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英
[摘 要]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十九世紀上半葉,1980年之后才用于師資培育,而國內教育界在1990年之后才開始探索案例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Flash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實施效果良好。
[關 鍵 詞] Flash動畫;案例教學;教學程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117-01
案例教學法以提前預設的案例為基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設計者和激勵者,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互相交流、總結經驗,完成學習任務。在Flash動畫課程中,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
那么,案例教學法在Flash課程引導層動畫中如何運用?
首先,預設恰當的案例很重要,本節課利用Flash音樂動畫《美麗的神話》為案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蝴蝶飛舞的運動軌跡,與之前學習的直線運動有何不同?從而引出本節課——“運動引導層動畫”,在教學實施中將案例分成多個小任務點逐一破解。
一、選好教法與學法
(一)情境、案例、任務,教法相輔
在運動引導層動畫教學任務中,(1)創設情境,把課堂帶到情境中來;(2)優選案例,以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動畫作為案例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任務驅動,將教學目標分任務逐個完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任務目標。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讓學生主動建立知識體系,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收獲,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指導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與古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觀點,都強調了交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運動引導層動畫教學內容中,通過恰當的案例,指導學生養成勤思考、敢動手、多交流、勇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實現知識技能的積累和新知的發掘。
二、重點設計教學程序
下面我重點說一下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總結如下:
1.引入案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2.分析案例,任務驅動,討論探索,實踐演練,建構新知。
3.總結案例,作品評價,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引入案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有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因此,我采用預先設定的《美麗的神話》這首音樂動畫案例作為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分析案例,任務驅動,討論探索,實踐演練,建構新知
1.請學生仔細觀察并總結:老師播放的動畫中翩翩飛舞的蝴蝶運動軌跡與以往制作的直線運動有何不同?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新課打下基礎,課堂參與度高,活躍了氣氛。
2.通過觀察,學生總結蝴蝶是沿曲線路徑運動的,從而引出課題——引導層動畫,通過欣賞并體會Flash歌曲中的感情,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3.老師以蝴蝶運動軌跡為切入點講解新知。通過3分鐘講解重難點、演示操作要點,讓學生理解引導層動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要點,為動手實踐訓練環節打好基礎。
4.布置任務:完成《美麗的神話》Flash中的一只蝴蝶飛翔的引導動畫,給學生4分鐘自主探究。
5.老師輔導,小老師操作演示疑難點。
(1)學生實踐,老師分層糾錯答疑。對個別性問題,采用小班指導;對普遍性問題,采用多媒體集體廣播教學。比如在學生操作環節,個別學生繪制完引導線,測試時蝴蝶不能沿引導線運動,就馬上將這幾位學生集中起來,引導小班討論、交流經驗、解決問題。(2)請學習效率高、作品質量優的學生當小老師,講演創建引導層、繪制引導線,將蝴蝶運動的起、終點分別吸附在引導線兩端等。通過此環節,小老師自身知識重新建構和鞏固,也幫助其他同學攻破疑難。另外,以此激發學生好學比拼的斗志,對長期的學習氛圍和班級風氣有積極影響。此過程中,老師及時做好補充。(3)引導學生勤思考、勇探索。如果蝴蝶運動方向與引導線方向不一致,是什么原因?該如何改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互動討論,解決難點。(4)在展示學生作品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同時也發揮師評的賞識激勵作用,讓學生不但掌握技能,也養成勤思考、敢動手、多交流、勇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環節:總結案例,作品評價,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1.展示學生作品,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作品的不足之處給予可行性建議,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能否讓兩只或三只蝴蝶一起飛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10分鐘合作學習多圖層引導動畫的制作,并對作品進行點評
2.利用5分鐘拓展:引導線必須是一條不閉合曲線,但如果對象要做環形運動,該如何繪制引導線?
3.課后評價:對完成任務、頁面布局好并有擴展知識點的作品評為A+或A,對能基本完成任務的作品評為B,對缺少任務未完成的評為C,并在其他時間單獨輔導。
運用好案例教學法,可以讓教學更加有效。老師教得輕松有效率,學生學得愉快又容易接受和理解。
參考文獻:
[1]顧永杰.達成新課改目標的一堂計算機課[J].職業技術,2010(7):43.
[2]李壯成.教師作為促進者的角色的內涵與實現路徑[J].教育探索,2010(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