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君 楊曉瓊
編者按:中央吹響精準扶貧攻堅戰號角以來,全國涌現出許多扶貧創新案例。延安市寶塔區、黃陵縣,渭南市合陽縣、寶雞市陳倉區、太白縣、漢中市漢臺區、西鄉縣、洋縣……以及城固縣的黨政負責人,紛紛向本刊投稿,總結教訓,交流經驗。去年4月份,留壩縣委書記許秋雯同志也踴躍向本刊投稿《建強村級政權,留下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留壩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創新與實踐》,介紹留壩經驗,引來社會各界一片好評聲。中共十九大和剛剛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中央又著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三農”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陽春三月,本刊再次把目光聚焦在秦巴山區,聚焦在留壩縣,向廣大讀者介紹留壩產業扶貧的新路子,新經驗。
把農村產業發展起來,不僅關系留壩縣1883戶4275名貧困戶脫貧,而且關系全縣4萬農民能否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小康路。
近年來,留壩縣堅持“四養一林一旅游”產業發展理念,走上了短、中、長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子。“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留壩縣委書記許秋雯要求舉全縣之力,讓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風行天下,讓留壩農民盡快富起來。
日子比蜜還要甜
像愛護眼珠一樣,呵護“脫貧蜂”。
連續多日的降溫天氣似乎暫時告一段落,留壩縣火燒店鎮墩墩石村,65歲的五保貧困戶賈貴全家的蜂箱上裹了一層薄薄的棉被。“氣溫還是很低,怕把蜜蜂凍壞了。”他說。
生態環境好,以及鄉親們一直以來的養蜂習慣,蜂蜜成了賈貴全的脫貧“寶貝”。老賈一邊聽養蜂專家的現場教學,一邊想:以前養蜂技術不成熟,現在知道怎么控制蜂王的關鍵技術了,今年發展60桶蜂不成問題。
“明年僅蜂蜜一種產業,至少也會有3萬元的收入”老賈說以后的日子要比蜜還甜啰。為了讓農戶在發展產業中掌握核心技術,留壩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聘請農、林、畜各行業“專家”將農業技術培訓開在了田間地頭,以現場實訓的方式提高農戶發展產業的科學水平。
“現在留壩土蜂蜜根本不愁賣”商戶們紛紛反映自從央視《源味中國》播出擁有國家地理標志的留壩蜂蜜專輯后,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為了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留壩農產品做優做特賣貴的目的,政府從種源控制、標準制定、品牌認證、市場管控等關鍵環節著手,成功拿回留壩香菇、木耳、土蜂蜜、西洋參等6個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產品。同時,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一標一碼,全程監控從生產到銷售到檢測的每個環節,陸續推出了一大批“留”字號名優質高的農產品。
規模領“菌”富鄉梓
在城里星級酒店當經理,月收入上萬元的韓鵬決定辭職,回家發展食用菌了,為什么?鄉親們很難理解。
“裝袋、拌料、燒鍋爐生產食用菌的活我都要干”武關驛鎮武關河村村民韓鵬一邊干活,一邊解釋到:以前收入還不錯,可是長期在外務工年邁的父母無人照顧,在家門口發展食用菌,峭僅能照顧家人,還能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春節期間,韓鵬了解到今年留壩對全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所有農戶都出臺了鼓勵措施,加上家里之前發展過食用菌產業,有基礎條件和發展食用菌經驗,就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說干就干,很快韓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尹強,兩人一合計:有政府做后盾,總不會虧錢,第一年試水,先發展20萬筒。如今,場子建好了,菌筒也在加班加點的生產中。
產業托起致富夢。縣長馬宏偉認為“政府要充分利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契機,為群眾的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今年,縣財政統籌整合資金3000萬元,作為發展食用菌產業中菌種選育、生產設備、基地建設、技術服務、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扶持資金。
此外,在出臺7項獎補政策的同時,實行“政府+保險+農戶”協作機制,實施2億元的“政融保”金融扶貧項目,為農戶產業購買保險。目前,全縣已建設大棚1503 個,新發展代料香菇687萬筒,段木香菇1.3萬架,帶動貧困戶527戶、非貧困戶207戶參與其中。
返鄉創業正當時
“隨著雙高時代的到來,以及縣上旅游業的發展,今年我準備再開一家分店”年營業近百萬的餐廳老板沈小文自豪的說:就業何須去遠方,家鄉也能創大業!
奶奶年邁,母親患有慢性疾病,父親頭部受傷,干不了一點體力活,弟弟還在上學。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沈小文來說每月3000元的收入,根本不夠一家5口人的開支。如何才能改變一家人窮困潦倒現狀的責任落在了23歲的沈小文身上。“我看準了烤魚投資小、見效快”沈小文說以5萬元的貼息貸款在縣城經營了一家小店。由于味道獨特、服務周到很快就聲名鵲起,無論是縣城的居民,還是游客都要來嘗一嘗。一年下來,不僅買了房和車,還一舉甩掉了“窮帽子”。
近年來,留壩縣為了鼓勵像沈小文一樣的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以主人翁身份投入家鄉建設,在家門口掙錢、促進家鄉發展,共出臺了6大類50余條支持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明確了支持對象、發展領域和方向,徹底解決了融資、用地、服務、人才、風險應對等難題,為返鄉創業構建有力的軟硬件支持環境。
“回家鄉就業后,妻兒老小都能照顧上了。通過參加技能培訓,年收入也不比外邊差,還能為家鄉發展做出貢獻,感覺很自豪。”從事建筑行業的留壩縣紫柏街道辦事處大灘村村民楊寶林說。
春節過后,留壩縣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百姓受益的形式,舉辦了返鄉創業就業大會,當日就有515名像楊寶林一樣的外出務工人員在家鄉達成了就業意向并簽訂合同。
“只有外部“輸血”式扶貧與內部“造血”式脫貧相結合,通過自身“造血”鞏固“輸血”的成果,才能徹底拔除窮根、消除貧困。”留壩縣委書記許秋雯認為:發展產業,留住人才,是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 蔣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