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劉芳
[摘 要] 職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的比較頭疼的“問題”是:怎樣做好職業教育,在對待職業院校的學生時,若出現一些比較典型的問題,例如,早戀、厭學、經濟上互相攀比等時,該如何解決。是強制壓迫,還是以柔化解,這也需要從具體問題分析。現就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想法做一些探討。
[關 鍵 詞] 職業教育;問題學生;早戀;厭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069-01
一、職業教育現狀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中,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中央和各地的關注推動下,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招生規模和畢業生就業率再上新臺階。此外,中央政府還加大投入,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受資助面達90%。可見,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國家儲備了人才,也為一些青年鋪平了道路。
二、職業教育中面臨的學生問題
職業教育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所要面臨的困難是很大的,我們的大部分學生,從某些角度來講,在紀律和學習方面相對不會那么自覺,他們中的一部分學生可以說已經是處在“邊緣”,這要求教育者要選擇正確的方法,否則,結果可能會南轅北轍。
(一)普遍的厭學情況
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和主導活動,職業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時期、黃金時期,不少學生對學習自信心不足,很多學生沒有學習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因而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只求能夠過得去,甚至是得過且過。而且學習的認知內驅力不足,對學習提不起內在的興趣;再有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知道怎樣學更科學、更有效,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因不會學而學不好,由學不好到不愿意學,最后發展到厭學、逃學。還有一部分學生是讀不進書又不得不讀書,在家中瞞著父母,在學校應付老師,有明顯的厭學情緒和行為,所以學生成績普遍差基本就是這些原因。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有正確的學習觀念,現在的學習是為了將來走上社會做好準備,還要鼓勵他們,通過努力,自己是可以的,還可以邀請已經畢業的學生來和他們進行溝通,畢竟他們之間是比較接近,也比較有共同語言的,不會有排斥心理,所以,畢業生所說的話,他們基本還是比較能接受的。
(二)“早戀”問題
我們的學生基本都是18~20歲的年齡段,這個年紀,他們渴望與異性多接觸交往,由于情感的沖動性,不少學生分不清友誼和愛情的界限,過早地追求所謂的愛情,因而早戀現象比較普遍,由此而引發的技校生品德心理問題和性行為過錯等違紀現象比較多見。
從這一情況來說,我個人而言其實可以理解,但是,戀愛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和家長一定要協調好,一味強制孩子是沒用的,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來越嚴重,其實他們本身并沒有錯,只是時機不對,那么,我們就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不是反對他們戀愛,而是希望他們等到完成學業以后再去繼續這一份美好的感情。
(三)經濟上互相攀比
大多數學生的家庭是工薪階層,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學生的家境比較富裕,所以用的手機以及一些其他用品,都是比較昂貴的,那么,一部分沒有的學生就會很羨慕這些同學,也希望自己能擁有這些比較昂貴的物品,可是,一般的家庭可能負擔不起,那怎么辦?所以,現在班里有很多學生都在打工,迫切想要某樣東西,但是父母不答應,那么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從本質上來說,也沒有錯,但是出現的情況是,有的孩子為了打工,甚至遲到,在課上打瞌睡,嚴重影響了學習,這個是得不償失的。
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甚至有的在小學就有這種現象了,尤其到了這個年齡,價值觀已經形成,所以說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觀念,還是比較困難的,只能慢慢去引導他們,首先強調一點,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想要的東西,可以;但是如果說因為打工影響學習,這個絕不允許。
(四)不愿意參與管理
技校生中大部分學生過去很少擔任學生干部,他們不愿參與學生管理,更不愿當學生干部,怕得罪人,覺得學生會是干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認為當學生干部是負擔,是自找麻煩,對布置的各項任務,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完成,更不用說自己創造性地去做好本職工作。所以,現在很多學生都是這么想的:我只要管好我自己就行了,不去摻和別人的事情,到頭來還要被人說。
縱觀近幾年的職業教育,其實正在以一個良好的勢頭成長,技校生是一個不容忽視、不可小視的社會群體,應該是富有活力、充滿朝氣的青年群體,我作為一名技校工作者,真心希望我們的學生不要在這個美好的時光為了某些不良習慣或者是不良的思想荒廢了自己的學業,耽誤了自己的前途。而是可以在這種很好的校園環境中完成自己的學業,順利進入社會工作,為自己的人生添加色彩。
參考文獻:
[1]韓雅芳.淺談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職業時空,2012(5).
[2]趙景梅.關注技工學校“問題學生”[J].現代交際,2009(11):29.
[3]湯穎.技校學生管理工作初探[J].才智,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