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欣



近些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重、人均壽命延長、就業人口減少、養老金收支壓力不斷增大等情況使得延遲退休年齡成了必然選擇,然而時至今日,各界對延遲退休的看法不一。本文主要通過實證分析的方法研究延遲退休年齡對各年齡階層就業的影響,最終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人口老齡化 延遲退休 就業
研究背景
2017年3月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將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在2020年前肯定會出臺。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利用,對緩解養老金壓力也會起到積極作用。然而這關乎著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要格外的慎重。
文獻綜述
對國內外的研究總結不難看出,關于退休年齡問題的探討一直爭論不斷。主要是存在兩種相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會對就業產生不利的影響,會加重就業壓力,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會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的多是以老年人霸占著崗位從而使年輕人減少就業為依據(Franklin A. Michello和William F. Ford(2006))。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延遲退休年齡不會對就業產生不利影響(Kalwij等人(2010)),甚至有些學者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會促進就業率的提高(符齊華(2004)),認為延遲退休年齡將增加就業的人多是從延遲退休能促使企業發展從而增加就業的角度進行解釋。
延遲退休必然性分析
(1)人口老齡化問題
2000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重就已經達到7%,從那時起我國就開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保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延遲退休年齡成為了一種必然選擇。
(2)勞動力壽命的減少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現如今的用人單位對就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能在進入勞動力市場后取得薪資待遇和工作環境不錯的就業崗位,同時也是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勞動者接受各種正規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的年限逐年增加,這就使得勞動力的壽命減少了,與此同時如果退休年齡沒有隨之推遲,那么這會直接導致人力資本投資的浪費。
延遲退休對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
因為延遲退休年齡必然會使老年就業人口增多,所以本文研究的延遲退休年齡對就業的影響主要集中于年輕就業人口和中年就業人口,采用2008-2015年間的數據。
(1)延遲退休對16-24歲年輕就業人口的影響
模型的構建和估計
建立OLS方程,并進行線性回歸。lnyouth=β0+β1lnold+β2lnmature+β3lnGDP+ε
lnyouth:16-24歲年輕就業人口的自然對數
lnold:55歲以上老年就業人口的自然對數
lnmature:25-54歲中青年人口的自然對數
lnGDP:當年GDP的自然對數
得到統計指標如下:
因此得到線性回歸模型為:
lnyouth=147.7231-1.066892lnold-5.622286lnmature+0.280407lnGDP
模型包含以下信息:
16-24歲就業人口與55歲以上就業人口呈負相關關系、與25-54歲就業人口呈負相關關系、與同年GDP呈正相關關系,恰符合奧肯定律。25-54歲就業人口對16-24歲就業人口的影響大于55歲以上人口帶來的影響。
GDP對16-25歲就業人口的正面效應遠小于其他兩個年齡層的勞動人口對其的負面效應。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結構性失業的存在。
(2)延遲退休對25-54歲就業人口的影響分析
與上述的分析同理,考慮建立線性回歸模型。在此模型中,lnyouth為解釋變量,lmmature為被解釋變量,建立如下模型:
lnmature=β0+β1lnold+β2lnyouth+β3lnGDP+ε
常數項和各系數的P值都遠遠小于0.005,因此所有的變量均在5%的水平下顯著。由此可得,最終的回歸模型為:
lnmature=26.10114-0.1842651nold-0.174032lnyouth+0.049928lnGDP
模型顯示出25-54歲就業人口與16-24歲就業人口呈負相關關系、與55歲以上就業人口呈負相關。GDP對中間年齡層勞動力的正效應低于兩個年齡段的就業人口對其的負面效應。
綜上所述,延遲退休會對就業產生擠出效應,且這一擠出效應主要作用于找工作初期的年輕就業人口,而對勞動力中堅階層的中青年勞動力影響甚微。但是回歸模型同樣也告訴我們,GDP的增長對年輕人就業有著正面的效應,經濟的增長能夠提供新的工作崗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延遲退休對年輕人就業的擠出效應。
相關建議
(1)采取漸進方式延遲退休
由以上實證可知,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因此有必要盡量在推行的過程中,減少其對就業的負面作用,最佳的方式就是采取漸進方式延遲退休。實行漸進式的退休制度,每年延遲一點點,逐步延遲退休年齡,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
(2)建立彈性退休制度
我國現階段實行的退休制度過于死板,并沒有充分考慮到現實社會中人均預期壽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都逐漸延長。應當使老年就業人口自行決定退休年齡,并且充分考慮到各行各業的差別以及工作性質的不同,建立彈性退休制度。
(3)建立相關的激勵機制
我國應將養老金保險繳稅與退休金聯系起來,實行少繳少得、多繳多得的方式,建立繳稅和待遇緊密關聯的激勵政策,對養老金的發放方法進行調整,規定工作期間交納的保險金的時限與退休后待遇呈正比,由此使得老年人自愿延遲退休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