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峰
[摘 要]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成功,對德國乃至歐洲經濟發展起到了切實推動作用。但其核心是雙元制職業教育中,以職業領域或職業工種所需的職業操作能力為導向,設置了不同學習模塊來完成該領域或工種的能力培養。鑒于此,從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簡述,學習模塊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由來和教學設計,德國機動車機械電子領域教學設計案例,學習模塊在我國職業教育中設置偏差和能力考核上的區別,設置符合我國國情的學習模塊等職業教育體系方面進行闡述,切實提高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關 鍵 詞]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學習模塊;設置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156-02
高等教育中的職業教育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教育通道,是切實推動技術革新與培養大國工匠的主要途徑,其核心是教育體系構建與課程內容設置,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成功給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提供了借鑒與經驗。結合在赴德研修期間所獲,主要針對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學習模塊設置部分內容,闡述我國職業教育中的學習模塊設置現狀與對策。
一、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簡述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全部,全日制學校的職業教育和過渡系統在德國職業教育體系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將在企業里進行的職業技能和相關工藝知識的教育與在職業學校里進行的職業專業理論和普通文化知識的教育結合起來培養職業人才的教育制度。企業和職業學校合為“一元”。這里所謂“教育企業”是必須具有相關資質的企業才有資格主辦職業教育,如沒有資格主辦,就會在相應的培訓機構進行企業方培養的所有責任。
雙元制職業教育學制為2~3.5年,無入學條件,但一般為主體中學和實科中學畢業生,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維為主,培養目標為技術工人。教學分別在企業和職業學校里交替進行,一般為每周企業3天,學校2天。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僅不交學費, 每月還可得到由企業提供的生活津貼及法定社會保險。
作為德國職業教育最主要的形式,“雙元制”是將傳統的“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結合的一種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的職業教育模式。根據受教育者與企業簽訂的以私法為基礎的職業教育合同,受教育者在企業以“學徒”身份,在職業學校則以“學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規的職業教育。
二、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學習模塊設置經驗
(一)學習模塊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由來
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并不是完全以專業進行劃分,而是以某個“職業領域或職業工種”的“能力和操作,也即職業操作能力”為導向,來劃分相應的操作領域、學習領域、學習模塊、學習情境、學習子情境、知技能力和解決措施。例如,德國機動車機械電子職業能力的培養,不是以機動車機械或電子專業區分,而是直接定其為一個職業領域。不同學習模塊所培養的方向是不一致的,由各個學習模塊共同完成該職業領域或職業工種所需能力的綜合培養,以致產生“模塊”概念。根據不同的職業領域或工種的工作過程能力要求,設置不同的學習模塊,這就是所謂的把教學內容“模塊化”,它包含了達到這個職業領域或工種所具備工作過程的所有能力培養模塊。并不是現行我們所說的將某門課程內容分為幾個模塊,再在模塊下面設置相應學習情境,我們這樣的模塊說法,只能算是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模塊內容中的一個學習情境,內容包含少,不能稱之為學習模塊。
(二)學習模塊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教學設計
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組織教學是為了培養學員以后在職業成長過程中確實需要什么樣的能力,是按實踐工作中實際要求來組織教學。根據職業操作領域要求設置了不同難度等級,劃分以操作為導向的學習模塊內容設置了不同的培養方向,制定相應模塊教學大綱,設置相應的具體學習情境,主要是服務于模塊能力要求。
教學大綱的編制主要以“能力和操作為導向”,模塊內容編制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參加雙元制教育后,要能獲得“職業操作能力”,主要包括能力為導向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和理論能力、個人責任能力。分為操作為導向的案例問題、規劃、確定方案、操作執行、檢測、總結評價六個步驟,從而達到“學習是為了操作,通過操作來學習”的目標,同時也是教學大綱等標準性文件編制依據。
(三)學習模塊在德國機動車機械電子領域教學設計舉例
以德國機動車機械電子領域為例,闡述學習模塊教學設計。
首先,確定此領域工作過程需要掌握哪些操作領域,主要分四大操作領域,見下圖縱向所示,分別是服務、修理、診斷、改裝。且把每個操作領域分成4個難度等級,見下圖橫向所示,也即確定了各學年的教學內容,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
其次,進行學習領域的確定。例如,修理操作領域的第一學年,主要學習車輛檢查識別、系統檢查與更換、故障診斷、故障排除四大學習領域。再者,確定學習領域下的模塊。例如,第三學習領域故障診斷的第一個模塊為“學習識別和排除功能性問題”。最后,再設計學習情境。例如,學習識別和排除功能性問題模塊的學習情境分別為右側制動燈不亮,主要包括閱讀簡單電路圖、標記電流路徑、確定測量點、確定測量裝置子情境。照明上的質量故障,主要包括讀取和標記復雜的電路圖、串聯和并聯等。有了學習子情境,再細分掌握的具體能力與知識要求和解決步驟。
三、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學習模塊設置啟示
(一)學習模塊在我國職業教育中的設置偏差
我國職業教育中的學習模塊設置,主要是以課程為單位,對課程的教學知識與技能點進行學習模塊設置,實質上是類似于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一個學習情境內容。另外,在學習模塊設置的導向上有偏差,在德國雙元制教育中,是以職業領域為導向,也就是以某個職業領域的工作過程中對能力要求為導向,模塊內容直接涵蓋了工作過程中的能力,而我們是以課程教學為導向,在結果上會產生區別。德國的學習模塊設置教學結果,可以使學習者直接應用到工作中去,而我國的學習模塊設置只是完成了課程教學內容,還沒有直接達到應用到工作中的目標,還需要自我組合、變換或接受再培訓等方式完成。
(二)學習模塊設置后的能力考核上有區別
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上課方式是以操作為導向,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考試主要是以能力為導向進行,期末考試主要是由德國工商業行會或手工業協會組織,75%的考核內容是專業操作能力與水平,其他能力比如個人完成事情的獨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社交能力、個人與社會責任能力等也要考,但由于操作性不強,也有一定難度,但是它們有一個嚴格控制專業能力的關口,就是工商業行會和手工業協會,如果考試不合格,也就意味著沒有完成雙元制教育目標,需要重新培訓再參加考試,這就會給學員帶來學習動力,也會讓企業用人放心,所以考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與學質量。當然,出于我們的國情和現行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教學現狀,我們不能完全照搬他們的做法,但我們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完全可以做到能力與知識并重的雙重性考核目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四、結束語
設置符合我國國情的學習模塊職業教育體系,是推動中國制造2025發展進程的主要舉措。我國現行職業教育體系中,主要是以專業劃分人才培養方向,從而制訂相應培養方案,技術能力培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社會應用能力方面培養針對性弱,會產生人才成長中的方法應用能力欠缺現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可以依調研企業崗位需求進行歸類劃分、確定職業能力領域、確定教學領域、劃分培養難度等級、設置相應學習模塊、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培養課程、確定課程內容、設計學習情境的步驟完成,達成提高職業操作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曾明.高職物流管理中德合作辦學模塊化課程體系設置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4):122-124.
[2]何楊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公平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3):104-109.
[3]馬聰.“雙元制本土化社區教育模塊化課程的構建實驗實踐”研究方案初探[J].現代職業教育,2016(27):56.
[4]劉芳武.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16(1):121-122.
[5]陳瑩.德國雙元制高等教育體系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15,42(6):1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