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宏東
[摘 要] 通過學校物流專業學生網絡問卷形式,了解目前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對學校師資、課程內容、校內模擬實習與合作企業深度對接的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 鍵 詞] 中職物流;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25-01
物流專業是我校重點打造的專業,2014年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學校積極進行校企合作,深入開展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目前與多家企業有較為密切的合作,我校校企合作面向企業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本地大型物流企業,二是本地大型物流部門,三是大型上市供應鏈公司,如蘇寧物流、遠方物流、中外運物流公司等。
隨著物流業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尤其南京棲霞地區龍潭港、南京經濟開發區以及幾大物流園區的建立,棲霞區地方經濟的發展更對物流人才供應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已成為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很多中高職學校的物流專業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為了進一步實現學校物流專業與物流企業的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及合作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更好地進行校企深度合作仍是當今職業學校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調查人數
本次網絡調查共有127名物流專業在校學生參與。
二、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有近一半學生表示是在中專二年級開始第一次實習;有52.76%的學生表示通過積累工作經驗;有72.44%的學生表示參加過企業的培訓;有53.54%的學生表示與正式員工相處一般,正式員工比較客套。50.39%的學生表示一至兩天能適應并掌握自己的實習工作;37.8%的學生表示實習開始時工作積極性較高,之后一般;超過50%的學生表示在實習期間能自我成長,能將實習工作與所學專業相結合。大多數學生覺得在實習過程中工資上漲有激勵作用(見附表)。
三、目前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與頂崗實習的企業缺乏長遠合作規劃
從頂崗實習調查情況來看,部分物流企業認為學校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跟不上市場的需求變化。僅把學生當成一個實習工人對待,不能有效地參與對學生的培養。如果學校與物流企業之間建立長遠深度的合作培訓計劃,物流企業參與到學校物流專業教學當中來,這使學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更能貼近企業需求,讓學生更加符合物流企業頂崗實習要求。
(二)學校局限于理論教學,忽視學生專業技能教學
物流專業課堂授課目前仍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法,學校物流專業以物流基礎理論知識教學為主。由于學校辦學條件的限制,學校的主要教學地點仍限制在課堂。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如何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進一步拓寬學生實習渠道。
(三)學生專業素養下降
表現為學生缺乏相關職場基本素養等,部分學生在外出頂崗實習之后可能會出現不適應,很多學生在頂崗實習初期積極性較高,到中、后期學生的實習積極性會有所降,甚至出現找理由請假不能實習的現象。
四、結論與建議
(一)師資與企業技術骨干的深度對接
學校需拓寬思路,與物流企業共同商討合作對接機制,學校用物流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物流專業課教學任務,開展產教合作研討,以企業技術骨干幫扶學校物流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學校專業教師利用假期進入企業實踐、學習,進一步了解物流專業建設與行業發展的融合成分。
(二)課程內容與崗位內涵的深度對接
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教學內容需順應物流市場需求和企業發展,邀請相關物流企業技術骨干參與學校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制訂工作。學校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應結合物流專業特點,積極推進學校物流專業與企業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改革。
(三)校內模擬實訓與校外課程實踐的深度對接
(1)收集學生實習成功案例,充實專業教學內容;(2)物流專業教師進行崗位實踐,提升專業能力;(3)培養學生核心職業技能,為學生后期實習打好基礎。學生在物流企業參與實習、生產過程實施實習崗位輪換,促進其實習崗位適應能力的提升。學生在企業的實習過程中提高專業技能和對實習崗位的適應能力,實現與企業崗位的對接。
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能力實際就是從事現代職業的專業能力。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應進一步實現與物流企業積極開展好合作辦學、合作發展、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X].教職成〔2015〕6號,2015-07-29.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