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薈伊
隨著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生活、信息傳播、工業發展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現如今社會中,科學技術在社會的層層面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雨,在人們享受著互聯網等技術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對人們的消費卻是一把雙刃劍,它從消費倫理上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會社會、人的發展也埋下7隱患。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消解消費異化對人、企業、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入、企業、國家又該如何采取措施,這是值得探討和關注的問題。
國內外消費異化研究的現狀
異化在哲學當中指的就是事情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和自身的對立面,最終變成了悖逆本質的東西的過程。而關于消費異化最初是由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結合了馬克思勞動異化的思想提出的。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意識形態》中提出在西方的消費社會中,針對物化人類、消費異化等的現象進行嚴厲的批判,并且認為“社會控制所強求的正是對于過度生產和消費壓倒一切的需要。”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中批判了人們對于享樂、崇尚奢靡的思想,批判大眾文化中的“及時行樂”的宣傳。費瑟斯在《消費文化和后現代主義》中.則是從文化的視角去看待消費異化的問題,從社會和文化的角度去論證消費異化是消費社會、文化相互作用的產物。、
而在國內,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共同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興橋在《消費異化和消費倫理》中探討了消費異化的本質和表現,從倫理的角度上提出應該適度消費,倡導節儉的適度消費。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在快捷支付、網購的刺激下也出現了更多的消費異化現象,涉及的也不僅僅是提前消費、過度消費,在消費的過程中不誠信問題、快遞等包裝品造成的生態問題等都凸顯出來。韓小紅在《網絡消費者行為》中結合互聯網平臺購物,提出網購具有特殊性,消費者在互聯網環境中的消費心理也發生了變化,應該對交易的安全、良好的消費模式進行引導。何小青在《消費倫理研究》中是基于我國的國情、社會發展現狀、人民等基礎進行的研究,填補了我國對消費倫理系統研究的空缺,堅實了我國消費倫理學的基礎。
互聯網技術發展中消費異化的表現及危害
近年在我國的快捷支付、互聯網網購等消費迅速的滲透到社會的層層面面,甚至引領了全球最先進、便捷的快捷支付技術。然而在國內和國外,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背景下,網購的普及、快捷支付的發展,對人們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此衍生的消費異化問題,
第一,互聯網技術發展下,人們超前消費越來越容易,消費更加感性,容易迷失自我。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支付寶中的花唄、京東白條、信用卡,甚至是一些網絡借貸平臺,使得人們可以超前支配的錢越來越多,可得性越來越強,人們在眼花繚亂的電商平臺,很難抵住誘惑,進行超前消費。尤其是沒有自制力的人,很容易在消費面前迷失自我,透支自己的信用,產生惡性循環的賬單。
第二,眼花繚亂的電商噱頭,使得人們難以正視自身的客觀需求。雙十一、雙十二、618、等等,各類電商平臺的慶典,各類節日對應的電商平臺的活動,都會有一系列商品的組合銷售、賣力的推銷,低價折扣的噱頭撲面而來。人們本能的會被吸引,在沒有明確自身的深層次的客觀需求時,就會屈服于消費,進而出現了為了消費而消費的異化現象。
第三,盲目消費的背后產生的一系列資源的浪費問題。人們在消費的同時,除了使得自己的經濟狀況出現負面的影響,在整個自然環境而言,因為消費的延伸物而產生的一系列垃圾、包裝污染物,過多的包裝材料占用的自然資源,等等囊括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異化現象。
第四,大眾文化的庸俗化。縱觀現在的互聯網平臺,炫富的主體往往是最為博人眼球的,而炫富的博主在各大平臺都非常容易吸引大量的粉絲,并且受到追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嘗嘗容易變得更加庸俗化。這和我們一直以來提倡的理智消費、科學理財等原有的價值體系背道而馳。長此以往,終究會影響我們社會的和諧穩定,埋下貧富差距下仇富心里越演越烈的隱患。
消解消費異化的措施
消解互聯網科技發展中消費異化的具體措施,其實根據不同層次的主體,應該有不同的對應措施。
第一,從個人層面而言,可以通過加強對自身消費能力的認識、明確自身的消費需求、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進行消解;在社會的層面上樹立和弘揚正確的消費觀、生態觀,使得人們能夠在崇尚奢靡的道路上懸崖勒馬,保持人自身的主動性,克制住自己的非理性占有欲,客觀的認識消費,引導自身的消費行為。我們更應該明確自身的深層次客觀需求是什么,而不是盲從于各種促銷活動之中。我們應該堅守天上不會掉餡餅的理性觀念,只有這樣們在眼花繚亂的活動中才能守住理性。
第二,從企業層面可以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強化道德操守進行消解;各大電商平臺的活動應該進行統一的管制,對于活動期間的價格也應該進行監管,避免引導人們盲從于各種電商的狂歡之中。而對于互聯網的金融平臺尤其應該進行嚴格的監管和控制,謹防沒有償還能力或者透支過多的人去進一步的消費,花唄、信用卡、白條等的對于未成年人或者信用度較低的人,應該禁止使用。
第三,從國家層面可以通過提高政府監管職能、規范法律法規進行消解。從制定法律法規的角度上,限制電商企業等進行過度宣傳,控制它們電商活動的頻率,控制活動特價的底線和組合銷售的度。也應該進一步去立法,管控互聯網金融平臺,防止透支消費帶來的一系列惡性循環問題的產生。
總結
我們應該積極地從個人、企業、國家等層面,進行努力尋找互聯網科技發展中消費異化的消解途徑,更應該明確互聯網科技發展中消費異化的表現和帶來的危害,比對自身的行為采取有效的消解措施,防范消費異化產生的危害,減少不良影響,實現人與社會、自然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