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互聯網金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飛速發展,經過一輪“野蠻”生長快速占領市場,接下來需要轉化發展方向。本文運用SWOT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希望為其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互聯網金融 SWOT
前言
中國瓦聯網快速發展,當瓦聯網+金融時,創新金融產品接連登場,煥發出無限的生機。作為新興的瓦聯網金融,接下來有怎樣的機遇,又迎接怎樣的挑戰,SWOT分析可以為其今后的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1)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稱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既包括作為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企業從事的金融業務,也包括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的業務。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僅指互聯網企業開展的、基于瓦聯網技術的金融業務。
(2)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
2017年12月,中國網民達到7.72億人,手機網民占97.5%-我國互聯網金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迅速創新發展。2007年6月第一家P2P平臺誕生,2013年6月第一只寶寶基金誕生,2013年9月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獲批,2014年1月第一個微信紅包誕生,2015年1月第一家網絡銀行開業,2016年8月2s H,香港金融管理局發放香港首批5張儲值支付工具牌照,2018年2月,百行征信獲得首張設立經營個人征信業務的機構許可。我國瓦聯網金融的業務繁多,包括P2P網絡借貸,網絡小額貸款,股權眾籌,瓦聯網支付,基于互聯網的基金銷售,瓦聯網信托,瓦聯網保險,瓦聯網消費金融,虛擬貨幣。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1.互聯網金融有先進的技術優勢
我國互聯網金融擁有先進的技術優勢。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優勢,實現快速,安傘,無紙化支付,逐漸取代傳統的現金與刷卡支付。2017年全球超過200國家使用支付寶每秒抗住25.6萬筆支付壓力,這樣級別的交易數顯然需要阿里的大量機器去支撐,同時運用一鍵建站和彈性容量交付技術。2017年8月,杭州試點公交移動支付,通過支付寶的“雙離線技術”,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用戶可以在0.3秒之內完成掃碼乘車,與實體交通卡一樣的體驗,有網絡環境后,系統會自動進行結算。先進的技術是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優勢。
2.互聯網金融有零售金融細分市場的優勢
我國互聯網金融有零售細分市場的優勢。傳統商業銀行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下,人力成本隨中國經濟的發展上升。對銀行而言,柜臺服務普通零售業務客戶,存取款轉賬業務,成本遠大于利潤。因此商業銀行選擇維持最小程度上對零售業務客戶的服務。為增加其盈利,銀行主攻高凈值客戶市場,以追求有限的資源下,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零售業務客戶在柜臺辦理業務,包括排隊等待時間,平均時間大于一個小時,對商業銀行的服務怨聲載道。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通過技術創新,提供新模式,客戶可以自助服務,高效快速滿足對存取款等業務的需求。余額寶2013年6月出世,提供方便快捷的存款方式,更高的回報率。用戶在電腦網頁上操作,或使用手機客戶端,可以7天24小時無限制自助進行轉賬操作,同時對放置于余額寶的資金提供大于4%的回報率,遠高于銀行活期存款的0.35%。到2017年第二季度末,余額寶規模達到1.43萬億元,超過招商銀行2016年底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1.3萬億元,直追中國銀行2016年底的個人活期存款平均余額1.63萬億元,成功占領了商業銀行的個人零售銀行市場的份額。
3.互聯網金融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
互聯網金融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互聯網金融從出現一路“野蠻生長”,業務種類繁雜,涉及人數眾多,注重業務推廣,忽視風險控制,缺乏管控機制,一旦出現問題影響大范圍。我國2017年11月底P2P平臺數目相比2016年減少494家,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為了發展業務,吸引流量,拼利率,給出年化利率15%的高利率,最終運轉不良而倒閉;為風險較高的企業融資,一旦企業經營狀況不良,成為壞賬,對不良貸款率控制不利也導致P2P平臺倒閉。
4.互聯網金融面臨嚴重的安全問題
互聯網金融面臨嚴重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問題。互聯網金融使用電腦手機操作,電腦手機的病毒木馬與黑客攻擊威脅用戶使用互聯網金融的安全。當用戶在運行木馬程序的電腦或手機上輸入用戶名密碼,泄露個人保密信息,賬號資金不再安全。獲取的個人信息被販賣出去,其他借款人通過買到的有效身份信息,以他人的身份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借款或消費。安全問題嚴重影響用戶對互聯網金融的看法和信心。
(2)機遇分析
1.互聯網金融有巨大的潛在市場
互聯網金融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中國居民儲蓄率高企,在理財快速發展的現今,銀行仍擁有大額居民存款,是互聯網金融的潛在市場之一:互聯網財富管理。財富管理是為客戶設計出一套全面的財務規劃,通過向客戶提供現金、信用、保險、投資組合等一系列金融服務,將客戶的資產、負債、流動性進行管理,以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幫助客戶達到降低風險、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目的,互聯網財富管理借助互聯網工具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的推進、資本市場的發展,為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滿足客戶專業化、多樣化、個性化的資產配置需求創造了條件。相比其他國家,中國保險的普及率很低,互聯網保險潛在市場有待挖掘。根據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保險業總資產已超過15萬億,傘國保費收入達3.1萬億元,同比增長27.5%,行業發展速度創近7年來新高,其中整個互聯網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2347.97億元,可見我國保險市場潛力巨大。未來幾年內保費增速仍將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我國人口基數大,金融市場龐大,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需求,互聯網金融在特定的細分市場有巨大的潛力。
2.互聯網金融納入國家戰略
“互聯網+”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正式納入國家戰略。十八屆五中全會發布“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意義重大,明確了未來5年國家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全面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支持互聯網機構和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開展網絡借貸,網絡證券,網絡保險,互聯網基金銷售等四大業務,并充分發揮保險業在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中的作用。被納入規劃的產業將會獲得國家政策、資金等方面的重點扶持,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普惠金融迅猛崛起,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后,未來5年將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
3.互聯網金融有強勁的技術支持
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系統,金融行業長時間的運作產生了海量的數據,包括各類金融交易、客戶信息、風險控制、投資顧問等等。在傳統情況下,這些數據只是靜態存在,占據儲存資源卻無法有效利用,如今,通過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系統,可以對用戶信息、行為動態、甚至網民情緒等進行捕捉,然后從性別、年齡、喜好等不同緯度制作精準的用戶畫像,進而形成個性化、智能化的投資方案。
(3)挑戰分析
1.互聯網金融面臨傳統銀行激烈競爭的挑戰
互聯網金融面臨傳統銀行激烈競爭的挑戰。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互為競爭對手,互聯網金融通過創新高科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傳統銀行的市場。傳統銀行為了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學習互聯網金融的優點,提高自身能力,制定應對方案,反擊互聯網金融,奪回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2.互聯網金融面臨更嚴格的監管挑戰
互聯網金融面臨更嚴格的監管挑戰。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在出現之初,與之相關的監管條規不足或不存在。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更多問題浮現,監管條例相應出臺。比特幣在2009年出現,迅速發張,中國比特幣的交易量一度占世界的八成。2017年2月,監管部門要求“比特幣交易平臺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反洗錢、外匯管理和支付結算等金融法律法規”,傘部暫停比特幣提幣業務。2017年9月,監管機構要求關閉所有境內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平臺交易。瓦聯網金融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挑戰。
結論
由 SWOT分析可以得到,互聯網金融是我國金融發展的趨勢,堅持技術創新,利用高新科技創新產品,滿足金融市場的需求,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技術,細分市場和高效的優勢,開發潛在市場,迎接傳統商業銀行的反擊。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可持續發展,互聯網金融要加強風險控制,提高網絡安傘與信息安傘防范,完善互聯網監管制度。
[1]丁世錄.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六大影響.中國銀行業,2016(4)
[2]朱凡,李士華.互聯網金融TPPP與商業銀行博弈研究.現代商貿工業,2016(12)
[3]郭言言.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問題研究.市場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