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睿
“專車”類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其在發展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也對自身的發展產生了一定限制。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針對“專車”類共享經濟的特征進行研究,并分別從自律規制、市場經濟規制、外部監管規制3方面,探討“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制路徑,以實現“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范性發展。
“專車” 共享經濟規制
前言:近年來,各大網約專車公司異軍突起,迅速打破傳統交通市場的穩定發展局面,為廣大民眾的出行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伴隨著專車公司的發展,“專車”類共享經濟逐漸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構成,其發展質量的重要性也產生了明顯變化。因此,通過分析“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制路徑,以加強這類共享經濟的規范化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專車”類共享經濟的特征
“專車”類共享經濟的特征主要豐要包含以下幾種:
(1)爭奪經營權特征
在傳統交通市場環境中,城市交通多由出租車、公交車等傳統交通工具壟斷。“專車”類共享經濟的出現打破了傳統交通市場的穩定局面,導致出租車公司的經營權開始受到專車公司的競爭。
(2)自由共享性特征
滴滴、優步等網約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自由共享性特征主要表現為:“專車”類共享經濟公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等技術手段面向供需雙方共享化提供供需信息,從一定程度卜達成了信息對稱,同時,專車司機、需求方均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與需求方/車豐達成交易。 “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制路徑
為了保障“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范化發展,可運用以下幾種路徑對這類共享經濟進行規制:
(1)自律規制
專車公司作為“專車”類共享經濟的制造者,其自律行為有助于“專車”類共享經濟發展質量的改善。對于專車公司而言,可行的自我規制路徑主要包含:第一,設置完善的專車司機信用機制。專車公司可將專車司機的信用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分別將專車司機的駕齡、駕駛記錄等納入信用機制的考察范疇,并將專車司機的信用考核結果作為績效評定的指標之一。第二,強化需求方評價的作用。需求方對專車司機(交易)的滿意度、交易安全是影響“專車”類共享經濟發展的兩種主要因素。為了提高交易安全水平,專車公司可將需求方引入自我約束機制中來,設立統一的需求方評價考核標準。例如,當某專車司機當月差評數量達到5個及5個以上時,可給予適宜處罰措施。
(2)市場經濟規制
“專車”類共享經濟是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主要構成。專車公司的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傳統交通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為了實現“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范化發展,維持交通環境的穩定,應從市場角度制定規制路徑,發揮有效的規制作用,實現專車與傳統出租車的良性發展。
具有規制路徑包含:第一,制定完善的法律規范。通過完善專車發展法律規范的方式,約束專車公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使得“專車”類共享經濟的發展建立在合法、合理基礎上。例如,可于相關法律制度中規定,要求專車公司提高網約專車司機的準入門檻,如要求專車司機的駕齡達到5-8年準入水平、確認專車司機既往無犯罪記錄等,以降低各類網約車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并從一定程度上減緩專車公司發展對傳統出租車公司的沖擊作用。第二,提倡“專車”類共享公司與傳統出租車公司合作。從整體層面來講,促進“專車”類共享經濟發展的前提為:弱化出租車公司與“專車”類共享公司間的沖突競爭關系,保證交通市場的穩定。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市場應為雙方的合作提供良好的環境,鼓勵雙方相互借鑒,實現優勢互補。例如,某市場將出租車改革方向確立為:鼓勵出租車公司參照專車公司的發展模式建立“電召平臺”,允許當地滴滴打車、優步等專車公司的軟件接入,進而實現雙方共贏合作。
(3)外部監管規制
結合我國近年來“專車”類共享公司的發展狀況來看,加強外部監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行的監管規制路徑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政府獨立監管路徑。在傳統交通市場發展模式下,政府通過出臺制度約束的方式,保障了出租車公司等傳統管理對象的規范化發展。“專車”類共享公司的出現打破了政府管制的局面,“專車”類共享經濟雖然從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但“專車”類共享公司在準入機制、經營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也為其發展埋下了較多隱患。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政府可以規范、保護專車發展為基本目標,對“專車”類共享經濟的發展實施監管。政府監管手段以健全法律體系為主,具體內容主要包含:明確專車的市場定位。以促進專車與傳統出租車共同發展為目標,對專車進行市場定位。例如,可將其定位為:與城市出租車同一水平的新型交通工具。此外,部分“專車”類共享公司存在利用法律漏洞進行不法牟利的行為。對此,政府可組建專門的檢查部門(或從相關立法部門中抽調一定專業人員組成篩查小組),對當地各專車公司的運營狀況、發展歷史等進行調查,一旦發現某專車公司存在不法經營行為,應立即進行處理。
2.混合規制路徑。“專車”類共享經濟規制經驗表明,政府在針對專車公司進行規制的過程中,可能與行業協會等其他具備規制專車公司的機構產生沖突。針對這種狀況,可采用混合規制模式,即政府相關部門與行業協會達成合作關系,雙方共同對專車公司的發展進行監督,保障“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良性發展。
結論
綜上所述,“專車”類共享經濟的發展中存在著諸多隱患。為了促進“專車”類共享經濟良性發展目的的實現,應結合這種共享經濟的本質特征,選擇適宜的規制路徑,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并對其發展中的不合理問題進行約束,間接促進專車與傳統出租車的共贏。
[1]張珉澎.試論“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制路徑[J].經貿實踐,2018( 01):156.
[2]付辰.試析我國專車類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問題[J].法制博覽,2017(35):203.
[3]張德龍.互聯網專車服務行業的法律規制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