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峰
[摘 要] 在我國,教育主要分為兩大類: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隨著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也不斷加快,職業教育需要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來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關 鍵 詞]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職教政策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35-01
隨著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影響職教政策知識系統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政府因素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從權力和管理的角度來看,政府應該發揮其統籌功能。在產教融合合作層面,政府的統籌功能是結構調整、總量平衡、監督和引導,制定具體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并采用相關措施促進企業和職業院校之間的合作,實現宏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2]比如,政府制定鼓勵行業和企業發展職業教育政策和措施,為企業參與工學結合,產教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當地政府可對提供學生實習的企業給予減稅優惠;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可將企業給予學生的實習工資和相應的實習投入納入生產成本,予以稅前扣除;鼓勵企業根據國家規定提取的教育培訓資金用于實習支出,納入教育培訓資金總額等;深入研究并制定對相關產教融合的企業實行減稅等政策和銀行貸款方面的優惠,通過統籌企業稅收政策,激勵企業積極與職業院校合作培養人才。
二、企業因素
企業是職業教育的推動者、參與者和受益者,它不僅可以直接對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改革發起訴求,而且也直接參與職業教育教學活動,成為參與改革的主要力量,這不但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未來中國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趨勢。同時,由于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畢業生的職業取向應為生產、管理、服務等,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現場的實際工作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掌握先進的技術和工藝。
三、院校因素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而職業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技能應用型人才,所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的永恒主題。因此,職業院校是實施產教融合育人、合作辦學的主體。首先,實習基地、訂單培養、合辦專業等方面的產教融合模式主要體現了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對實訓場地、頂崗實習、就業崗位等多方面的需求。實踐證明,目前中國校企合作辦學實踐中,職業院校是最大的需求者,這些院校積極參與產教融合辦學,是最活躍的產教融合辦學的推進者,如,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等一批職業院校已成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公認的代表。
四、行業因素
行業協會是由政府、企業和培訓專家構成,每年協會與政府培訓部門簽訂一系列培訓合同,制定培訓任務,然后分別與合格的培訓機構簽訂分包合同,協會的成立,加強了企業的主體地位,明確了行業協會與政府關系,對參與職業院校教師的配備和選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業指導能夠更好地拉近學校和企業間的距離,促進二者的交流,使雙方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彼此。
五、學生因素
在產教融合辦學中,學生是校企雙方的服務對象,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立足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觀,掌握終身學習能力,迅速完成從學生到合格的勞動者的轉換。[3]-[4]這樣,僅僅依靠終端的“訂單”培養產教融合模式必充滿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此,產教融合的根本目標是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觀。學生應積極參與合作,以學生為中心構建校企雙方共同培養人才的模式和機制,確保產教融合可達到的實際效果,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上述主要分析了職教政策知識系統建立的影響因素,通過分析這些影響因素,之后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產教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建立職教政策知識系統建立的知識體系,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相信能夠為產教融合的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羅汝珍.市場經濟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21):8-11.
[2]李偉萍,李敏.“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啟示:以中職模具制造技術為例[J].職教論壇,2014(29):58-62.
[3]李術蕊.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4):5-11.
[4]李術蕊.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3):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