驗教學具有現實意義
從物理實驗教學的說課、精品課環節入手,利用“互聯網+”教師之間團結協作共同錄制實驗視頻,建立精品課的資源網站或資源庫,豐富教師互動,促進教師間的進步。雖然“互聯網+”教育迅猛發展,但對中國圍墻中的學校來說影響并不大,學校雖然有互聯網,但用之甚少,依然是傳統的備、講、練、作、評;因此,積極順應時代,采用“互聯網+”教學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金霞.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M].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劉升超.追尋和諧高效的物理課堂[J].物理教師,2014(4):27.
[3]柏露枝.關于課堂有效提問方式的探討[J].物理教師,201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