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節
漁業是湖北省洪湖市農業生產中一種重要的生產行業,在生產過程中碰到,的漁業經營風險不可完全避免。本文分析了漁民基本生產情況、漁業風險的方式來源、漁業風險的分類、漁民對漁業風險的了解認知情況、漁民較常采用的規避方法從而得出部分結論,指出漁民生產過程中不科學的生產行為,南針對性地對漁民、政府提出建議。
漁民 漁業風險
漁業經營風險識別
導論
漁業生產系統具有生產高風險、風險發生高度不確定性、風險區域相對集中、風險種類較多、風險來源較廣、風險數量較大、風險損失相對嚴重且愈加嚴重的趨勢等特點。因此,對漁業生產經營風險的了解和分析,能為漁民指引生產經營發展方向,最大限度地接近其預期效益。
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的洪湖擁有良好的水質、廣闊的水域面積為洪湖市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的水產業提供了便利的發展條件。作為緊挨洪湖的湖北省水產大縣洪湖市,漁業養殖風險的種類、頻率、損失都相當多,因此對這一風險的規避問題變得尤為重要。如何降低水產養殖風險,提高和轉變漁民對生產風險的認識,積極尋找適當的規避方法,提高漁民收益是全市漁民最關心的問題。
本文數據基于隨機抽樣選取來自湖北省洪湖市各個鄉鎮的從事漁業生產的漁民作為調查對象。最后共發放問卷75份,回收有效問卷62份,問卷的有效率為82.67%。被調查漁民平均年齡較大,多處在4660年齡段,平均年齡約為48.8歲,生產能力較強。受教育程度方面,絕大部分受訪者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71%。
漁業風險的成因和類型
風險識別是用對現實的和潛在存在的風險性質進行鑒別的過程,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
(1)漁業風險的成因
1.漁業生產對具有不確定性的自然環境有依賴性
漁業是依托水體自然環境,利用水生生物有機體自身生產量的增長,從而獲取水產品的生產行業。漁業依托的水文、水質環境會隨著不確定的自然因素以及人類活動導致的污染等人為因素而變化。這種來自外部環境、自身無法控制的生產因素,導致了漁業生產的不穩定。
2.水質的復雜性使得魚病難以得到及時預防或診斷
水的物質組成變化非常復雜,使得絕大多數養殖水體的透明度較低。水的隱蔽性加上水生動物水中的游動的特殊性,使得漁民對水生動物的觀察、掌握其生長狀態造成來很大的困難。這樣使得魚病難以得到最及時的預防或診斷治療,由此造成的一定的養殖風險。再加上洪湖當地部分地區因為人為破壞環境,使得水土流失現象出現,這使得水質遭到了進一步的破壞。
3.魚類的季節性和周期性使得漁業生產具有季節性和間斷性
水產品在沒有達到一定規格之前,一般是不具備使用價值或者價值是很小的,其經濟效益很小甚至沒有。所以氣溫的變化使得魚類生長具有典型的季節性,從而導致來漁業生產明顯的季節性和間斷性。
4.水產品儲存時效性的高要求使得生產過程的風險加大
市場對水產品要求具有時效性和新鮮程度高的特點,但是鮮活水產品卻具有易腐性的特點。即使經過冷凍后,也不能完全保證新鮮度,甚至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腐壞現象。
(2)漁業風險的類型
漁業風險按照原因可以分為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管理風險四大類。這四個方面同時也是漁業生產的四個方面因素來源。所以也可以是按照漁業生產分類來定義漁業風險的分類。
1.自然風險
漁業生產的破壞一般是大范圍的和毀滅性的,而且盡管目前因為科技進步帶來的氣象科技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對災害性天氣進行完全準確的預報也是非常困難的,自然災害又大大地超過了人類的抵御能力。在當地實際調研的過程中,因有時較平緩氣候使得風力較小導致池塘含氧量不夠,導致的魚塘翻塘現象是最常見的氣候致使的風險。除此之外的魚病是另一個漁民生產的威脅。因為不同的養殖品種容易出現的病種并不一樣,這也使得防御難度加大。
2.市場風險
漁業生產者一直在市場上被動接受價格,處于價格形成鏈條的底端。目前的漁業市場在信息指導和交流方面有一定的缺失,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漁業生產者無法根據他人情況或者市場需求來制定科學的決策方案,只能參考上一生產周期的市場需求和價格依據多年生產經驗和市場敏感性確定養殖品種和規模。市場的盲目性和滯后性使得上一年受歡迎的品種在接下來的這一生產周期非常受到生產者的青睞,這讓養殖品種的選擇容易出現“扎堆”的現象。而這供給數量的巨大變化對生產者收益有重大影響的同時還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另外,水產品易腐性的特點,使得成本過大,難以保證的存活率提高了生產的風險發生的概率。
3.技術風險
漁業生產涉及學科廣泛而且復雜,技術要求較高。在漁民本身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情況下,參與各方面講座次數還比較少,且被組織的講座活動質量參差不齊,這些均增加了技術方面風險的發生可能性。漁民參與講座活動多為農藥公司出于宣傳本公司新產品的宣傳目的,因此對實際養殖技術的幫助有限。農藥公司工作人員多為銷售員工,他們本身具有不確定性的專業素養,和其為完成任務而敷衍態度使得本應能提高漁民生產技術活動的積極作用大打折扣。至于公益講座活動,因該類型講座多舉辦于學校放假期間,尤其是暑假期間,此時多為農忙時期,漁民即使有意也難以參與。再加上部分專家學者因缺乏對當地實際情況了解,講座內容較不符合當地實際情況。
4.管理風險
因為養殖面積較小、養殖人數較少等原因,當地的養殖模式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因此并不正規,這使得當地漁民忽視了管理這一因素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性。當地漁民認為反正都是自負盈虧,所謂的分工、計劃實施、技術標準都可以自己憑借自身過往來決定,因此對管理并不在意。部分漁民,尤其是年紀較大的漁民認為自身經驗豐富,因此有時對科學管理方法的不信任和不在意使得因管理而發生的風險概率增大。而部分年輕的漁民管理技術不熟練,方法有誤,操作不當也增大了管理風險發生的概率。
漁民對漁業風險的態度
漁民對漁業風險的了解認知度總體不高。自然風險作為漁民了解程度最高的風險種類,在所有調查問卷中,受訪者均表示對該風險了解。市場風險是漁民認知程度在四種風險中排名第二。有93.5%的漁民表示對市場風險了解。至于在四種類型風險的認知度最低的管理風險,對此表示了解的有53.2%,大部分人集中在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狀態上面。
漁業風險規避現狀
在漁民在本身對風險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會對風險的發生進行預測和估計,從而希望能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基于應用生產種類、品種類別、養殖方式等的生產因素特點的復雜性,幾種風險規避方法都被當地漁民實際使用于生產生活中。
(1)常見風險規避方法
常見風險規避方法有回避風險、預防、分散、轉移、控制、自留。
1.回避風險
回避風險是指放棄漁業養殖生產活動。有17.7%被調查者選擇此項。他們表示曾經在當風險損失達到一定程度,超過其自身能承受的范圍時,選擇了放棄水產品養殖生產活動來規避生產風險。當可以預測的風險大大超過自身能承擔的范圍時,回避風險確實是一種比較理智的選擇。選擇該項的受訪者普遍表示,他們是在根據上一生產周期結果來對這一生產周期生產趨勢進行預測,得出結論非常不樂觀,才會做出暫時退出生產領域的選擇。因此,與周圍當時其他仍然繼續從事生產養殖活動的漁民相比,他們的損失相對較少。
2.預防風險
預防風險是指對預估計可能發生的風險通過各種有條件能采取的措施進行規避,從而降低損失程度,甚至達到避免風險發生的結果。所有有效問卷的受訪者共62人均選擇了這一選項。當地漁民均表示,每一年生產活動開始之前都會根據自身經驗、上一年生產結果、市場行情、周圍生產情況等因素進行這一年風險的預估,從而事先選擇一定的方法進行規避。這種方法確實對風險有很大的規避作用。
3.分散風險
分散風險是指漁民將養殖風險分散到其他方面,例如通過打工,增加收入來源渠道。有51.6%受訪者表示,通過各種方法分散過風險。最常見就是通過打零工或者子女在外地打工獲得非農業收人。平均家庭年養殖收入與平均家庭年收入相差49370元,這部分由漁民在平時農閑時期通過打工等手段獲得的收入占他們平均年收入的51.5%。這也就意味著,漁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并不僅僅漁業生產一種,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獲得收入來源,可以分擔漁業生產帶來的收入不確定的風險。
4.轉移風險
轉移風險是將風險利用合理、合法的方法轉移到其他主體。例如常見的保險就是一張有效的風險轉移的方法。租賃、互助保證或者基金制度也是較常見的風險轉移方法。在實際調查中,共有38.7%的受訪者表示曾經通過這種方法規避風險。這24人更多的是通過租賃土地、生產器材等方式來轉移風險,幾乎沒有人購買漁業保險。漁業本身屬于弱質產業,經濟效益不高,商業性和互助性的漁業保險單靠保險收入難以支持其自身的良性循環發展。漁民對保險具有很強烈的不信任感和排斥感,這使得漁業保險的推廣在洪湖地區舉步維艱。
5.控制風險
控制風險是通過各種方法如增強自身的科學養殖技術,降低風險發生頻率,對一些實在無法避免的風險盡量降低其發生率,從而減少損失。所有受訪者都選擇了該項方法。這應該是所有水產品生產者在風險發生前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的應對方法。例如,市場因素作為漁民完全無法掌控的風險來源,他們就會盡可能的多關注市場信息,估計市場趨勢走向決定最有利的養殖品種和養殖面積,從而應對這一完全無法避免的風險。
6.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是利用自己的積蓄、親友借款、金融機構貸款、國家補助等方法承擔風險。62名受訪者均表示使用過風險自留的方法來解決風險帶來的各種問題。其中絕大部分人主要通過自己積蓄來彌補已經發生的損失。
建議
由于漁業風險種類的多樣性、風險產生原因的復雜性,使得針對漁業風險的防范措施不僅實施充滿了困難,效果也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種類的漁業風險,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防范漁業風險,減少風險損失。
(1)漁民應該查閱相關書籍資料,有針對性的對自己的生產單位的技術風險和管理風險進行更多的了解,從而找出預防和解決方法。由上文分析了解,漁民對風險的認知了解程度總體并不高。對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了解程度較高,但是對技術風險,尤其是管理風險的了解不夠。
(2)漁民還應該積極主動學習,有條件的漁民可以選擇通過就讀夜校等方式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縮短接受科學養殖模式的時間,提高能提前估計風險發生的程度。
(3)基于漁民對保險業信任度普遍較低,主要是因為對保險概念意識了解程度很低,并且認為賠付率太低而很難大量彌補損失。有條件的漁民可以去保險公司咨詢具體保險業務的開展情況,結合自身實際生產狀況,選擇合適的保險種類。
(4)針對漁民對風險的認知了解程度不高,洪湖市農業部門應該聯合宣傳部門加大對漁業養殖風險的宣傳力度,提高漁民的風險了解程度。除此之外,政府還應該積極建設教育事業,提高漁民文化程度,促進漁民使用科學養殖的模式進行生產,降低生產風險,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社會公平。
(5)針對漁民對保險業務不信任的J清況,政府除了應該加大對國家政策性保險和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快漁業保險立法步伐,積極構建政策性漁業保險制度,還應同時加強對商業保險公司的監管,引導保險公司引入商業再保險模式,保證保險公司按照國家具體要求和規定來進行運營,切實提高漁業保險隊伍的素質。
(6)合理利用WTO規則和國家政策規避生產風險、降低風險損失、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出口貿易規模,從而提高經濟收益。
[1]陳添林.海洋漁業風險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現代漁業信息,2004,09:19-21.
[2]董方勇,徐磊.漁業風險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漁業經濟,2003,05:31-33
[3]郭慶祝.開展漁業風險防災減損工作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水產,2010,02:24-26.
[4]蔣高中,趙永鋒.中國綜合養魚發展的歷史回顧與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0:79-86.
[5]賈清茹,陳盛偉.中國漁業保險發展的困境與思路分析[J].山東農業科學,2015,08:148-152+156.
[6]蔣延年.漁業安全與風險管理[J].中國水產,2008,08:24-25.
[7]徐忠等.漁業風險因素結構分析:一個理論的比較框架[J].中國海洋經濟評論,2007,00:134-142.
[8]張聰,姜啟軍.我國漁業保險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江蘇農業科學,2010,03:477-479.
[9]曾繼參.生態洪湖水產之都——洪湖市水產業可持續發展紀實[J].漁業致富指南,2013,03:20-22.
[10]練興常,張士鋒關于發展與壯大漁業保險業的探討[J].現代漁業信息,2003(10):21-23.
[11]程慧榮.中國漁民收入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