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瀚云
PPP模式與養老產業具有許多共通點。第一,在適用領域方面具有一致性,養老產業屬于公共服務領域,而PPP模式恰好也適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第二,具有相同的投入產出特征和所需資金額較大,回報收益緩慢的特征。第三,項目從識別到執行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持久性的特點。由此可見,雖然在個別方面養老行業本身存在缺陷,但是在大多數方面都符合PPP模式適用項目的特點,再加上政府對該產業的重視程度高、挾持力度大,所以養老項目基本上適合運用PPP模式。
養老 ppp 模式化 產業化
養老產業應用PPP模式和應用傳統模式的比較
(1)養老產業的投入資金比較
傳統的養老服務產業完傘依賴政府的公共養老服務機構,然而日前養老供需不平衡,從而造成現階段養老服務產業在融資方面出現較大的瓶頸。 PPP模式把管理過程由政府部門交給社會資本,可以充分利用其豐富的管理經驗,提高養老服務產業的資金使用效率,創新融資模式,能有效解決資金問題。
(2)養老產業的風險比較
傳統模式由政府或私人組織承辦,單方承擔傘部風險。由于養老產業具有投入資金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使得傳統模式下的政府和私人組織承擔的風險系數增大,容易出現資金鏈短缺、長期虧損等情況。PPP模式能有效降低風險,在合作關系中雙方共同分擔風險和承擔責任、交流知識經驗,從而做到合理分配資金,以最有效的成本達到雙方共贏。
(3)養老產業的格局比較
現有的養老院模式不完善、服務質量低下,消費群體一旦出現選擇困難,就會傾向于家庭養老,從而使得機構養老產業出現巨大缺口。PPP模式則開拓了養老產業的新格局,它集合了政府和社會資本的雙重優勢,政府可以在項日中提供公信力、土地、基礎設施建設、稅收優惠等。社會資本方則根據其在專業市場多年的探索經驗,提高項日的效率和收益。
PPP模式應用于養老產業遇到那些現實性障礙或者存在哪些問題
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若干意見》中也提到,日前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存在不足,市場發育不健傘,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缺陷。
(1)國內可借鑒的合作項日少
截止2016年6月30 H,PPP模式應用于養老產業的項日處于第一階段(即識別階段)的項日最多,達153個,占總量239個的64%。執行階段項目23個,占比9.6%。由此可見,已經落地并有效執行的項日數量較少,成熟的發展案例更是缺乏,沒有該產業其他項日可以用來借鑒的地方。由此導致大眾能獲取養老產業的信息匱乏,進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2)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完善
PPP項日與養老產業才開始興起,現行的標準規范偏重于硬件設施,軟件服務標準相對滯后。有關指標還存在很多問題尚未明確,與養老產業的復雜性還有很多不匹配的地方也待解決。
(3)融資不足,風險巨大
全國PPP養老項目金額占比較少,截止2016年6月30 H,全國養老項目投資總額1411億元,僅占據全國PPP項日投資總額10.6萬億元的1.33%。在這種情況下,養老的PPP項目對政府付費和經濟補償支付的方式依賴較大,就使得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時構建必須充分考慮融資的充分性和再融資的可能性。
由于養老產業處于新興產業,投資方仍處于觀望期,必然面臨社會運營商意愿不強、能力不足的問題。這就造成了日前該產業融資渠道受限制,收益低,資金鏈短缺的問題,使項日的最終結果與投資方的預期日標產生背離,從而給投資方帶來損失與風險的可能。
養老產業應用PPP模式有哪些好的措施
2015年12月財政部連續發布《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運行的通知》和《PPP物有所值評價指引(試行)》2個政策文件來推動我國PPP建設,顯然如果養老產業要有更好地發展,離不開PPP模式的應用設計。
(1)加強統一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力度
國家可以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PPP模式對接養老服務產業。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 35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國發辦[2015] 84號)來指導解決我國PPP養老問題。這些政策將有助于完善與養老產業相匹配的PPP項目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完整的PPP項目對接養老產業的統一結構框架,為該項目的落地實施以及政府、社會資本的參與提供一個系統明確的統一方針。
(2)創新融資,實現風險共享
合理的風險配置是建立高效合作關系的基礎,也是形成收益分配的重要前提。
政府融資層面:更好地發揮政府稀缺資源的杠桿作用。PPP協議可以給政府提供最低投入量的擔保,消除資本方的顧慮,保障項目的融資可行,化解融資面臨的窘境。
社會資本層面:PPP模式提供了一個引導市場資本發展,提高服務的可承受性和能力的強有力工具,為社會資本提供更多融資機會,同時減輕地方政府財政的負擔,解決養老服務產業巨大的資金缺口。
提高二者合作的經濟效益,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各方優勢,以資源整合加合理競爭的方式來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水準和項日落地實施的效率。
(3)保持養老產業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動態平衡
供給側方面須提高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優化產業結構;同時,需求側方面須提升消費熱點和消費能力,提高有效投資。通過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側”發力,減少無效和低端產品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產品供給,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解決養老產業供需不協調的特征。
總結
雖然現階段的PPP養老項目發展任務依舊嚴峻,但相信隨著政府部門的引導以及社會資本的深入,項目執行質量將會得到有效提升,服務質量也會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而有所提高從而使三方共同受益。
[1]賈麗.在養老服務業中推廣應用PPP模式的風險與收益分配[J] 2014(11):57-61
[2]藺鵬,孟娜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中國養老產業的發展路徑研究2016(11):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