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芳
[摘 要] 在聾校開展情感教育需要教師正確引導,聾生入學后以學校活動為主,他們的情感與學校生活相聯系,他們在學習、集體活動中享受著快樂、幸福。教師的表揚與批評,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評價,學校里所發生的事件、開展的活動等,都成為聾生情感教育的途徑。
[關 鍵 詞] 聾校;情感教育;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134-01
聾生由于聽力和語言障礙,接受外來信息的途徑單一,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比較片面。聾生認為健聽人能聽能說,他們不會,有很多事處于劣勢,導致自輕心理傾向,產生自卑心理。在以健聽人為主體的社會里,有聲語言是人們主要交流溝通工具,聾生被迫地去聽、被迫地適應健聽人,慢慢形成消極的自我暗示,漸而抑制了在交往中的情感,造成了心理負擔,限制了聾生交往能力的發揮。那么怎樣培養聾生的情感教育呢?
一、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環境
作為一名特教老師,我深深感覺到,培養聾生的情感、發展他們的個性,就要先尊重聾生的人格,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給學生創造寬松的課堂教學空間,設計一些走進聾生心里的討論性問題,使學生能有信心去思考,教師減少在講臺上面講的時間,離學生越近,其心理距離就越近,與他們交流討論,使學生持一種積極的情緒投入課堂學習中去;其次聾生的情感是他們在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不斷發展起來的,聾生有的活潑好動、反應靈活;有的自制力強、踏實、不怕困難;有的安靜沉穩、反應遲緩;有的情緒變化快、易發怒;有的自卑感重、性格內向。教師可根據聾生這些特征,在教育教學中,培養聾生的積極主動的精神,批評教育時也要有耐心,多關心、愛護學生,為他們創造寬松、平等、和諧的環境。
二、培養聾生創新的思維
在教學中我還認識到,要培養聾生的創新精神能力,必然不可忽視其個性特征,要張揚聾生的個性。讓聾生有創新的想法,尊重聾生個性的發展,從不抹殺他們的朝氣和主動性,甚至是無限的思維都可以,使他們敢有懷疑的態度和思維,有標新立異的答案并鼓勵其自發行為,在教師面前敢于發表自己見解,敢于表現自我,具有獨特性、主動性,而不是從一個“模子式”出來的學生。聾生哪個方面有發展就培養他那方面的特長,給他們心理支持,讓他們認識只要努力并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每個人都能成為成功者。學校為學生的個性和情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開設了許多興趣課,有:蠟染、雕刻、理發、手工編織、創客制作……學生在職業課上,發揮特長、張揚個性,當聾生的個性展示時,教師應給予高度評價,激發聾生的個性表現,既培養了學生班級責任感和勇于創新的能力,又學到了書上沒有學到的知識,培養其個性全面和諧發展。
三、因地制宜,發展聾生的情感
聾生語言缺乏,生活范圍狹小,情感的內容也相對貧乏,對豐富多彩的生活缺乏親自體驗,故而情感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單調。聾生入學后,走出了家庭封閉、狹隘的圈子,學校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那么新鮮,到處充滿神秘的色彩。校園學習生活既新趣又充滿吸引力,聾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在學校聾生以學習活動為主,情感教育和學習生活相聯系,體驗著游戲所帶來的歡樂,也體驗學習、集體活動所帶來的幸福。例如,聾生沒有入學前,他們會因父母和家庭的各種規定而產生不滿的情緒,或者因為自己某種要求得不到滿足而生氣懊惱,出現亂扔東西、對立、仇視等情緒。我班轉來一位新生剛入校時,看到別人吃蘋果不給他而號啕大哭,緊跟別人后面伸手要,我根據這些情況因材施教,正確引導他面對自己想要別人東西時,要想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充分發揮情感的疏導功能,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這個學生的情感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當再遇到困難時,他會主動找我傾訴,情感教育也取得明顯成效。
四、優化校園文化,讓聾生在活動中豐富情感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讓聾生在活動中體驗愉悅和自信,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培養情感意識。讓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學校的趣味運動會、游藝活動、手抄報比賽、禁毒、交通安全知識圖片展、火災來時怎么辦的演練活動等,學生身臨其境參加了這些校園文化活動,培養了他們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帶領聾生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到福利院打掃衛生、凈化心靈,從中體會我是社會中的一員,也要為社會作貢獻。我還帶聾生參觀周逸群故居,激發學生對革命前輩和英雄模范的敬佩之情。班級黑板報內容開設以“我健康,我快樂”“體育與健康”專欄,學會正確地認知自己,樹立“我能行”“我很棒”的自信心,學會自我激勵。充分利用校園空間進行情感教育,班級的墻上直觀向聾生灌輸文明禮貌、講究衛生、熱愛勞動、遵紀守法等道德規范教育。還利用國旗下講話的機會,激發學生愛祖國的情感,熏陶聾生的情趣,讓聾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樹立遠大理想。
聾生的情感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還需要繼續努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探討研究。根據青少年身心規律,針對聾生的個別差異,選擇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持之以恒、永不止步,這是我們每位特教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韓]咸奎汀.最親切的情緒課[M].山東:青島出版社,2014-08.
[2]李慧聆.聾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手冊[M].香港綠時代出版社,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