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瓊珊
[摘 要] 青少年成長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對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時期的青少年來說,家庭是實現互動的第一個環境,更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個課堂。而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發育中,家庭也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進而為青少年未來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有利幫助。
[關 鍵 詞] 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043-01
一、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帶來影響的家庭因素分析
(一)家庭成員互動形式
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調查發現,欠缺相互支持和幫助、存在較多沖突、娛樂較少、缺乏信任和情感表達的家庭中,青少年會出現抑郁等不良情緒。而相反,擁有良好的支持度、親密度高、矛盾沖突少、文化娛樂多的家庭中,青少年很少出現心理問題,而是擁有非常積極的態度,對不良現象能夠良好解決。
(二)家庭中問題應對的形式
應對形式主要就是個體在面對應激時所選擇的認知和行為措施等,也被稱為應對策略或是應對機制,屬于心理應激和心理健康狀態當中的中介環節,對個體心理發展有一定促進優勢。而家庭在面對困難時,那些可以主動溝通和尋求幫助的家庭,青少年會有效地改善不良認知,心理相對比較健康。而對那些只會自責的家庭,不選擇求助,壓力得不到解決,很容易會陷入抑郁的痛苦當中,家庭中的成員常出現矛盾或爭執,這樣的家庭氛圍將不利于青少年成長。
(三)家庭負性生活事件
對青少年在早年所經歷的負性生活事件,包括父母分離、父/母喪失以及受虐和忽略等因素,會對親子間關系以及情感帶來影響,也會對青少年人際關系的處理帶來一定困難。
(四)家庭教養形式不良
這一因素包括過分關心或是忽視孩子,過分控制或是縱容孩子,這都會影響到孩子的獨立以及成長,甚至會對親子關系質量帶來影響。不良的教養形式會讓孩子形成負性認知,甚至會出現不良心理問題。而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在家庭中父母較多使用拒絕或是否認,將會導致孩子喪失愉快感,而產生不信任感,之后再內化成無價值、無助以及缺乏愛的消極心理。并且對孩子過度保護,也會削弱孩子的適應能力,在遇到困難時很難獨立解決。
(五)家庭的經濟因素
據相關數據調查發現,家庭經濟相對較差的青少年,對自我與外界的認知評價是相對較粗淺和表面的,在面對外界應激問題時很容易會否定自我,而產生消極的心態。而對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青少年,也會形成攀比心,會使青少年過于注重物質需求。
二、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帶來影響的父母因素分析
(一)親子間的關系因素
親子關系屬于家庭當中最基礎的人際關系,有親子沖突、親子親和兩方面內容。而對消極拒絕型、溺愛型以及期待型和控制型的親子關系,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當前我國相關數據調查中,發現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為青少年心理發育帶來一定的影響,包括遺傳因素、不良養育環境因素等,父母不健康的心理素質,也很有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
(三)父母婚姻狀況因素
那些對婚姻比較滿意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是相對比較一致的。而父母的婚姻狀態出現沖突時,將會使孩子產生無助、負性自我評價以及羞恥和自責等心理,如果父母間的婚姻出現狀況或是問題,那么會有很多父母出現忽視孩子成長和心理健康培養等問題,導致孩子因為缺乏一定的關愛而出現負面的心理問題。對那些積極的婚姻關系將會促進孩子撫養的有效性,而對夫妻關系較為緊張的,將會導致對孩子拒絕、否認和嚴厲懲罰,將不良心理傳達給孩子。
(四)父母自身受教育的程度
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很多情況下會選擇簡單、粗暴的教育形式,表現為嚴厲狀態,這將會出現嚴重的親子沖突。而那些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將會更多地給予子女尊重與理解,在情感的交流和溝通上更有話題,比較慎重地選擇懲罰與拒絕形式。
(五)父母的較高期望
當前有很多的研究和報道證實,父母過分關心子女學習,將會給子女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壓力無法良好地釋放,將會在子女內心中形成堆積,壓力過大將會給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帶來影響的因素主要還是家庭因素和父母因素,因此在實際教育和青少年健康發展中,應重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輔導,并杜絕家庭因素和父母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應從積極良好的形式和態度下對青少年進行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青少年健康穩定地發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少麗,李玉煥,董繼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四川精神衛生,2015,28(5):400-402.
[2]田峰溶,李冬,張靜,等.淺述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因素[J].社會心理科學,2012,27(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