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今年,我再一次接手了六年級的班主任工作。從前任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師口中,我了解到班上有一對“冤家”。不僅如此,雙方家長也鬧得水火不容,這讓還沒有正式接手工作的我憂心忡忡。
新學期第一天終于來臨了,我懷著憧憬也帶著忐忑走進了教室,并特別留意了班上那對“冤家”——兩個小姑娘,一個叫小劉,略胖些,見人就笑,笑起來甜甜的,看起來文質彬彬;一個叫小鄒,略瘦些,長相清秀,性格似乎有些內向,不喜歡說話。
大課間音樂響起了,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大操場走去。突然,我發現有個女生總是掉隊,頭埋得低低的,在人群中顯得極不協調。“最后那位女生,頭抬起來,快跟上隊伍。”我善意地提醒。聽到我的話,她連忙加快了步伐,很不情愿地抬起了頭。“是她,小鄒!”我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但也沒放在心上,跟著隊伍來到了大操場。在體育老師的口令聲中,同學們稍息、立正、向左向右轉,一系列常規動作做完后,我發現小鄒又掉隊了,和前面那名同學之間隔了很遠的距離,正如剛才的情形一樣。“怎么回事?”我有些動怒了,徑直走到她跟前,正想批評她兩句,沒想到她前面站的是小劉。這讓我想起了前任班主任說的那番話,連忙把尚未說出的話咽了下去。看來,她們之間的確存在問題。
接下來的幾天里,我把目光牢牢地鎖定在了她們身上。我發現,但凡是班級排隊,諸如上下午大課間、體育課、信息課以及放學,她們都會刻意保持距離,儼然熟悉的陌生人。我找了個由頭,調整了排隊站位順序,當然主要還是為了將她們隔開,試圖讓距離淡化她們之間的矛盾。
與此同時,我開始接觸雙方家長、班級科任教師以及部分學生。從三方口中,我了解了矛盾產生的原因。小鄒是五年級由外地轉入我校的,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媽媽帶著她生活。剛來時,小鄒和同學們相處不錯,包括小劉。剛好她和小劉又上同一個輔導班,接觸的機會就更多,自然而然,兩家也熟識了起來。有一次,小鄒媽媽臨時去外地出差,就把小鄒托付給了小劉媽媽。在小劉家,小鄒度過了快樂的一天。可是,第二天,小劉發現自己心愛的橡皮擦不見了,小鄒自然就成了重點懷疑對象。事實上,這塊橡皮的確是小鄒拿的。用她媽媽的話說,小鄒從農村學校轉來,沒見過這么新奇的東西,沒忍住就拿了。后來,小鄒媽媽知道后狠狠地教訓了她,并帶著她去給小劉賠禮道歉,還買了許多橡皮送給小劉。按理說,這件事就算完了,畢竟“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是,后來小劉跟班上同學說小鄒是小偷,不斷散播小鄒的壞話,鼓動班上同學孤立小鄒。而小鄒也不肯忍氣吞聲,偶爾也會反抗。就這樣,她們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后來,家長也被卷到孩子的矛盾中來,成了仇人。
“李老師,不好了,小劉用廁所門把小鄒的手指夾破了。”班長小馮急匆匆地來向我報告。我急忙跟著小馮來到了教室,只見小鄒捂著手指痛哭不止。我一面安撫小鄒,帶她去醫務室簡單處理,一面打電話給她媽媽告知情況。而一旁的小劉似乎也很委屈,一直強調自己是無意的,同行的幾名學生也連連點頭。趕來的小鄒媽媽看到小鄒手指并無大礙,懸著的心也放下了。這件事就過去了。
消停了一段時間,她們的矛盾又激化了。事情是這樣的:一次體育課下課,上樓梯回教室的過程中,小鄒不知道被誰絆了一下,一時沒站穩,整個人直接撲到了小劉身上,手指抓到了小劉后背。小劉頓時號啕大哭,做出疼痛不已的樣子。經過調查發現,小鄒的確是無心之失,并且也有同學親眼所見。事后,我先和兩個孩子進行了交流,當晚聯系了雙方家長,說明了整個事件經過,初步平息了這起風波。掛了電話,我的心里五味雜陳,廁所門事件,小劉是無辜的,有同學作證,小鄒會相信嗎?她媽媽會相信嗎?今天的摔倒抓傷人風波,又換成了小鄒是無辜的,同樣有同學作證,小劉會相信是巧合嗎?小劉的父母會相信嗎?
短短兩個月,小鄒和小劉之間發生了多起糾紛,巧合也有,故意也有,雖然沒釀成大的事故,但嚴重削弱了班級凝聚力,影響了班風。追根溯源,還得回到那起偷竊事件。那次陰影一直籠罩著小劉和小鄒,讓她們不能釋懷。找到了癥結所在,結合她們兩人的實際情況,我采取了三步走的解決策略:
第一步:對小鄒和小劉進行心理疏導和行動引領
小鄒、小劉是當初偷竊事件的經歷者,也是本學期一系列事件的當事人,做通兩人的思想工作才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小鄒和小劉已經具備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她們也都能懂。但是,為什么昔日關系不錯的好朋友就因為一次“意外”而使得友誼的小船傾覆呢?歸根結底,她們在心理上出現了偏差。“愛之深,恨之切”“嫉妒”“小心眼”等,都可能使她們無法從心底原諒對方。所以,我分別找她們聊天,引導她們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問題,多關注對方的優點,同時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學業上來。就拿小鄒來說,成績相對不錯,對學習的關注度較高,我就利用她這個心理,不斷鼓勵她在學習上樹立更高的目標,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不斷為目標奮斗。而小劉性格比較外向,多才多藝,我推薦她參加校內外各項活動,為自己尋找更多展示的平臺,充分展現自我。
第二步:對小鄒和小劉父母進行開導,讓家庭提前“破冰”
我通過電話、面談等形式,和小鄒媽媽、小劉爸爸媽媽勤聯系,多溝通,從孩子終身發展的角度努力化解兩個家庭的不愉快,爭取兩個家庭的配合。同時,引導家長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請家長多給孩子樹立正向的、積極的榜樣。結合“魅力家長進校園”活動,我鼓勵小鄒媽媽和小劉媽媽同臺給同學們進行美食制作的講授,給兩個家庭創造合作的機會,讓她們在集體面前放下個人矛盾,冷靜面對,給自己的孩子做好示范,用自己的言行在全班學生面前樹立好的形象,為兩個孩子化解矛盾、冰釋前嫌搭建橋梁。
第三步:通過班隊會等形式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氛圍
我精心設計“團結協作”“互敬互愛”“懂得體諒”“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致我的小學六年”等班隊會,多設計參與性、合作性、體驗性活動,引導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懂得相互合作、體諒、大度等做人的道理,也讓學生意識到六年級的自己即將離開小學,純潔的友誼多么寶貴,要珍惜剩下不多的同窗時光。同時,還引導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分子,大家積極進取、互助互愛,才能使班級更具凝聚力,才能使班級更優秀。
現在,小鄒和小劉已經有一個多月相安無事了。有一次,我竟然神奇般地看到放學站路隊時,小鄒和小劉面對面點了點頭,相視一笑,這可是一年多來的首次。看到她們有這樣的變化,我懸著的一顆心終于可以放下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