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魏超
一、在漢語言文學中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價值
(一)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高校開設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能系統化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認識,豐富學生的漢語言文學理論基礎。同時,能對學生的人文情懷、文學素養進行培養。當前時期,大學生數量較多,就業形勢也更加嚴峻,用人方也提高對人才的要求。學生一方面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另一方面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實踐操作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在漢語言文學的教育中,學生會閱讀較多經典文學作品,體會歷史興衰與更替,感受歷史人物的崇高精神,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激勵。一些文學作品描述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人物經歷,讓學生對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在具有人文情懷后,能更加熱愛生活,懷抱愛與激情認真工作和生活。
二、漢語言文學中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不足
(一)存在普遍的人格缺陷。當前時期,我國不少大學生有程度不同的人格缺陷,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心理壓力與就業壓力比較大,其一般表現是怯懦、悲觀、孤僻、抑郁等。
(二)嚴重欠缺理想。大學生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欠缺理想,大學生正處于人生中最好的階段,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然而,大學生普遍沒有遠大抱負,出現價值觀缺失。
(三)出現嚴重的腐化思想。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嚴重影響,不少大學生思想出現腐化現象。比如炫富、打架斗毆、過于追求物質等,導致大學生社會形象受到嚴重不良影響。為此,積極改善當前的不良風氣和腐化思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三、在漢語言文學中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措施
要想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一個主要途徑就是開展漢語言文學教育。針對大學生漢語言水平普遍下降,其人文素質受到嚴重影響的問題,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一)編制漢語言文學的有關教材或讀本。盡管如今高校都已經有了《大學語文》系列教材,并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然而,教材內容、設計觀念等基本上是對中學階段語文教材的延續,沒有突出漢語言文化特征。所以,要編制更加適合大學生的漢語言文學教材。各個高校在編制漢語言文學教材的時候,要將“大語文”觀念作為指導,一方面要考慮文章樣式、語言文學的范圍,另一方面拓展到政治、經濟、哲學和歷史等領域,提供給不同專業學生可供選擇的漢語言文學讀本,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基礎教學功能。漢語言文學有多個領域知識,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農工商、哲學、文學、歷史等學科也都可以從漢語言文學中找到本源。
(二)開設講讀經典文本的課程。為了更好的開展漢語言文學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高校要積極開設講解漢語言文學的有關課堂,聘請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專家到校講解,并提出一些指導對策,讓學生閱讀更多的經典文本,充分體會漢語言文學魅力。
(三)有效結合文化語言學和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現了文化語言學,這是范式的變革思潮,其主要觀念是語言文化價值不但在詞匯上有所體現,語言文字問題、結構類型等方面也都有所體現。因此,漢語言文學的教育中要充分借助文化語言學教學手段與方式,研究漢語言的語言結構、語言類型和詞匯等,給大學生傳授我國內在的文化精神,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四)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方面的實踐活動,對學生人格進行培養。如今,不少大學生人格出現問題,影響到大學生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在工作后也會影響到其正常的工作,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所以,在漢語言文學的實際教學中要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人格進行培養。漢語言文學的實踐教學活動有多種形式。另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場景教學、演講比賽、詩詞改編等互動,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一方面能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能加強對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
四、結語
在我國普及高等教育,大學生數量增加的背景下,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問題也越發嚴重。漢語言文學教學對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有重要價值,為此高校要積極編制漢語言文學的有關教材或讀本,開設講讀經典文本的課程,有效結合文化語言學和漢語言文學的教育,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方面的實踐活動,為我國培養高人文素質的知識人才。(作者單位為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